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科专业发展是学院进行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的生命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好办学效益的的重要工程,也是关系学院及全局及我系长远发展的重要工程。
科学地规划学科专业发展,是学院谋求发展、院系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院“十三五”规划,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瞻顾今后五年我系发展目标规划,以及社会发展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本教研室2018-2022年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二、小学教育专业现状简析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小学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53%;拥有博士学位的3名,在读博士1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7%;硕士研究生学位7名,占教师总数的47%;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名,占教师总人数的47%。
(二)课程建设: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积极进行课程建设,截止2018年8月,在建院级资源共享课九门:《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外国教育史》、《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专业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两门:《学校管理学》、《教育学》(其中《学校管理学》为省级试点课程,《教育学》为院级试点课程)。
(三)教学研究: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以教学为本,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平台进行学科建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进行改革与探索,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见表1:
教学改革的具体工作和改革举措见下表:
表2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成果及举措汇总表
(四)实训设施及实践基地建设:
从专业建设实际发展需求和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需要出发,小学教育专业共建设实践教学基地9个,实训教室5个。
表3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基地一览表
表4 小学教育专业实验实训设施一览表
(五)科研水平:
2013年至2018年期间,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主持、参与的省级科研项目共2项。
发表各级论文共52篇,独著或参编教材7部,科研成果获奖1人次。
(六)学生活动:
小学教育专业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现有的相关社团有:教师技能协会、儿童创意美工坊、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以及儿童剧协会。
(七)专业特色与文化
小学教育专业凸显综合性特色,培养适应小学教育需求的多科教师,同时开设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以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八)教学资源与设施
小学教育专业以系学科建设为依托,开发了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建设了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
图书资源、期刊文献数据库基本满足教学科研所需,同时小学教育专业与各见习实习基地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聘请国内知名学者为系特聘教授。
几年来,各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我系做讲座、作报告,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二、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博士学位所占比例偏低,正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师生比偏高;
2.课程建设方面缺乏高水平的课程建设成果;
3.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推进不足;
4.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不够细化,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5.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及成果欠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更是少之甚少;
6.多数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联系不够密切,但能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提供较好平台的社团却也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
7.培养方案中重小学教育教学知识方面课程的设置,轻艺术类课程的设置,缺乏对学生进行小学教师必备的才艺及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
8.国际性凸显不够,与国外教育教学专家交流不够;校内毕业生反馈机制尚未形成。
三、小学教育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结合我系实际,围绕我系发展目标规划,小学教育专业在“十三五”期间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目标为:
1.师资发展规划
为满足2022年教育硕士授予条件,到2021年底,用将近4年的时间,小学教育专业要晋升至少2名教授,3名副教授,其中需要1名破格晋升,2名正常晋升;要引进和培养3名博士;晋升一定数量的兼职硕士导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采用“师徒帮带”模式,落实“一帮一”学徒制;利用好“教心讲堂”大平台,加强校内、系级内部的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
2.课程建设规划
(1)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争取九门院级资源共享课中至少有一门课程建成省级资源共享课;省级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达到示范课程的水平。
(2)专业目录规定的主要课程全部选用省部级精品(规划)教材或获省部级以上奖的教材。
(3)编写至少1-2本能够切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校本教材。
(4)各课程建立试题库,利于学生课外巩固练习。
3.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发展规划
(1)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教改、教研课题:从申报系级课题开始,逐步到院级、省级甚至国家级课题。
(2)教师进一步凝练各自研究方向,丰富教学研究成果,逐渐形成教学研究团队。
4.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规划
(1)完善听课、评课制度,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听课互评、网络培训等教研活动,真正促升教学能力。
(2)每两周进行一次主题教研,主题内容紧紧围绕教学及人才的培养展开。
5.科研发展规划
(1)发挥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头作用,不断鼓励、带动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形成人人搞科研的良好氛围。
(2)从每人每年至少发表一篇论文开始,逐步提高要求,五年内实现人人能超额完成科研任务。
(3)截止2022年,争取每人至少主持或参与1项省级以上与基础教育有关的课题;每人至少出版著作1部;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等学术称号的不少于1人;省级以上相关学术团体或行业协会兼任常务理事及以上职务者不少于1人;评选2名兼职硕士导师并实际招收研究生。
6.产学研合作规划
(1)不断加强与当地小学之间的合作,每学期至少聘请1名知名小学校长(优秀小学骨干教师)给本专业学生做报告一次。
(2)鼓励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积极深入到小学课堂听课评课,走上小学的讲台进行课堂教学,与小学一线教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7.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规划
(1)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设计)标准要求,加强与见习实习基地的联系,积极开拓优质校外见习实习基地,并且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
(2)继续凝练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截止2018年底,制定出较为完善、科学、可行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体系培养方案;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探索出切实有效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3)积极探索学生技能考核评价方案,实施技能证书制度;积极获取各级各类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信息,鼓励学生踊跃报名、教师参与指导,争取五年之内我系小学教育专业能够参与省级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并获得奖项。
(4)加强系社团与第二课堂之间的联系,分配指导教师深入第二课堂进行指导,不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水平的提高。
8.专业特色发展规划
结合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实际以及就业中的需求,小学教育专业提出了“教育性、实践性、研究性、综合”的专业特点,培养多能一专的小学一线高素质教师。
(1)设置方向课程,学生在第三学期初根据个人兴趣所长,可选方向为;语文方向、数学方向、英语方向;
(2)关注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开设艺术类课程,如绘画与美术欣赏、视唱练耳与琴法等,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9.教学资源与设施发展规划:
(1)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与更多国内外名校、知名学者、基础教育教学专家建立长效交流合作机制,建立较为成熟的毕业生反馈机制,聘请往届校友返回母校进行讲座、报告、成果展示与交流,每年2次;形成专业建设的活性内循环机制。
(2)征订小学教育专业相关学术期刊,购买小学各科课堂教学录像以及学生模拟课堂中所需教具及教具塑封机;努力建成智慧教室一座,使互联网+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