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H-O模型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教学课件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国际贸易教学课件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萨缪尔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领域非 常广泛。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 》是美国大学最受欢迎的经济学
教前材已,经每出三到、十四七年版再,是版“继新一穆次古勒,《典目政 治经济学》(1848)综、合马歇派尔”《
经济学原理》(1890)之后的第 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 Paul A. Samuelson, 1915 传统微观。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 获得了一个经济学家所能获得的所学有奖荣。誉:第一个克拉克奖章获得者;诺
在只有一种要素的情况下,比较优势只能来自劳动生产率 的差异。但在现实世界中,比较优势可能还反映了国家之 间的资源差异。并且在多要素的情况下,贸易有收入分配 影响。这就是H-O模型告诉我们的。
基本思路: 1、不同的产品是用不同比例的生产要素生产的; 2、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比例的要素禀赋。
一 模型背景
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了《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1933)一书,对他的导师赫克歇尔要素禀赋理论做了清
晰而全面的解释
1977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集政府官员、政党领袖、国会议员于一身
一 模型背景
模型——完善者
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对经济学的几乎 所有领域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埃利·赫克歇尔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两国之间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前提条件:1.两国的要素禀赋不一样, 2.不同产品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一样
贝蒂尔·俄林
《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论, 建立了H—O模型, 开创了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
二 模型假设
➢ 假设1: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
一 模型背景

三、H-O模型的主要内容

三、H-O模型的主要内容

三、H 三、H-O模型的主要内容
2.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要素丰裕度 2.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要素丰裕度 生产要素禀赋是指生产要素在一个国 家或地区中的天然供给状况。 生产要素丰裕度则是从一国整体的 角度来衡量其要素禀赋的状况,即一国拥 有的某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一种 有的某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一种 生产要素相对丰裕,另外一种生产要素必 然相对稀缺。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国家间要素禀赋程度不同 要素价格不同 成本不同 商品出现价格差 贸易
三、H 三、H-O模型的主要内容
(四)要素禀赋论的内容 在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不同(要素 丰裕度不同)和不同商品需要不同比例的生产要素 组合(要素密集度不同)来生产这两个条件下,H 组合(要素密集度不同)来生产这两个条件下,H-O 模型认为: 一国应当出口那些在其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地使用本 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进口该国在其生产的过程中相对密集的使用本国相对 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三、H 三、H-O模型的主要内容
(三)假设前提 1.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不同,一种要素丰裕, 另一种就必然稀缺 2.生产不同产品所需要素比例不同 3.所有的国家拥有相同的技术,相同的生产函数, 不同国家间劳动同质,即各国的生产效率相同 4.排除规模经济,不考虑消费者偏好 5.完全市场竞争,自由贸易,无运输成本
三、H 三、H-O模型的主要内容
(四)要素禀赋论的内容 甲乙两国,甲国资本丰裕,劳动力稀缺, 乙 国劳动力丰裕,资本稀缺,两国都生产资 本 密集型产品X 密集型产品X。 甲:K 甲:K丰裕 Pk低 生产成本低 Pk低 Px低 Px低 乙:K 乙:K稀缺 Pk高 生产成本高 Pk高 Px高 Px高
三、H 三、H-O模型的主要内容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H-O模型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H-O模型

P1
f
D Qw
小结
在新古典贸易模型中,国际贸易的结果不是 “一赢一输”的“零和游戏”,而完全可以 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各国收益的大小取决于该国贸易后价格变动 的幅度,以及本国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弹性。 一般说来,价格变动幅度越大,供给和需求 弹性越大,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净收益越大。

讨论:跨越“比较优势陷阱”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的可以用于生产的要素总 量,这些要素可以使劳动力、资本、土地等。

思考:全球经济一Abundance) 要素丰裕度可以用两国要素总量的相对比率(实 物型定义)或两国要素的相对价格(价格型定义) 来表示。 如果本国劳动相对于资本的供给大于外国劳动相 对于资本的供给,即满足 L K L* K *的时候,或 者本国劳动相对于资本的价格小于外国劳动相对 于资本的价格,即满足 w r w* r *的时候,称本 国是劳动丰裕(labor-abundant)的国家,外国是 资本丰裕(capital-abundant)的国家。 要素丰裕是与国家相关的概念。
3.国际贸易的总收益
钢铁
P1 P1
C
CIC
B
P0
1
CIC’
A
CIC0
S
O
图3-2 贸易收入分析
大米

贸易的全部收益(表现为从A点到C点的 变动)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贸易交换(表现为从A点到B点的变 动) ; 二是专业化生产(表现为从B点到C点的 变动) 。


(二)局部均衡分析
1. 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PM Mi P i 贸易条件指数(世界银行):出口商品的价格 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的比率。 一国进出口商品国际市场的供求变化会直接影 响该国的贸易条件。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即两国生产函数一样, 排除生产技术不同造成相对价格不同,而且假定不存 在“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旳情况。
(6)生产规模酬劳不变 (7)两国旳消费偏好相同:两国无差别曲线旳形 状和位置是完全相同旳。 (8)完全竞争旳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商品价格 等于商品生产成本 (9)无运送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自由贸易旳 障碍。
各国分别会多生产“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旳 产品,少生产“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旳产品
但是,是不完全分工。
3.对消费旳影响 钢铁 P1=1 S
P0=0.5
大米 能够在国际相对价格线上旳任何一点进行消费。但各国详 细消费多少,取决于一国旳社会无差别曲线旳偏向和水平。 在最终消费点上,不一定两种产品旳消费量都增长,也有 可能一种增长而另一种降低,详细取决于相对价格变动旳幅 度和社会旳偏好.(图3.1:中国消费40吨大米,50吨钢铁;美国:50吨大米,40吨钢铁)
附录二:显示性比较优势 衡量一国在某类商品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指数
X ij / X ij
RCAij
i
X ij /
X ij
j
ij
假如RCAij值不小于1(意味着商品i在国家j中旳出口 比重不小于在世界旳出口比重)表达该国家在此种产 品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 反之,若该指数不不小于1则表达该产品没有显示比 较优势,或有显示比较劣势。
1.对产品价格旳影响
对出口国:出口A商品会使国内A商品价格↑ 进口B商品会使国内B商品价格↓
从而使国内A商品旳相对价格(PA/PB)↑
对进口国:恰好相反
均衡:当两国A商品旳相对价格恰好相等为止 这一相对价格也就是“国际市场相对价格”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定理表述及证明 –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而且 使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相等 – 即两国工人获得同样的工资率,资本获得 同样的利润率
Px Py
PB
B E
PA PB
PA
A
o
W r 1
W r

W r 2
W r
相对要素价格均衡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工业(生产钢铁)
WY(?)=PY(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Y(下降)=PY(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
Wx= WY Rx= RY
Stopler-Samuelson Theorem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研究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评价
– 不能全面否定这一定理,又不能完全肯定其结果 • 贸易使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与发达国家缩小 • 要素收入差距在某些领域和国家在扩大 – 怎样看待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 • 理论的逻辑是清晰严格的 • 许多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
– 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 – 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也达不到自由流动 – 各国生产技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形资本 科技人员 熟练工人 可耕土地 半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所有资源
美国 日本 西德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其它国家
1990年一些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15000 10000 5000 0 20000 25000 30000
“福利恶化型增长”
TOT S1 钢铁 S2 C1 U1 C2 U2 S2 S1 D O 大米 O 大米

国际贸易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收入和 绝对收入。 即:在要素禀赋论的假定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使A、B 两国的工资率相等,利率相同,从而使相对要素价 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相等。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 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 等化,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 所有的资本(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租 金),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 何。

如:美国钢铁K/L比大米的K/L大,则钢铁是资本 密集型产品,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主要理论观点




(1)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商品价格的国际 绝对差异(同一商品的价格差异) (2)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各国不同的商品 价格比例(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成本不同) (3)各国不同商品价格比例的决定:各国不同的 要素价格比例(要素价格差异) (4)各国不同的要素价格比例的造成:由各国不 同的要素供给比例(要素供给量不同,即要素禀 赋不同)
第二节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一、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1.短期影响 2.中期影响 3.长期影响 二、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要 素价格均等定理 是H-O的推论,内涵一样。萨谬尔森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证明了要 素价格均等定理,因此,简称H-O-S定理。

一、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P119-P126)
收入的定义:要素回报 劳动收入:
W = P * MPL 资本收益: R = P * MPK
其中 P为产出的价格, MPi (i = L, K) 是要素i的边 际生产率
1 .短期影响:
(要素不能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 短期中, 要素回报的变化只取决于产品价格的 变化 ,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对出口行业(大米): Wr = P * MPL(不变) Rr = P * MPK (不变) 对进口行业(钢铁): Ws = P * MPL(不变) Rs = P * MPK (不变) 结论: 在短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该部门的两种要 素回报均上升;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价格下降,该 部门的两种要素的回报均下降.

国际贸易与金融讲义-ch3-H-O理论

国际贸易与金融讲义-ch3-H-O理论

3.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要素密集度、要素禀赋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1)要素密集度 假如: (K/L)Y> (K/L)X 成立, 则相对于X产品来说, Y产 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2)要素禀赋 假如:(wB/rB)>(wA/rA)或者(TKB/TLB)>(TKA/TLA) 成立, 则A国为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B国为资本相对丰富 的国家。(其中,w为劳动的价格,r为资本的价格;TK为资 本总量,TL为劳动总量)
PX/PY PB PW PA A W
B
• •

(w/r)A (w/r)W
2016/3/5
(w/r)B
w/r
GU School of Management
3.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讨论: H-O理论中哪些致命的假设与现实不否导致要素价格 均等理论很难实现?
2016/3/5
2016/3/5 GU School of Management
3.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3.1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俄林(Bertile G. Ohlin, 1899-1979)
俄林继承了赫克歇尔思想,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赫克歇尔的思
想进行了阐述,发表于其1933年出版的“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 由于他在此书中的开创性研究,于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是大量矿产的进口国,矿产资源是以资本密集方式生产的, 排除了资源行业后,里昂惕夫之谜不复存在。
2016/3/5
GU School of Management
3.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国际贸易学(3)新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学(3)新古典贸易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知道一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就
可以推断其国际贸易的模式。20世纪40年代,美国被认为 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因此,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1951年,里昂惕夫利用美国 1947年的进出口数据对要素禀赋模型进行了检验。计算结 果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 / 劳动比率比出口产品高出 大约30%。这意味着,美国是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 资本密集型商品!这样,里昂惕夫的实证研究便得出了与 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悖的结论,在国际贸易理论界被称为 “里昂惕夫之谜”。
第4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节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理论) 节标准贸易模型
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理论)
伯蒂尔·俄林 (Bertil Ohlin)
埃利·赫克歇尔 (Eli Heckscher)
一、 H-O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基本假设
1.H-O理论产生的背景
国际贸易
相对价格差
成本差
劳动生产率差异 (比较成本说)
(3)技术要素说
该学说认为,作为生产过程中的知识、技巧 和熟练程度的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劳动和 资本要素的生产率,而且可以提高三者作为一个 整体的全部要素生产率,从而改变土地、劳动和 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对比例关系,从这 个意义上说,技术也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
技术进步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率产生 影响,从而影响各国产品的相对优势,对贸易格 局的变动产生作用。
罗伯津斯基定理 (Rybczynski Theorem)
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ΔK。
kx
Kx Lx
KxKKy LxLy
ky
Ky Ly
Ky Ky Ly Ly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3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核心: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资 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 较强。
生 产 要 素 的 自 然 禀 赋 要 素 的 相 对 丰 裕 程 度
要 素 供 给
要 素 相 对 价 格 差
生 产 成 本 的 差 异
商 品 价 格 的 差 异
动,没有发生生产要素在进出口部门之间的流动,两 国价格上升行业(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 会上升,两国价格下跌行业(进口竞争行业)的所有生 产要素的报酬都会降低。
H-O理论的评价
对李嘉图模型的发展
李嘉图用比较成本差异阐述了贸易互利性的普遍原理,而俄林等
则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比较成本有差异,在 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西烧”事件的背景
•埃尔切是西班牙的制鞋中
心。头脑精明的温州人抓住
了这个商机,纷纷来此或开 设鞋店,或设厂制鞋。由于
中国鞋的价格优势,中国商
人的生意不断扩大,鞋店更 是在几年内由最初的几家发
展到60多家。
•与此同时,当地鞋业却日渐萧条。一部分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的鞋厂 由于缺乏竞争力纷纷倒闭。近30年来,该市制鞋工人失业率增长了30%。
由斯密和李嘉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古典贸易理论的 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只用单一要素的生产率差异来 说明国与国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行为,以及生产 率不同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 以增加各自的收入与福利。 但是为什么要素生产率会有不同?俄林和赫克歇尔 的解释是,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各国不同生产 要素的相对存量。这些不同的要素供给会影响到特 定商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奠定了新古典贸易理论的 基石。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图 3-1
7
表3-1: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国家或地区 瑞 士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73,459
德 国
50,116 42,745
37,854 36,480
要素禀赋 的常用估 量指标是 人均资本 存量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 本
法 国
美 国 意大利 台湾地区
35,600
要素回报的变化只取决于产品价格的变化 ,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农业(生产大米)(中国出口) Wr(上升)= Pr(上升)*MPL(不变) Rr(上升)= Pr(上升)*MPK(不变) 工业(生产钢铁)(中国进口) Ws(下降)= Ps(下降)*MPL(不变) Rs(下降)= Ps(下降)*MPK(不变) 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该部门的两种要素回报均上升. 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价格下降,该部门的两种要素的回报均下降.

比较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标 准下进行,即共同的要素价格。
10
K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X Y
斜率-(w/r)
O
要素密集度
L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
• H-O模型是2×2×2的模型 • 两个国家的生产函数相同
两个国家:A国、B国; 两种产品:X产品、Y产品; 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
4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之间的区别: 一是生产要素包括两个,劳动、资本, 2×2×2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是一条凸状曲线。 二是要素禀赋差异的产生原因易于解释。
5
一、要素禀赋

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h-o模型名词解释

h-o模型名词解释

h-o模型名词解释H-O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模型,它是由埃リオ·多尔金和贝尔纳德·鲍姆沃尔特于1950年代提出的。

H-O模型是对国际贸易的解释模型,通过考虑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差异来解释贸易模式和收益分配。

H-O模型的名称来源于它所考虑的三个要素,劳动力(Labor)、资本(Capital)和资源禀赋的差异(Factor Endowment)。

该模型假设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即某些国家相对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而缺乏资本,而其他国家则相反。

这种资源禀赋差异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主要驱动力。

根据H-O模型,资源禀赋决定了国家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

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会倾向于出口所拥有相对丰富的资源所生产的商品,而进口所缺乏的资源。

例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可能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资本丰富的国家则可能会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H-O模型还提供了关于收益分配的解释。

根据该模型,不同要素的所有者将从贸易中受益。

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将从出口所拥有的资源获得收益,而资源禀赋缺乏的国家则从进口所需的资源中获得收益。

这种收益分配的差异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收入不均衡。

尽管H-O模型提供了一种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框架,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

该模型忽略了其他因素如技术差异、产品差异和运输成本等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此外,实际的贸易模式可能受到政府政策、市场结构和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H-O模型中没有考虑到。

总之,H-O模型是一种解释国际贸易的经济学模型,通过考虑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差异来解释贸易模式和收益分配。

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但也有其局限性。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型 产 密 品 集 动
为 劳
型 产 品
当上述两式都满足时,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两 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保持不变,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 的生产则下降。如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 道理,Y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本 密 集
为 资
K K1 X
E´ X´ E 要素变动 ,X Y两个部门的要 素 不变, OX´ OY´分 两个部门的 产 。
(二)贸易后
B´ C B
X
因为PA<PB,所以A 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 较优势,而B国在Y产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A国在A点、B国在A´ 点生产、消费。 开展贸易后,A国生产由 A点下移至B点生产,B 国则由A´点上移至B´点 生产,然后通过贸易, 最终在C点消费。
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模式
发达工业国家的出口/进口比率(1979年)
价格定义法
假设工资率(W)表示劳动的价格,利率(r) 表示资本的租赁价格,W/ r则代表劳动力的相 对价格,若(W / r)A> (W / r)B,即劳动的 相对价格在A国高于B国,则称A国为资本丰富 国,B国为劳动丰富国。同样,决定一国是否 是资本丰富,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而是看 w/r的大小。
第二节 H-O理论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价格差异 如前物质定义法所述,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X和Y两种 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两国供给 方面的差异,可通过考察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偏向性 来直观地加以判断。 A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对偏向于X商品,这意味着在相同 的相对价格下,A国在X商品上的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 而B国则在Y商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A国。 结论:资本丰富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劳动丰富国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5
kx=Kx/Lx ky=Ky/Ly kx>ky
X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图 3-2
6
(三)模型基本假设 • • • • • • • • • (1)两种生产要素 (2)两种可贸易产品 (3)两个国家 (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劳动和资本 可以在国内各部门自由流动,但不在国际间流动。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 自由的障碍
• (五)贸易影响和贸易所得
1.总体均衡分析
钢铁
S1 P*0=1.5 CIC1
钢铁
C1 60 出口 50 C1 E 40 进口 PPF CIC0 P1=1 0 0 30 50 大米 40 60 大米 A 进口 E P1
*=1
CIC1 A CIC0 S1 出口 PPF P0=0.5
30
美国市场
中国市场
1.0 D 进口
Q
Q
Q
16
(2)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简称TOT),表示为 (TOT) = Px /Pm

如果Px/Pm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 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们称之为贸易条 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
(3)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价格P (千元)
供给曲线
P0=2 P*=1
进口M 进口 需求曲线
0
S1
S0 = D0
D1

新古典贸易理论(ppt41张)

新古典贸易理论(ppt41张)

要素密集度:指产品生 产中某种要素的投入比 例的大小。 在一个只有两种 商品(X和Y)和两种要 素(劳动和资本)的世 界中,如果生产Y时的资 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 时的资本/劳动比率,则 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反过来,X为劳动密集型 商品。因此要素密集度 为一相对概念。
注意:要素的密 集度只有在产业不 或产品之间进行比 较时才有意义。
学家斯托尔珀(Wolfgang Stolper)和萨缪尔森论证的。因
此,在国际经济学中被称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国际贸易真的使各国同质 要素收入相等了吗?即使是最粗略的观察材料 也会给这一问题以否定的答案。在美国和英国, 医生、工程师、技师、机械师和秘书的工资要 高于其在韩国和墨西哥的同行。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H—O—S定理所依赖 的一些假设在当今世界的大多数是不成立的。
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利率。
3.2 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模型)
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图解
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图解
在图中,纵轴表示PX/PY,横轴表示W/r。贸易 前,A国位于点A,W/r=(W/r)1, PX/PY=PA;B国位 于点A, W/r=(W/r)2, PX/PY=PA,因为A国的 (W/r)1小于B国(W/r)2 , PA < PA,所以A国在商 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 A国在贸易中分工生产商品X,提高了劳动相 对于资本的需求,W/R上升。B国分工生产Y,提高 了资本的相对需求,R/W上升(即W/R下降)。这种 情况将继续下去直至在点B=B时,PB=PB,而且两 国的W/R均等于(W/R)*。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H-O原理:
H—O定理:一国出口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资本价格 劳动价格
利率(r) 工资率(w)
( PK PL
)I
( PK PL
) II
r
r
( w ) I ( w ) II

应为<
结论:Ⅰ国为资本富裕的国家,Ⅱ国为劳动富裕 的国家。
18
请问:用实物法和价格法定义要素丰裕度会不会出 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以 哪种方法为依据?
实物法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一节 标准理论 第二节 H-O理论——贸易的基础
3
第一节 H-O理论——贸易的基础
4
1、国际贸易基础; 2、贸易对国内的影响;
2、有关概念 (1)要素禀赋 指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造成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差异 决定产出差异
8
(2)要素比例 指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 商品属性特点决定 (3)其他概念
9
一、 H-O理论概述
A、等产量线
例: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 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 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 Y是属于类型的产品。
X
资本密集型
Y
劳动密集型
注意:要素密集度是个相对概念
14
例题2:
假设在A国,生产食品的资本/劳动比率(k/l)为1, 生产服装的这一比率为1/4;在B国,生产食品的 k/l=4,而生产服装k/l=1。请问,A国、B国分别 在哪种要素上较为便宜?为什么?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44970
62958
1.40
37460
1764366 47.10
14039
42117000 3000.00
22509 35993
2572554 114.29 476187 13.23
21
二、要素禀赋与H-O定理

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思 想
22
1、H-O理论的假设
.2×2×2的模式 .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两国两种商品的生产中规模收益不变; .A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B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两国消费者的偏好相同; .两国在两种商品和要素市场上完全自由竞争; .国内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存在 要素流动; . 无运输成本, 不存在贸易障碍。
2)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出越多; 3)假设存在规模经济,则
F(K, L) F(K, L)
12
B、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定义:如果一种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k与要素l的比率 (资本-劳动比率)大于另一种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这一 比率,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A
劳动
B
资本
14
C、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丰裕度,是个相对概念
15
要素丰裕度的衡量:
1、实物定义,
即(TK/TL)1/(TK/TL)2;
K
TKA
EA
TKB
EB
A为资本丰裕的国家 B为劳动丰裕的国家
O
L
TLA
TLB
16
2、相对要素价格定义
例: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 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 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 Y是属于类型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2) They use factor inputs which are of uniform quality; 它们使用同质的要素投入;
3) They all use the same technology.1 H-O Theory
4. Theoretical Concept 理论观点 A country will export products that use
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模型中,产品市场、要素市场 及各国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Introduction
第6页
*Among the important results are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but that trade will also cause a redistribution of income between different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 other words, some will gain from trade, some will lose, but the net effects are still likely to be positive.
特别是,该理论强调了国家资源禀赋作为比较优势的关键决定因素的作用。
3.1 H-O Theory
第 17 页
*Example Brazil exports coffee because it has an abundance of the soi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coffee’s production; India and China are huge exporters of shoes and garments because they are heavily endowed with labor.

第三章 H-O定理及其他

第三章 H-O定理及其他

二、局部均衡分析
(一)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国际市场的价格,由组成市场的两个国家共同决定, 其均衡条件为M=X
(A)A国市场 (B)国际市场 (C)B国市场
P(千元)
P(千元) Sx 出口 S 1.5 1.0 0.5 DM
P(千元)
S
1.5 1.0 进口
1.0
D
0.5
D
Q Q
17
Q
(二)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3.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品(X 和Y),两种生产要素(K和L);
假设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这样,如果 要素价格在两国是相同的,则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 时就会使用相同的劳动和资本的比例;
假设3: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即生产过程中规模 收益不变;
4
续:
(w/r)A< (w/r)B
则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10
(3)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 要素的比例;
若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X, 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Y ,且 有: (K/L)X> (K/L)Y
8
要素禀赋的物质定义法
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 其要素禀赋为(TK/TL)
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A,B国的要素禀赋为 (TK/TL)B ,且有:
(TK/TL)A< (TK/TL)B 则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9
要素禀赋的价格定义法
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 价格(即利率)r,则其要素禀赋可以用劳动的相 对价格来表示,即:w/r; 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 (w/r)B ,且有:

国际贸易概论2.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概论2.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家的要素丰裕程度
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 为 KA/LA和KB/LB, 而且有KB/LB > KA/LA,就可以认为 相对于A国而言,B国 是资本丰裕型国家, 相对于B国而言,A国 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 ,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 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 裕而劳动稀缺。
要素丰裕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 贸易商品价格的决定与贸易均衡
国II的提供曲线位于国 内均衡价格PA′之下,国I的 Y PA′
国 P I E
曲线位于PA之上,如果将两 条曲线置于一个坐标轴内, 则两国的提供曲线位于两国 的国内相对商品价格(即均 衡价格)之间。这就是互惠 贸易的范围。
要素价格
成本 土地 4 日元 4 日元 1 澳元 1 澳元 21 日元 14 日元 7 澳元 21 澳元
5.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Y B国
A国 X A国和B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A国是劳动丰裕 的国家,而X是劳动 密集型的商品,A国 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偏 向度量商品X的横轴 。B国是资本丰裕的 国家,且商品Y是资 本密集型的,B国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 度量商品Y的纵轴。
进口 PPF
S1
P0=0.5
P1=1 大米
0
30
50
大米
0
40
60
1
P*0=1.5
美国 钢铁 CI 50 E
C1
C1
A
A 进口
E 出口 PPF
CIC1 CIC0 S1
40 进口 PPF
P1*=1
CIC0
30
P0=0.5
P1=1 大米
0
30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千元) 供给曲线
结果:国
内同类产 品的价格 下降,生 产减少, 消费增加。
P0=2 P*=1 进口M 需求曲线
0
S1
S0 = D0
D1
数量
图3-4 进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本 国是“大国”还是“小国”。 如果中国是进口钢铁的大国,中国钢铁的大量进口会增 加对国际钢铁的需求,使国际钢铁价格上涨,此时中国 钢铁的价格会降到2000元以下,但在1000元以上。 如果中国是进口钢铁的小国,国际钢铁市场的价格根本 不受中国进口的影响,那么自由进口会使中国钢铁的价 格最终跌到跟国际钢铁市场一样的1000元。 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自由进口的结果都是使 原来高于国际市场的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到与国际市场相 同。不过“大国”降价的程度要低于“小国”,因为 “大国”所面临的新的国际市场价格会由于该国的进口 比原来高。
3.2 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
一、要素禀赋理论概述
时间:20世纪20、30年代 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 (Hechscher and Ohlin) 代表作: 1919年赫克歇尔《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924年俄林的博士论文《贸易理论》,1933年 出版的《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论》,1977年 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被公认为现代国际贸 易理论的创始人。
比 较 优 势 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度不同 生产成本差异 产品价格差异 国际贸易
产品生产所需的要素投入 比例不同
生产和贸易模式: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 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 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 多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 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多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 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1947
1947-1951 1958-1962 1972
0.77
0.94 (或不包括自然资 源行业,1.14) 0.79 (或不包括自然资 源行业,0.96) 1.05 (或不包括自然资 源行业,1.08)


研究角度: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别差异来解 释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但关于国际贸易 及分工的理论仍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比较优势来自于两个重要概念: 相对要素丰裕度(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相对要素密集度(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二、H-O理论的几个重要概念
CIC1 CIC0
S1 P0=0.5 P1=1 60 大米
进口 PPF
0 30
A
P1*=1 CIC0 50 大米
30
0
40
图3-1 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一般均衡分析:国际贸易对相对价格、生产和消 费的影响
1. 产品价格的变动 贸易前,中国大米的相对价格低于美国。贸易后,中 国出口大米使国内大米的价格上升,进口钢铁又会使 国内钢铁市场的价格下降,从而使中国大米的相对价 格上升;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美国出口钢铁进口大 米使美国大米的相对价格下降。 在自由贸易情况下,只要中国大米的相对价格低于美 国,中国的大米就会不断地出口到美国,美国的钢铁 就会不断地出口到中国,直到两国大米的相对价格相 等为止。

3.1 新古典贸易思想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 成本。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 国的要素禀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生产率和要素价 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成为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 模式的重要因素。 运用一般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 影响。 赫克歇尔和俄林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贡献:赫克歇尔 不仅从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使用比例来阐述了贸易的基 础,也揭示了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俄林揭示了区 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指出了国际贸易中的 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中国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获得了对外贸易的长 足发展,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哪些贡献?

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美、 东亚等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国经济增 长也越来越受到“比较优势陷阱”的制约,为 什么?
如何跨越“比较优势陷阱”?

3.3 对H-O要素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 里昂惕夫之谜:如果H-O理论的预测是正确的,而且 美国是资本相对充裕的,那么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 动比率(K/L)应该高于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劳动比 率。然而,里昂惕夫通过对美国进、出口行业的实证 检验表明,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 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的进口产品! 其他的资本劳动比率研究: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和日 本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及印度对美国的出口产品的资 本劳动比高于从美国进口的产品。 “里昂惕夫之谜”仍然存在!
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H-O模型




新古典贸易思想 H-O贸易理论 对H-O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 H-O贸易理论的拓展 对H-O贸易理论的评价
引言

发达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不大,怎 样解释70%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呢? 考虑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加拿大对美国出 口的主要产品是木材、家具、水力发电、三 文鱼等。加拿大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与美国 并有什么差别,那么加拿大为什么在这些产 品生产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呢?



PM Mi P i 贸易条件指数(世界银行):出口商品的价格 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的比率。 一国进出口商品国际市场的供求变化会直接影 响该国的贸易条件。
TOT PX PM
PX X i P i
3. 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 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本国是大国还是小 国)
P1
f
D
小结
在新古典贸易模型中,国际贸易的结果不是 “一赢一输”的“零和游戏”,而完全可以 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各国收益的大小取决于该国贸易后价格变动 的幅度,以及本国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弹性。 一般说来,价格变动幅度越大,供给和需求 弹性越大,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净收益越大。

讨论:跨越“比较优势陷阱”
表3.2 H-O模型的实证检验:美国数据
学者
威特尼(Whitney,1968)
数据年份
1899
(Kx/Lx)/(Km/Lm) (H-O预测: >1)
1.12
里昂惕夫 (Leontief,1954)
里昂惕夫 (Leontief,1956) 鲍德温 (Baldwin,1971) 斯特南德和马斯克斯 (Sternand & Maskus,1981)
4.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 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本国是大国还是小 国)
价格(千元)
结果:出 口产品的 价格上升, 生产增加, 国内消费 减少。
出口(X)
P*=1 P0=0.5
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 0 D1 S0 =D0 S1 数量
图3-5 出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中国大米价格上涨的幅度也取决于该国在国 际市场中的地位。 如果中国是大米生产和出口的“大国”,其 国内大米价格的涨幅会小一点,因为国际市 场上的大米价格会由于中国的大量出口有所 下降,新的国际价格会低于原来的1000元。 如果中国是大米出口的“小国”,无论中国 出口多少,对国际大米市场来说是无足轻重 的,国际市场价格仍然是1000元,中国国内 市场价格也会最终跌到1000元。
在H-O模型中,为什么各 国的生产只是“多”生产 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而非“完全”生产这种产 品?
四、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

(一)一般均衡分析
美国 钢铁 钢铁
P*0=1.5
中国
注意两国生 产可能性曲 线的形状
60
S1
CIC1 50 C1 C1
出口
40 E
A 进口
E 出口 PPF
3.国际贸易的总收益
钢铁
P1 P1
C
CIC
B
P0
1
CIC’
A
CIC0
S
O
图3-2 贸易收入分析
大米

贸易的全部收益(表现为从A点到C点的 变动)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贸易交换(表现为从A点到B点的变 动) ; 二是专业化生产(表现为从B点到C点的 变动) 。


(二)局部均衡分析
1. 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贸易后达到相等的相对价 格是否是两国进行贸易的 国际相对价格?国际相对 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2. 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生产方面:国际贸易所产生的价格变化会引起生产的 变动,形成中国多生产大米美国多生产钢铁的“国际 分工”局面。 消费方面:中国多生产大米少生产钢铁并不意味着中 国愿意多消费大米少消费钢铁,而是愿意用大米来换 取更多的钢铁。在最终的消费点,不一定两种产品的 消费都增加,也有可能一种产品增加而另一种产品减 少,具体的消费取决于相对价格变动的幅度和社会的 偏好。 贸易三角形的形成:与封闭时的情况相比,贸易对生 产和消费的最根本的影响是造成两者的分离。任何一 国不再只消费本国生产的产品,本国生产的产品也不 需要完全由自己的来消费。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国际 贸易的数量。
S
P0 c P1 d
中国进口钢铁的影响: 价格:↓ 生产: ↓ 消费:↑ 利益变动: 生产者剩余: -c 消费者剩余: +(c+d) 总计: + d
D Qw
6. 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
S
P P0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