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论语中的句子评析的时事热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用论语中的句子评析的时事热点
◆“无伐善,无施劳。


即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很多作文话题都是关于歌颂大英雄的,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钟南山这样的大英雄,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逆行的“无名英雄”。

故此,当无名英雄经过时,我们也要送上我们的鲜花和掌声。

比如,2020年北京朝阳区一模作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你可以这么写:
“无伐善,无施劳”。

这是对无名英雄的绝佳诠释,他们从不宣扬功业来博取美名,而是在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

英雄的丰碑上记载着无数美名,而无名英雄们同样崇高——他们构建着丰碑的底色。

功成有我,是一份沉重的担当,无论艰险,只为功成;功成无我,是一种崇高的奉献,功业所成是为人民,绝非吾一己之力。

责任担当与无私奉献的结合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这样的人生信条孕育出无数英雄,他们无怨无悔地致力于祖国发展与民族复兴。

这些英雄中有的赢得生前身后名,但大多数在无声中奉献着自我,成为无名的英雄。

今之青年,是时代变局的主人公,当心怀担当与奉献,秉承此精神,成为时代洪流中的中流砥柱!
◆“不学礼,无以立。


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所以,关于“学礼”的美育教育应当被提上日程,而当我们谈“美育”的话题时,可以这么写: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河西走廊开拓了一个盛世中华;丝绸之路让华夏文明成为全球的宠儿。

当下,随着改革开放
的深入,全球再一次漾起了“中国范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回到了世界的舞台。

故此,应当用传统文化滋养国民素质,造就时代新人。

学礼,不仅是学习礼仪规范,更是学习对规则的尊重。

当一个人对规则尊重就可以内化为他的自觉和修养。

俗话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就像没有纪律的军队,永远也不可能打胜仗;不学礼,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

人只有敬畏,才能进步。

敬畏自然,我们才会尊重自然,才会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敬畏法律,我们才会尊重法律,才会合法守法。

敬畏之心的建立,从礼仪开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倡导“义”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关于“义”和“利”的话题一直是高考作文的热点。

比如谈及“重义轻利”的话题,你可以这么写: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重义轻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精髓,也是古人眼中的君子人格。

无论是明朝晋商信奉的“利以义止”,还是清朝晋商秉承的“以义制利”,先人都给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义利不可兼得时,要舍利取义。

但崇高的义利观,历来为世人所推崇,成为熔铸中华民族精神人格的基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疫情期间的“逆行者”无不是不计个人利益、舍生取义的英雄。

回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义”早已浸染在国人的骨子里。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就是一位重承诺、守忠义的君子。

面对曹操给予的各种优厚的待遇,他毫不动心,过五关、斩六将,不惧艰险,执意回到结义兄长刘备的身边。

反观吕布,虽英勇无比,但为了一己之利,三次易主,背负千古骂名。

作为祖国未来的掌舵人,青年需常走
“六尺巷”,修身慎行,怀德前行!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千年之前就告诫人们:
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是不行的呀!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代环境下,现在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做事不用心,“差不多”的心理越来越严重。

因此,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是社会的责任。

这也是近些年“工匠精神”成为热点话题的原因。

比如围绕“工匠精神”,可以这么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人们做事的方法有三:蚂蚁搬家、蜘蛛织网、蜜蜂采蜜。

蚂蚁搬家,不分青红皂白,见啥搬啥,机械行事;蜘蛛织网,待网落成,守株待兔,坐享其成;蜜蜂采蜜,遍采百花,酝酿加工,奉献香甜。

无疑,蜜蜂采蜜这种用心、用力、用功、用情的行事手段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该追求的。

因为,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法国作家纪德说:“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仍是比芦苇更重要。


我们常常止步于对事物表象的惊叹,却少有人对事物进一步用心琢磨,而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找到“涟漪下的石子”和“芦苇后的劲风”。

于大国工匠而言,一个人、一件事,以万千锤而铸一器,其对极致的追求好比一场修行,一生而为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只有笃实专一、久久为功,匠人匠心,才能让更多国之重器极致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