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市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当x 取2时,代数式(1)
2
x x -的值是( ) A .0
B .1
C .2
D .3
2.将连续的奇数1、3、5、7、…、,按一定规律排成如表:
图中的T 字框框住了四个数字,若将T 字框上下左右移动,按同样的方式可框住另外的四个数, 若将T 字框上下左右移动,则框住的四个数的和不可能得到的数是( ) A .22
B .70
C .182
D .206
3.2019年6月21日甬台温高速温岭联络线工程初步设计通过,本项目为沿海高速和甬台温高速公路之间的主要联络通道,总投资1289000000元,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1289×1011 B .1.289×1010 C .1.289×109 D .1289×107
4.将方程35
32
x x --
=去分母得( ) A .3352x x --= B .3352x x -+= C .6352x x -+=
D .6352x x --=
5.在实数:3.14159,35-,π,25,﹣1
7
,0.1313313331…(每2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3)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有 m 辆客车及 n 个人,若每辆客车乘 40 人,则还有 25 人不能上车;若每辆客车乘 45 人,则还有 5 人不能上车.有下列四个等式:① 40m +25=45m +5 ;②
2554045n n +-=;③255
4045
n n ++=;④ 40m +25 = 45m - 5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7.如图,直线AB ∥CD ,∠C =44°,∠E 为直角,则∠1等于( )
A.132°B.134°C.136°D.138°8.﹣2020的倒数是()
A.﹣2020 B.﹣
1
2020
C.2020 D.
1
2020
9.以下调查方式比较合理的是()
A.为了解一沓钞票中有没有假钞,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B.为了解全区七年级学生节约用水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C.为了解某省中学生爱好足球的情况,采用普查的方式
D.为了解某市市民每天丢弃塑料袋数量的情况,采用普查的方式
10.如图是由下列哪个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
A.圆柱B.三棱锥C.三棱柱D.四棱柱
11.不等式x﹣2>0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12.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b>0 B.ab>0 C.a﹣b<o D.a÷b>0
1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2=1 B.-1-1=0 C.(-1)2=-1 D.-12=1 14.a,b,c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0 B.a+c<0 C.a-b>0 D.b-c<0
15.某种商品每件的标价是270元,按标价的八折销售时,仍可获利2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
A.180元B.200元C.225元D.259.2元
二、填空题
16.若x=2是关于x的方程5x+a=3(x+3)的解,则a的值是_____.
17.把53°24′用度表示为_____.
18.|-3|=_________;
19.写出一个比4大的无理数:____________. 20.因式分解:32x xy -= ▲ .
21.在一样本容量为80的样本中,已知某组数据的频率为0.7,频数为_____. 22.若a a -=,则a 应满足的条件为______. 23.若a 、b 是互为倒数,则2ab ﹣5=_____.
24.下列是由一些火柴搭成的图案:图①用了5根火柴,图②用了9根火柴,图③用了13根火柴,按照这种方式摆下去,摆第n 个图案用_____根火柴棒.
25.若α与β互为补角,且α=50°,则β的度数是_____.
26.小何买了5本笔记本,10支圆珠笔,设笔记本的单价为a 元,圆珠笔的单价为b 元,则小何共花费_____元(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27.数字9 6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28.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 29.3.6=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已知关于x 的方程4mx x -=的解是1x =,则m 的值为______.
三、压轴题
31.阅读理解:如图①,若线段AB 在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 和
b (b a >),则线段AB 的长(点A 到点B 的距离)可表示为AB=b a -.
请用上面材料中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cm 到达P 点,再向右移动7cm 到达Q 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 .
(1)请你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出P ,Q 两点的位置;
(2)若将图②中的点P 向左移动x cm ,点Q 向右移动3x cm ,则移动后点P 、点Q 表示的数分别为多少?并求此时线段PQ 的长.(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
(3)若P 、Q 两点分别从第⑴问标出的位置开始,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和1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为多少时PQ=2cm ? 32.已知AOD α∠=,OB 、OC 、OM 、ON 是AOD ∠内的射线.
(1)如图1,当160α=︒,若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求MON ∠的大小; (2)如图2,若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20BOC ∠=︒,60MON ∠=︒,求
α.
33.如图1,已知面积为12的长方形ABCD ,一边AB 在数轴上。

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1,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t>0)秒.
(1)长方形的边AD 长为 单位长度;
(2)当三角形ADP 面积为3时,求P 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3)如图2,若动点Q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 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与P 点出发时间相同。

那么当三角形BDQ ,三角形BPC 两者面积之差为1
2
时,直接写出运动时间t 的值.
34.已知:OC 平分AOB ∠,以O 为端点作射线OD ,OE 平分AOD ∠. (1)如图1,射线OD 在AOB ∠内部,BOD 82∠=︒,求COE ∠的度数. (2)若射线OD 绕点O 旋转,BOD α∠=,(α为大于AOB ∠的钝角),
COE β∠=,其他条件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请补全图形并加以说明.
35.如图,以长方形OBCD 的顶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B 点坐标为(0,
a ),C 点坐标为(c ,
b ),且a 、b 、C 满足6a ++|2b+12|+(
c ﹣4)2=0.
(1)求B 、C 两点的坐标;
(2)动点P 从点O 出发,沿O→B→C 的路线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DC 上有一点M (4,﹣3),用含t 的式子表示三角形OPM 的面积; (3)当t 为何值时,三角形OPM 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 面积的1
3
?直接写出此时点P 的坐标.
36.已知:A 、O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O 点作射线OC ,使∠AOC :∠BOC =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M 在射线OB 上,另一边ON 在直线AB 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 落在射线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 度;
(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 在∠AOC 的内部.试探究∠AOM 与∠NOC 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5°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M 所在直线恰好平分∠BOC 时,时间t 的值为 (直接写结果). 37.如图,在数轴上从左往右依次有四个点,,,A B C D ,其中点,,A B C 表示的数分别是
0,3,10,且2CD AB =.
(1)点D 表示的数是 ;(直接写出结果)
(2)线段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是t (秒),当两条线段重叠部分是2个单位长度时. ①求t 的值;
②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满足3BD PA PC -=?若存在,求出点P 表示的数x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8.(阅读理解)
若A ,B ,C 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 到A 的距离是点C 到B 的距离的2倍,我们就称点C 是(A ,B )的优点.
例如,如图①,点A 表示的数为﹣1,点B 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 到点A 的距离是2,到点B 的距离是1,那么点C 是(A ,B )的优点;又如,表示0的点D 到点A 的距离是1,到点B 的距离是2,那么点D 就不是(A ,B )的优点,但点D 是(B ,A )的优点. (知识运用)
如图②,M 、N 为数轴上两点,点M 所表示的数为﹣2,点N 所表示的数为4. (1)数 所表示的点是(M ,N )的优点;
(2)如图③,A 、B 为数轴上两点,点A 所表示的数为﹣20,点B 所表示的数为4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 从点B 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 停止.当t 为何值时,P 、A 和B 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优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把x 等于2代入代数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
根据题意可得: 把2x =代入
(1)
2
x x -中得: (1)21
==122
x x -⨯,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代入求值问题,解题关键就是把x 的值代入进去即可.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设T 字框第一行中间数为x ,则其余三数分别为2x -,2x +,10x +, 根据其相邻数字之间都是奇数,进而得出x 的个位数只能是3或5或7,然后把T 字框中的数字相加把x 代入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设T 字框第一行中间数为x ,则其余三数分别为2x -,2x +,10x + 2x -,x ,2x +这三个数在同一行
∴x 的个位数只能是3或5或7
∴T 字框中四个数字之和为()()()2210410x x x x x +-++++=+
A .令41022x += 解得3x =,符合要求;
B .令41070x += 解得15x =,符合要求;
C .令410182x +=解得43x =,符合要求;
D .令410206x +=解得49x =,因为47, 49, 51不在同一行,所以不符合要求.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列代数式,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把题意理解透彻以及找出其规律即可.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 【详解】
解:12 8900 0000元,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289×109.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方程两边都乘以2,再去括号即可得解. 【详解】
35
32
x x --
= 方程两边都乘以2得:6-(3x-5)=2x , 去括号得:6-3x+5=2x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去分母时,方程两端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依据定义即可判断. 【详解】
解:在3.14159π1
7
,0.1313313331…(每2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3)
π、0.1313313331…(每2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3)这3个, 故选:C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首先要理解清楚题意,知道总的客车数量及总的人数不变,然后采用排除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详解】
根据总人数列方程,应是40m+25=45m+5,①正确,④错误; 根据客车数列方程,应该为255
4045
n n ++=,③正确,②错误; 所以正确的是①③. 故选A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把握总的客车数
量及总的人数不变.
7.B
解析:B
【解析】
过E作EF∥AB,求出AB∥CD∥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FEC,∠BAE=∠FEA,求出∠BAE,即可求出答案.
解:
过E作EF∥AB,
∵AB∥CD,
∴AB∥CD∥EF,
∴∠C=∠FEC,∠BAE=∠FEA,
∵∠C=44°,∠AEC为直角,
∴∠FEC=44°,∠BAE=∠AEF=90°﹣44°=46°,
∴∠1=180°﹣∠BAE=180°﹣46°=13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能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倒数的概念即可解答.
【详解】
解:根据倒数的概念可得,﹣2020的倒数是
1 2020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倒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抽取样本注意事项就是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
【详解】
解:A.为了解一沓钞票中有没有假钞,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B.为了解全区七年级学生节约用水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符合题意;
C.为了解某省中学生爱好足球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D.为了解某市市民每天丢弃塑料袋数量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底面是三角形.
【详解】
解:由图可得,该展开图是由三棱柱得到的,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展开图,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找出符合条件的选项即可.
【详解】
移项得,x>2,
在数轴上表示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实心圆点与空心圆点的区别.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利用数轴先判断出a、b的正负情况以及它们绝对值的大小,然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解:由a、b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a<0,b>0,且|a|>|b|,
∴a+b<0,ab<0,a﹣b<0,a÷b<0.
故选:C.
13.A
解析:A
【解析】
解:A,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把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故选A;B,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1-1=-2;
C,底数为-1,一个负数的偶次方应为正数(-1)2=1;
D,底数为1,1的平方的相反数应为-1;即-12=-1,故选A.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即可判断a、b、c的符号,根据到原点的距离即可判断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即可做出判断.
【详解】
根据数轴可知:a<b<0<c,且|a|>|c|>|b|
则A. a+b<0正确,不符合题意;
B. a+c<0正确,不符合题意;
C.a-b>0错误,符合题意;
D. b-c<0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以及有理数的加减,难度适中,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和利用数轴比较大小是解题关键.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设这种商品每件进价为x元,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这种商品每件进价为x元,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270×0.8-x=0.2x,解得x=180.故选A.【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确定未知数,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二、填空题
【解析】
【分析】
把x=2代入方程求出a的值即可.
【详解】
解:∵关于x的方程5x+a=3(x+3)的解是x=2,
∴10+a=15,
∴a=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
解析:5
【解析】
【分析】
把x=2代入方程求出a的值即可.
【详解】
解:∵关于x的方程5x+a=3(x+3)的解是x=2,
∴10+a=15,
∴a=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 17.4°.
【解析】
【分析】
根据度分秒之间60进制的关系计算.
【详解】
解:53°24′用度表示为53.4°,
故答案为:53.4°.
【点睛】
此题考查度分秒的换算,由度化分应乘以60,由分化度解析:4°.
【解析】
【分析】
根据度分秒之间60进制的关系计算.
【详解】
解:53°24′用度表示为53.4°,
故答案为:53.4°.
【点睛】
此题考查度分秒的换算,由度化分应乘以60,由分化度应除以60,注意度、分、秒都是60进制的,由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60才行.
18.3
【解析】
分析: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3|=3.
故答案为3.
解析:3
【解析】
分析: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3|=3.
故答案为3.
19.答案不唯一,如:
【解析】
【分析】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定义和实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写出一个即可.【详解】
一个比4大的无理数如.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实数的
解析:
【解析】
【分析】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定义和实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写出一个即可.
【详解】
一个比4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实数的大小比较的应用,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是解此题的关键,此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
20.x(x﹣y)(x+y).
【解析】
【分析】
要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则把它提取出来,之后再观察是否是完全平方式或平方差式,若是就考虑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
解析:x(x﹣y)(x+y).
【解析】
【分析】
要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则把它提取出来,之后再观察是否是完全平方式或平方差式,若是就考虑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详解】
x3﹣xy2=x(x2﹣y2)=x(x﹣y)(x+y),
故答案为x(x﹣y)(x+y).
21.56
【解析】
【分析】
由已知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已知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根据频数=频率×样本容量,可得答案
【详解】
样本容量为80,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
该组样本的频数=0.7×80
解析:56
【解析】
【分析】
由已知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已知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根据频数=频率×样本容量,可得答案
【详解】
样本容量为80,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
该组样本的频数=0.7×80=56
故答案为:56
【点睛】
此题考查频率分布表,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22.【解析】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求解可得.
【详解】
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绝对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解析:a0
【解析】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求解可得.
【详解】
-=,
解:a a
∴≥,
a0
≥.
故答案为a0
【点睛】
本题考查绝对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23.-3.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为1,得到ab=1,再代入运算即可.【详解】
解:∵a、b是互为倒数,
∴ab=1,
∴2ab﹣5=﹣3.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倒
解析:-3.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为1,得到ab=1,再代入运算即可.
【详解】
解:∵a、b是互为倒数,
∴ab=1,
∴2ab﹣5=﹣3.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倒数的性质,掌握并灵活应用倒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4n+1)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图形得出每增加一个五边形就多4根火柴棒,据此可得答案.
【详解】
∵图①中火柴数量为5=1+4×1,
图②中火柴数量为9=1+4×2,
图③中火柴数量为13=
解析:(4n+1)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图形得出每增加一个五边形就多4根火柴棒,据此可得答案.
【详解】
∵图①中火柴数量为5=1+4×1,
图②中火柴数量为9=1+4×2,
图③中火柴数量为13=1+4×3,
……
∴摆第n个图案需要火柴棒(4n+1)根,
故答案为(4n+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图形得出每增加一个五边形就多4根火柴棒.
25.130°.
【解析】
【分析】
若两个角的和等于,则这两个角互补,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
解:与互为补角,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补角的定义.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平角),
解析:130°.
【解析】
【分析】
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
解:α与β互为补角,
180αβ∴+=︒,
180********βα∴=︒-=︒-︒=︒.
故答案为:130︒.
【点睛】
此题考查了补角的定义.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26.(5a+10b ).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得等量关系:小何总花费本笔记本的花费支圆珠笔的花费,再代入相应数据可得答案.
【详解】
解:小何总花费:,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
解析:(5a +10b ).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得等量关系:小何总花费5=本笔记本的花费10+支圆珠笔的花费,再代入相应数据可得答案.
【详解】
解:小何总花费:510a b +,
故答案为:(510)a b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7.6×106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定义,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在确定n 的值时,看该数是大于或等于1还是
解析:6×106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定义,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在确定n 的值时,看该数是大于或等于1还是小于1.当该数大于或等于1时,n 为它的整数位数减1;当该数小于1时,-n 为它第一个有效数字前0的个数(含小数点前的1个0).9 600 000一共7位,从而9
600 000=9.6×106.
28.45°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为余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和等于180°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
解析:45°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为余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和等于180°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
根据题意得,180°-α=3(90°-α),
解得α=45°.
故答案为:4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能分别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补角是解题的关键.29.【解析】
【分析】
由题意直接根据角的度分秒的计算法则进行运算即可.
【详解】
解:=3°36′.
故答案为:3; 36.
【点睛】
本题考查角的度分秒的运算,熟练掌握角的度分秒的
解析:336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直接根据角的度分秒的计算法则进行运算即可.
【详解】
=︒+︒=︒+⨯=3°36′.
解:3.630.63(0.660)'
故答案为:3; 36.
【点睛】
本题考查角的度分秒的运算,熟练掌握角的度分秒的计算法则知道度分秒间的进率为60进
行分析运算.
30.5
【解析】
【分析】
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即可得出的值.
【详解】
把代入方程,得

故答案为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根据方程的解求参数的值,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解析:5
【解析】
【分析】
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即可得出m 的值.
【详解】
把1x =代入方程,得
141m ⨯-=
∴5m =
故答案为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根据方程的解求参数的值,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三、压轴题
31.(1)见详解;(2)2x --,53x +,47x +;(3)当运动时间为5秒或9秒时,PQ=2cm.
【解析】
【分析】
(1)根据数轴的特点,所以可以求出点P ,Q 的位置;
(2)根据向左移动用减法,向右移动用加法,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①点P 在点Q 的左边时;②点P 在点Q 的右边时;分别进行列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如图所示:
.
(2)由(1)可知,点P 为2-,点Q 为5;
∴移动后的点P 为:2x --;移动后的点Q 为:53x +;
∴线段PQ 的长为:53(2)47x x x +---=+;
(3)根据题意可知,
当PQ=2cm 时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当点P 在点Q 的左边时,有
(21)72t -=-,
解得:5t =;
②点P 在点Q 的右边时,有
(21)72t -=+,
解得:9t =;
综上所述,当运动时间为5秒或9秒时,PQ=2cm.
【点睛】
本题要是把方程和数轴结合起来,既要根据条件列出方程,又要把握数轴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数轴上的动点运动问题,注意分类讨论进行解题.
32.(1)80°;(2)140°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BOM=12∠AOB ,∠BON=12
∠BOD ,再根据角的和差得∠AOD=∠AOB+∠BOD ,∠MON=∠BOM+∠BON ,结合三式求解;(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MOC=
12∠AOC ,∠BON=12
∠BOD ,再根据角的和差得∠AOD=∠AOC+∠BOD-∠BOC ,∠MON=∠MOC+∠BON-∠BOC 结合三式求解.
【详解】
解:(1)∵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 ∴∠BOM=12∠AOB ,∠BON=12
∠BOD , ∴∠MON=∠BOM+∠BON=12∠AOB+12∠BOD=12
(∠AOB+∠BOD). ∵∠AOD=∠AOB+∠BOD=α=160°, ∴∠MON=12
×160°=80°; (2)∵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
∴∠MOC=1
2
∠AOC,∠BON=
1
2
∠BOD,
∵∠MON=∠MOC+∠BON-∠BOC,
∴∠MON=1
2
∠AOC+
1
2
∠BOD -∠BOC=
1
2
(∠AOC+∠BOD )-∠BOC.
∵∠AOD=∠AOB+∠BOD,∠AOC=∠AOB+∠BOC,
∴∠MON=1
2
(∠AOB+∠BOC+∠BOD )-∠BOC=
1
2
(∠AOD+∠BOC )-∠BOC,
∵∠AOD=α,∠MON=60°,∠BOC=20°,
∴60°=1
2
(α+20°)-20°,
∴α=14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明确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3.(1)4;(2)-3.5或-0.5;(3)t的值为11
16

13
16

13
8

11
8

【解析】
【分析】
(1)先求出AB的长,由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12,即可求出AD的长;
(2)由三角形ADP面积为3,求出AP的长,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P在点A的左边;②点P在点A的右边.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Q在B的左边,则BQ= 3-3t.由|S△BDQ-S△BPC |=1
2
,解方程
即可;②若Q在B的右边,则BQ= 3t-3.由|S△BDQ-S△BPC |=1
2
,解方程即可.
【详解】
(1)AB=1-(-2)=3.
∵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AD=12,∴AD=12÷3=4.故答案为:4.
(2)三角形ADP面积为:1
2
AP•AD=
1
2
AP×4=3,
解得:AP=1.5,
点P在点A的左边:-2-1.5=-3.5,P点在数轴上表示-3.5;
点P在点A的右边:-2+1.5=-0.5,P点在数轴上表示-0.5.
综上所述:P点在数轴上表示-3.5或-0.5.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Q在B的左边,则BQ=AB-AQ=3-3t.
S△BDQ=1
2
BQ•AD=
1
(33)4
2
t
-⨯=66t
-,S△BPC=
1
2
BP•AD=
1
4
2
t⨯=2t,
1(66)22
t t --=,680.5t -=±,解得:t =1316或1116; ②若Q 在B 的右边,则BQ =AQ -AB =3t -3.
S △BDQ =12BQ •AD =1(33)42t -⨯=66t -,S △BPC =12BP •AD =142
t ⨯=2t , 1(66)22
t t --=,460.5t -=±,解得:t =138或118. 综上所述:t 的值为1116、1316、138或118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34.(1)41°;(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AOC AOB ∠∠=,12AOE AOD ∠∠=,进而可得∠COE=()12
AOB AOD ∠∠-,即可得答案;(2)分别讨论OA 在∠BOD 内部和外部的情况,根据求得结果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1)∵射线OC 平分AOB ∠、射线OE 平分AOD ∠, ∴12AOC AOB ∠∠=,12
AOE AOD ∠∠=, ∴COE AOC AOE ∠∠∠=- =
1122
AOB AOD ∠∠- =()12
AOB AOD ∠∠- =12
BOD ∠ =01822
⨯ =41°
(2)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变化, 如图,当OA 在BOD ∠内部,
∵射线OC 平分AOB ∠、 射线OE 平分AOD ∠, ∴11O ,22
AOC A B AOE AOD ∠∠∠∠=
=, ∴COE AOC AOE β∠∠∠==+
=1122AOB AOD ∠∠+ =()12AOB AOD ∠∠+ =12
α
如图,当OA 在BOD ∠外部,
∵射线OC 平分AOB ∠、射线OE 平分AOD ∠,
∴11,22
AOC AOB AOE AOD ∠∠∠∠=
=, ∴COE AOC AOE β∠∠∠==+ =1122AOB AOD ∠∠=
+ =()12
AOB AOD ∠∠+ =()013602
BOD ∠- =()
013602
α- =011802α-
∴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变化.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作图,熟记角的特点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5.(1)B 点坐标为(0,﹣6),C 点坐标为(4,﹣6)(2)S △OPM =4t 或S △OPM =﹣3t+21(3)当t 为2秒或133秒时,△OPM 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 面积的13
.此时点P 的坐标是(0,﹣4)或(83
,﹣6) 【解析】
【分析】
(1)根据绝对值、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得a ,b ,c 的值,即可得到B 、C 两点的坐标;
(2)分两种情况:①P 在OB 上时,直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②P 在BC 上时,根据面积差可得结论;
(3)根据已知条件先计算三角形OPM 的面积为8,根据(2)中的结论分别代入可得对应t 的值,并计算此时点P 的坐标.
【详解】
(1)∵|2b +12|+(c ﹣4)2=0,∴a +6=0,2b +12=0,c ﹣4=0,∴a =﹣6,b =﹣6,c =4,∴B 点坐标为(0,﹣6),C 点坐标为(4,﹣6).
(2)①当点P 在OB 上时,如图1,OP =2t ,S △OPM 12
=
⨯2t ×4=4t ; ②当点P 在BC 上时,如图2,由题意
得:BP =2t ﹣6,CP =BC ﹣BP =4﹣(2t ﹣6)=10﹣2t ,DM =CM =3,S △OPM =S 长方形OBCD ﹣S △0BP ﹣S △PCM ﹣S △ODM =6×4
12-⨯6×(2t ﹣6)12-⨯3×(10﹣2t )12
-⨯4×3=﹣3t +21. (3)由题意得:S △OPM 13=S 长方形OBCD 13
=⨯(4×6)=8,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4t =8时,t =2,此时P (0,﹣4); ②当﹣3t +21=8时,t 133=,PB =2t ﹣626188333=-=,此时P (83
,﹣6). 综上所述:当t 为2秒或
133秒时,△OPM 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 面积的13.此时点P 的坐标是(0,﹣4)或(83
,﹣6).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的坐标,动点问题,求三角形的面积,还考查了绝对值、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解一元一次方程,分类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1)90°;(2)30°;(3)12秒或48秒.
【解析】
【分析】
(1)依据图形可知旋转角=∠NOB,从而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2)先求得∠AOC的度数,然后依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到∠NOC=60°-
∠AON,∠AOM=90°-∠AON,然后求得∠AOM与∠NOC的差即可;
(3)可分为当OM为∠BOC的平分线和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两种情况,然后再求得旋转的角度,最后,依据旋转的时间=旋转的角度÷旋转的速度求解即可.
【详解】
(1)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角=∠NOB=90°.
故答案为:90°
(2)∠AOM﹣∠NOC=30°.
理由:∵∠AOC:∠BOC=1:2,∠AOC+∠BOC=180°,
∴∠AOC=60°.
∴∠NOC=60°﹣∠AON.
∵∠NOM=90°,
∴∠AOM=90°﹣∠AON,
∴∠AOM﹣∠NOC=(90°﹣∠AON)﹣(60°﹣∠AON)=30°.
(3)如图1所示:当OM为∠BOC的平分线时,
∵OM为∠BOC的平分线,
∴∠BOM=∠BOC=60°,
∴t=60°÷5°=12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