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山村》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山村》教案
《小山村》教学导案(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山村》一课,为京版第2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语文课程规范》对于低段在浏览和写话两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喜爱浏览,感受浏览的兴趣。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话中乐于运用浏览中的词语。

基于两点我在课中设计了“每课一句”的写话,不仅让孩子通过朗诵对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个简略的总结归纳,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浏览写作和思维开展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教学剖析背景
(1)学习内容剖析:
《小山村》一课是北京市实验教材第二册第7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画了一个小山村的美丽景色,反映了农村的新相貌,表达了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5个自然段,重点是⑵⑶4三个段落的理解和浏览。

由于学生多数都居住在城市里,除了高楼大厦、街道小区,没有真正的山村生活,因此想象地去领会美就比较艰难。

所以在教学教案时,适当的运用一些多媒体课件以及彩色贴图,这样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心得。

(2)学生情况剖析:
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班只有局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朗诵课文。

但对于课文的初步学习:正音、识字、通读全文,他们掌握的比较好。

为了能让学生最后将文章的朗诵水平提高,我利用生动的板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教学方式与教学伎俩说明: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结合班实验中学生的情况,采用了回顾自己故土的景象而进入本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随文识字的方法贯通全课,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生字。

对于最后一个环节抄写字词,主要是诊测学完本课,学生掌握的如何,将课堂学习效果真实地展现出来。

(4)技术准备教具:课件出示小山村不同位置的景色,从而促进学生感受小山村的美丽。

(5)前期教学状况、问习题、对策说明:
本单元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描写农村景象的有《小山村》和《我们的田野》,对此课文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渗透爱家乡的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在读中领悟美、感受美,产生对小山村的喜欢之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涵养和审美情趣。

本课教学目的设计
(1)初步认识13个生字及新词。

学会“村、住、果、苹”四个生字,抄写“村、住、果、苹”以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山村的美丽,产生对小山村的喜欢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村、住、果、苹”四个生字,抄写“村、住、果、苹”以及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抄写词语。

正确流利朗诵课文。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有的来自高楼林立的城市,有的来自田园景象的农村,还有的来自依山傍水的山村。

那你的家乡在那里呢?(指名几人介绍自己的家乡)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山村看一看,看看那里的风光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山村景色课件)
⑴齐读课习题(板书:小山cūn)
⑵自由读全文,把字音读精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同桌相互读文,纠正字音,互评(标清自然段号)
⑵按段落分别指名朗诵,师评。

⑶结合课习题中拼音学习“村”字。

● 剖析生字构造,通过偏旁引导学生依照“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学习生字。

● 依据笔顺表格格式,学习组长率领组员描红感受,提出注意的地方。

● 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老师评价。

三、逐段读文,学习字词
(一)通读全文,学习第一段
⑴再次通读全文,说一说都描写了小山村哪的景色,在树上划一划。

● 指名说一说,老师板书:山坡上、山脚下、村前
⑵奇妙引出“住”字,引导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说识字方法
(二)学习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
⑴指读第二段,学习汉字“苹、果”
● 指导“苹”的书写,强调“平”的第一横要短。

● 指导“果”的书写,强调“竖”是一笔完成。

⑵指读第三段
⑶指读第四段
(三)通读全文
四、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总结归纳语:教师这里有几张美丽山村景色的照片,你们想看吗?可是有一个要求,要先将屏幕上的词语读正确,图片才能出现。

有信心挑战吗?
⑴以游戏的形式读词复习
⑵指导观察四个生字的构造、笔划的标准占格。

(投影生字卡片)
● 构造上观察四个汉字的特点)
● 组织学生说说重点笔划的注意
⑶学生完成书写卡片,教师巡视指导。

⑷展评,以学生说为主
五、布置作业
简要说一说学完本文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 小山
山坡上
山脚下
村前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老师评价、学生评价、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安康开展。

根据本节课目的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最后一个书写环节,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将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快速诊测,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实效性,我个人认为本节课预设的目的已经基本上到达。

当然,这节课在有些环节上处理的还是有着不足之处的,为了让一节课讲得更精彩,学生受益更多,所以还需要精心揣摩思考,这样课堂会更加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