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0版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2020版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7高二上·武邑期中)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
②CH3OH(g)+ O2(g)═CO2(g)+2H2(g)△H=﹣192.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 .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 . 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 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 O2(g)═CO2(g)+2H2(g)的△H>﹣192.9 kJ•mol﹣1
2. (2分)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 . 白磷比红磷稳定
C . S(g)+O2(g) =SO2(g) ΔH1 ,S(s)+O2(g) =SO2(g) ΔH2则ΔH1>ΔH2
D . CO(g)+H2O(g) =CO2(g)+H2(g) ΔH1>0
3. (2分)下列有关自发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自发反应一定是ΔS>0的反应
B . 自发反应一定是ΔH<0的反应
C . 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动进行
D . ΔH<0,ΔS>0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4. (2分) (2016高二下·福州期末) T℃时,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6mol H2 ,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测得H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0~10min内v(H2)=0.3 mol•L﹣1•mi n﹣1
B . T℃时,平衡常数K= ,CO2与H2的转化率相等
C . T℃时,当有32 g CH3OH生成时,放出49.0 kJ的热量
D .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再充入CO2气体,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
5. (2分) (2018高二上·清远期末) 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
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I)所示:ΔH1=ΔH2+ΔH3 ,根据上述原理和图(Ⅱ)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 A→FΔH=-ΔH6
B . A→DΔH=ΔH1+ΔH2+ΔH3
C . 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
D . ΔH1+ΔH6=ΔH2+ΔH3+ΔH4+ΔH5
6. (2分) (2016高一下·临渭期末) 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CO(g)+2H2(g)⇌CH3OH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达到最大限度的是()
A . 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甲醇
B .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零
C . 反应体系中甲醇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D . CO和H2以1:1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甲醉
7. (2分) (2018高一下·宝坻月考) 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B . 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C .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D .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8. (2分) (2016高一下·南通期中) 足量的金属铁与下列酸溶液反应,初始反应速率最快且最终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 100mL0.1mol/L盐酸
B . 100mL0.2mol/L硝酸
C . 75 mL0.2mol/L盐酸
D . 20mL18.4mol/L硫酸
9. (2分) (2016高二上·龙岩期中) 汽车尾气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今汽车工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其基本原理是实现2NO(g)+2CO(g)⇌N2(g)+2CO2(g)的反应.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只要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及载体,就可完全清除NO和CO
B .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NO)正=v(CO)逆
C . 假设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c(NO)=c(CO)
D . 使用性能好的催化剂可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10. (2分)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 v(A)=0.5 mol•L﹣1•s﹣1
B . v(B)=0.3 mol•L﹣1•s﹣1
C . v(C)=0.8 mol•L﹣1•s﹣1
D . v(D)=1 mol•L﹣1•s﹣1
11. (2分) (2015高二上·济南期末) 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CH3COOH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B . 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C . 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 . 室温下向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不变
12. (2分)将纯水加热至8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水的离子积不变
B . 水的pH变小,呈酸性
C . 水的pH变大,呈中性
D . 水中的c(H+)=c(OH-)>1×10-7 mol/L
13. (2分) (2019高一下·白城月考) 对于可逆反应A(g) + 2B(g) 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D选项中A%平衡混合气中A的体积百分含量)
A .
B .
C .
D .
14. (2分) (2016高二上·吉安期中) 可逆反应A+B(s)⇌C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B的转化率都增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A为固体,C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 .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 C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5. (2分)某温度下,体积和pH都相同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加水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c两点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B . b点溶液中c(H+)+c(NH3•H2O)=c(OH﹣)
C . 用等浓度NaOH溶液和等体积b、c处溶液反应,消耗NaOH溶液体积Vb=Vc
D . a、b、c三点溶液水的电离程度a>b>c
16.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月考) 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存在和转化的表达合理的是()
A . 向0.1mol/L、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A-+OH-=A2-+H2O
B . 标准状况下,将1.12LCO2气体通入1L0.1mol/L的NaAlO2溶液中:CO2+2H2O+AlO2—=Al(OH)3↓+HCO3-
C .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K+、I-、Mg2+、NO3-
D .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NH4++Al3++2SO42-+2Ba2++4OH-=NH3·H2O+Al(OH)3↓+2BaSO4↓
17. (2分) (2018高二上·攀枝花期末)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途径
B . 升高温度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 . 具有较高能量的反应物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D . 对于有气体作为反应物的体系,增大压强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浓度
18. (2分) (2018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 + 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 . 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做催化剂
C .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杂质
D . 对2HI(g) H2(g)+I2(g),保持容器体积不变,通入氢气可使平衡体系颜色变浅
19. (2分) (2017高二上·和平期末) 己知:100℃的溫度下,水的离子积Kw=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0.05mol/L 的 H2SO4溶液 PH=1
B . 0.001mol/L 的 NaOH溶液 PH=11
C . 0.005mol/L的H2SO4溶液与0.0lmol/LNaOH溶液等体积浪合,混合液pH=6,溶液呈酸性
D . 完全中和PH=3的H2SO4溶液50mL,需要pH=11的NaOH溶液50mL
20. (2分) (2017高二上·和平期末) 等体积,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溶液、②HSCN 溶液、③NaHCO3溶液,已知将①、②分别与③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CO2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质酸性的比较:CH3COOH>HSCN>H2CO3
B .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c(SCN﹣)
C . 上述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大小:NaHCO3>CH3COOH>HSCN
D . CH3COOH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所得溶液中:c(CH3COO﹣)+c(CH3COOH)=0.10mol•L﹣1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24分)
21. (3分) (2018高三上·昌平期末) 室温下,pH均为2的两种一元酸HA和H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pH 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 HB溶液体积稀释到1000毫升时,溶液中c(H+)=________mol/L。
(2)由图可判断:HA的酸性________(填“>”或“<”)HB的酸性。
(3) pH均为2的一元酸HA和H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后pH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请进行完整说明________。
22. (4分) (2017高二上·濉溪期中) 在一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1mol的N2和0.3mol的H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根据如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4分钟末),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N2和NH3浓度相等
b.NH3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3v正(H2)=2v逆(NH3)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在第5分钟末改变某一条件后,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达到新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如上图.则第5分钟末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23. (8分)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的可燃物,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能源.工业制备二甲醚的生产流程如图1:
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300℃)进行下列反应:
①CO(g)+2H2(g)⇌CH3OH(g)△H=﹣90.7kJ/mol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
③CO(g)+H2O(g)⇌CO2(g)+H2(g)△H=﹣41.2kJ/mol
(1)
催化反应室中总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的△H=________ 据此可判断该反应________ 条件下自发.
(2)
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条件下发生反应①,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中c (CO)不变
c.V正(CO)=V逆(H2) d.c (CH3OH)=c (CO)
(3)
在2L的容器中加入amo1CH3OH(g)发生反应②,达到平衡后若再加入amo1CH3OH(g)重新达到平衡时,CH3OH 的转化率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
850℃时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反应③,CO和H2O(g)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
①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 .
②若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加入4mo1CO(g)、2mo1H2O(g)、3mo1CO2(g)和3mo1H2(g),起始时V正________ V 逆(填“<”、“>”或“=”),请结合必要的计算说明理由________
(5)
上述工艺制备流程中二甲醚精制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_______
24. (2分) (2015高二上·宜春期末) 在常温常压下,1g C2H5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29.71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将NaHCO3溶液跟Al2(SO4)3溶液混合,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5. (7分)(2016·诏安模拟) 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1)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
反应
大气固氮
N2 (g)+O2 (g)2NO(g)
工业固氮
N2 (g)+3H2 (g)2NH3(g)
温度/℃27200025400450
K 3.84×10-310.15×1080.5070.152
①分析数据可知:大气固氮反应属于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分析数据可知:人类不适合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的原因________ 。
③从平衡视角考虑,工业固氮应该选择常温条件,但实际工业生产却选择500℃左右的高温,解释其原因________ 。
(2)工业固氮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N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р1、р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图所示的图示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A”或“B”);比较р1、р2的大小关系________ 。
(3)20世纪末,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高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合成氨,提高了反应物的转化率,其实验简图如C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
(4)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气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2N2(g)+6H2O(1)4NH3(g)+3O2(g),则其反应热ΔH=________ 。
(已知:N2(g)+3H2(g)2NH3(g) △H=-92.4kJ·mol-1 2H2(g) +O2(g)2H2O(l) △H=-571.6kJ·mol-1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24分)
21-1、
21-2、
21-3、
22-1、
22-2、
22-3、
22-4、
23-1、
23-2、
23-3、
23-4、23-5、24-1、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