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全过程学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全过程学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孙一力
来源:《南北桥》2022年第05期
[ 摘要 ]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互联网+”与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相结合,根据专业特色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建设操作性强的实训平台,进行人才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学生财务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互联网、计算机等相关技能的水平,为高校本科会计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是一项迫切任务,是会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环境分析提出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问题,追踪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对探索人才培养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 ]
“互联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训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5.003
通过借鉴国外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互联网发展的现实环境,为优化山东省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和策略,实现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系统研究应用型高校“互联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互联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和体系。
本文研究了形成较为科学、完备的综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内容体系、项目体系、手段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形成了具体的大纲、报告、运行和保障制度等,搭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学训结合的培养模式框架,希望对应用本科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培训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新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行业人才需求变化
2015年李克強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后,就成为近几年最热门的新名词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财会行业及财会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挑战。
秦荣生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财会行业的发展,指出政府和企业将需要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财会人才。
“互联网+”财会教育也将实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夏兰、陈星元从雇主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对财会人才的需求。
以财会从业人员为对象,通过整理现有“互联网+”财会人才需求的研究和问卷,展开对财会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四个基本要素的调查研究,分析财会从业人员不同岗位对财会人才的变化和需求。
结论显示,在“互联网+财会”转型背景下,企业不仅增加了对“互联网+财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还提高了对财会人员的标准要求和综合能力要求,同时也促进了财会人才与不同行业人才的交流。
汪天佑、周迪介绍了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和财会中的实际应用。
并在理论和实践中论证了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财会人员转型的必要性,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时代发展趋势和财会行业发展需求。
在线业务咨询、云审计的第三方服务模式、网络申报纳税、财会电算化、ERP形态的广泛应用和日益成熟显示出财会实务工作已与互联网多方面深度融合;同时,无纸化考试、远程继续教育等互联网教育模式已成为财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1.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高校本科财务管理教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各大高校不断开展财务管理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互联网+会计”模式,在“互联网+会计”MPAcc 教育实践、综合改革顶层设计、会计信息化能力建设以及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依照实际情况来分析,依旧有大量的高校延续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使得难以有效促进“互联网+”背景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秦荣生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理财行业的发展,指出政府和企业将需要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财务管理人才,“互联网+”财务管理教学也将实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刘达等提出会计学高等教育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论。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财务管理高等教育改革应重点发展管理财会教育和环境财会教育。
会计教育中国会计学会计专业教育委员会(2016年8月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年度会议“互联网+时代专业会计师培训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家和学术界围绕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展开激烈争论,会议上,刘永泽教授提出,要改变教学理念,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并使在线资源能够提供广泛的教学服务。
他认为,共享互联网资源将促进“线上+线下”专业教学的融合,但这需要教师角色从演员向主持人的转变,重点研究学生的个性。
刘国成、董必荣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财会教育的影响,“互联网+”推进高校会计学研究,指出在我国会计专业(本科)存在课程信息不完整等问题。
不完整的会计制度影响了师资提升、会计教学的示范提升,因此建议本科院校从思想层面考虑应用大数据会计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综上,既有文献对新时代财务管理人才需求、财务管理教学资源、方式方法和教育模式等都进行了较为系统规范的研究,财会教育界学者开始逐渐认识到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在新时代下改革的必要性,应以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为导向,大力创新开放式网络财务管理本科教育。
2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问题研究
2.1 “互联网+”时代催化教学理念创新和变革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会计行业及会计教育面临新的变革和挑战。
本研究立足于应用型高校会计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所依托的终身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理念,应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工具,顺应“互联网+”教育潮流,推陈出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全过程学训结合,围绕两个问题作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拓展。
2.1.1 随着企业对“互联网+”办公模式需求的增加,用人单位有了新的会计人才需求,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体系和实训平台体系应考虑如何顺应趋势。
2.1.2 会计教育学者已经认识到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的需求。
高校应如何优化配套资源体系和课程体系为新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保驾护航,使会计教育深度融入新时代。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打破专业学科界限,整合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目标,以试点调研和试验为突破口,对会计应用型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建设,创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由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组成的“互联网+”模式教学体系在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中的可行性和推广意义,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辟新的途径。
2.2 “互联网+”时代推动课程体系创新性建设
课程体系如何设计才能不流于形式?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时间上的全方位改革和调整。
教学方法要具有开放性,因材施教;教学内容要结合用人单位需求,适时更新课堂讲授内容和实践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要改变单一课堂讲授方式,加大实践和实习的力度;教学时间要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实践,增加课外实践,并合理分配实习和实践的时间。
课堂教学与实践平台如何整合思路和方法实现全过程学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相关实践课程内容如何调整、协调?线上课程体系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实现“全过程学训结合、全方位校企合作、多层次螺旋上升”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2.3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设计
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实践和平台应用创新的成功经验、实践成果,分析W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总结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互联网+”会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发展趋势。
在理论教学上提倡高校间课程资源共享,鼓励开发跨学科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新机制。
在实践教学上鼓励教师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建议
3.1 完善课程资源,强化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知识已经成为财务管理者的基础知识储备,民办高校应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和相关管理流程,统筹全局,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自上而下做好包括与互联网相关的课程的高层次课程设计,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鼓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生为本,鼓励学生把学习内容和思想放在自己的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实行课程责任制,建立教研结合的新的教学基层组织,组织教学任务,实施教学过程管理,组织教学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
3.2 加强师资队伍結构优化和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教师要认清宏观环境,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将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形成适应互联网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适当年龄和职称结构的教学团队,促进专业建设发展。
通过支持校企合作项目,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技能。
组建教学团队,注重思想创新,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推动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规律,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聚焦财务管理特色专业,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把教研落到实处,以教师“每人一堂公开课”为抓手,通过集体备课、名师公开课、示范课及外出培训、交流等方式引领教师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力量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实践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应用能力的过程,是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全面提高学生管理和决策能力、测试学生知识流动能力、最终反馈理论课学习
的过程。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能应用会管理”。
实训课程设置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分析和决策能力。
拓宽渠道,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提高师生实践能力。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发展要不断深化产、学、研融合,梳理校企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优化实践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合作与服务”实习室运行机制,满足实用型教学的要求。
不断探索与行业、企业形成深度合作教育的新模式和机制,积极推进产、教、校、企合作一体化。
4 结语
总之,新时期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互联网+”与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相结合,并根据专业特色构建课程体系,同时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构建起了可操作性强的实训平台,对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东娇.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 江苏科技信息,2017(20):60-61.
[2]杨春艳.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 理论观察,2018(1):145-147.
[3]李茹. 探讨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J]. 经济师,2017(10):236,238.
[4]邱美凤. “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15):48-50.
[5]夏兰,陈星元. “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人才需求调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7):68-70.
[6]汪天佑,周迪. 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会计人员转型探究[J],智富时代,2019(1):47.
[7]陈晓伟. 分析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影响[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5):70-71.
[8]叶曼灵,张岳,彭晓璁,等. 基于云教育与大数据的高校设计类课程管理系统[J],智库时代,2019(39):48-49.
[9]刘潇亭.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4):142-143.
[ 作者简介 ]
孙一力,女,山东寿光人,潍坊科技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科技金融。
[ 项目名称 ]
“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全过程学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BK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