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一种全新观念、全新方法、全新信息的音乐教育体系。

在教学中注意理论
和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授音乐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而
在于综合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
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音乐能力培养高中音乐
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
标的必备条件。

在本文中我所说的主要是音乐学习能力。

什么是学习能力呢?所
谓学习能力指的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力,最大限度地领会和掌握学习材料,使掌握知识简单化、快速化的活动方式。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音乐课
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呢?笔者总结几点如下。

一、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教师应启迪和引导他们在音乐天地里
展现他们的才华。

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
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
表现音乐。

歌曲《大海啊,故乡》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歌唱艺术的实践,有三
位学生进行了独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进行了小组唱。

女生齐唱一、二乐句,
男生齐唱三、四乐句,五、六乐句男女生齐唱。

这样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但使学
生的演唱进行了实践与展示,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

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教室
变为舞台,让他们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愿望。

二、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
想要准确表达一首作品的情感内涵,光有热情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准确地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逐段地分析和挖掘作品,对全曲展开分析,由最初的感性了解深入到理性的分析上去,由最初的感知情感发展到认知情感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作品所要表现的全部思想实质,从而达到一种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歌词语言能力的培养
歌词语言是一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歌词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师必须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下面以舒伯特的《冬之旅》为例,《冬之旅》的歌词由德文写成,德文从发音上来说比我们中文要简单得多,它的发音有明显的规律,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时对语言的把握要十分的到位。

对于德语的咬字,我们在演唱和朗读的时候,那些连在一起的单词千万不能断开读,因为歌词是诗歌,因此也要注意句子不要随便断开。

这样音乐句和语言句才能配合得好,更加融为一体,朗朗上口。

在德语中,因为语种和诗歌的原因,歌词带有一定的诗歌韵律。

尤其是在某些特别的地方可能会出现单词和整个句子的“顿”或“藕断丝连”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乐句和文学的分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掌握原文的程度有限,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注意尽量要求他们认真地把语言演唱得靠近原文的风格就可以了。

启发学生在演唱时根据歌词的语境,仔细研究,结合合理的换气,把握歌词语言的韵律,这样才能不会破坏乐句的完整性,从而使演唱的作品更加动听,更加富有韵味。

四、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通过对乐谱的分析、对比,做引导性、示范性的剖析音乐元素及内在结构,并为学生建立某个想象的空间或设定一个联想的范围。

这样,便于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音响的形象特点、领悟音乐情感内涵,并有助于丰富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假设根据四种三和弦的音响色彩差异,将四种三和弦比喻为四季,以便于学生对于三和弦的感知从抽象到具象,最终到达“想象”的境界。

对于高中生来说,带着这样的“想象”来进行音乐学习、表演甚至创作等行为,较有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并使用这四种三和弦。

笔者认为,像这样具有想象性、引导性的音响色彩分析在视唱练耳教
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而这一手段的应用强调了
逻辑智能——音乐分析能力的作用,它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
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才能对音乐表象进行拆分、肢解,了解乐思、乐汇的进行
规律,理解音乐内在的含义,并对其形成联觉、加以想象。

这样,十分有助于学
生建立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五、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
要体现。

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在活动中猎取知识,在听赏中激发想象,在思辩中发展智力,在创作中培养能力,在表现中愉悦身心、体验美感、享受成功,在音乐课中渗透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调式调性的
听辩活动等,这些教学活动,无不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因此,
教师应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唱式教学模式及结构,从学生兴趣、能力培
养上入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课型,变单一的
“视唱课”为能力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课”,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在教师的“导”中一步步去实践与体验,不断掌握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在音
乐课中的运用,为学生识谱能力及视唱水平的提高铺路搭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
的学习中尝到甜头,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和勇气,使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成为学生
自主学习的动力。

总之,音乐学习能力有了发展之后,学生便会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产生一种成
功体验,有了这种成功体验,将会使他们更加喜欢学习,对音乐学习充满自信心。

这个时候,便会自觉地总结自己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思考自己学习成功的原因,
并且进一步追求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江舟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J].中国音乐教育, 2009,(06)。

[2]张婉侠由“音乐能力的培养”引起的思考——当前我国音乐院校视唱练
耳教学改革探讨[J].音乐天地, 2007,(06)。

[3]吕欣培养学生处理音乐的能力[J].艺术教育, 2006,(02)。

[4]叶丽慧运用“指挥”,培养学生音乐能力[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