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7为世界工作达标训练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7为世界工作达标训练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基本阅读
7 为世界工作
课时训练5
一、夯基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50810013)
(1)“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
”从事海外代购4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假充真”的行为,但又无可奈何。
(2)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巧家县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
休息时他乐呵呵地向记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
”
(3)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
A.不屑一顾不足挂齿嗤之以鼻
B.嗤之以鼻不足挂齿不屑一顾
C.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D.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足挂齿
解析:三个成语都含有“轻蔑”之意。
“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不屑一顾”形容对某事物看不起,认为不值得一看。
“不屑一顾”强调不值得一看,“嗤之以鼻”强调看不起。
根据语境,(1)句应用“嗤之以鼻”,(3)句应用“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指不值得一提,可用于自谦。
(2)句应用“不足挂齿”。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不已。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解析:A项,句式杂糅。
“造成……伤害”“使……遭到伤害”,两个句式选一。
B项,偷换主语。
前半句的主语是“她的创新设计”,后面的主语偷换成了“她”。
D项,语序不当。
后半句应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
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
《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
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
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
”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
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
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
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
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
”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
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
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
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
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
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
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
”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
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
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
”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
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
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
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
1942年5月26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
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
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
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
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
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
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解析:A项,“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而不是“自幼……等诗篇熟读成诵”,也不是“常常手自笔录”,而是“特意抄录”。
B项,“唯一放心不下的”说法错误,因为戴安澜在信中说“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
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
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可见他所牵挂的并不只是“妻子儿女”,还有他的父母。
C项,有两处错误,一是“要他申请难民身份”,原文是“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二是“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原文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
答案:DE
4.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题区间在第二段,可以结合戴安澜的话来解答。
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戴安澜无党派成见,一心为国;二是爱惜人才;三是朋友之间应该以诚相待。
从这三个方面总结答案。
参考答案: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勠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意思对即可) 5.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
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仔细阅读这两首诗,找出关于人物描写的诗句“诸葛前身今又来”“远征功业迈秦皇”,分别解说了他们的事迹,借古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参考答案: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拓疆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6.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解析:结合国人的评价和美军与日军的意见进行总结,国人的评价主要位于最后一段;美军的评价位于第四段和最后一段;日军的评价位于第四段。
主要立足于舍身报国,扬声威,斗志旺盛,意志坚强,勇气令人赞叹。
注意每个答题点都要结合材料。
参考答案:①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⑤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
(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导学号50810014)
方楚雄——溯源、汇流、精思
薛永年
方楚雄,广东普宁人。
1975年入广州美术学院,1978年毕业留校任教。
曾由学院派往北京、天津学习,得李可染、李苦禅、崔子范、孙其峰等人指教。
擅花鸟、动物画,所作构图新颖,笔墨精到,既有传统笔墨韵味,又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风貌别具。
在当代花鸟画创作与教学领域,方楚雄是引人瞩目的高手,也是成效显著的名师。
他少年早发,精进不辍,年方耳顺,已有55年画龄,执教亦逾30年。
传统的花鸟画,以动植物为主体。
其中,动物最能与人沟通。
方楚雄的一个亮点,便是画百姓喜闻乐见的动物,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又与环境依存,赋予意趣和情境。
家禽家畜,多活跃于朴素的田园,流露出生命的自由,歌颂着生活的恬静温馨。
山禽猛兽,每活动于大野长天、深山老林,赞颂着大自然的雄奇高旷。
他画各种畜兽,既表现动物间的感情,更表现人的感受。
幼畜的天真、舐犊的深情、情侣的亲密无间,无不是生命的感悟、亲情的寄托。
中国的花鸟画,讲求“移生动质”,方楚雄继承了这一传统,他精于描绘花木禽兽的生命状态,表现古木老竹的旺盛活力。
他摆脱古人的“折枝”模式,不画细枝而画老干,放大局部,以特写镜头凸显生命的饱满、夺人的气势和内聚的张力。
稍后更推出了大境界作品,以宏大的构图、仰视的角度,画硕大无朋的老梅老松,枝干如龙似虬,繁枝密叶,千花万蕊,铺天盖地,空隙透光处,露出无尽而邈远的长空,时有山禽飞翔栖止。
他一反鸟大枝细的描写模式,恢复了真实比例,由意趣生动变为意境深远,从歌颂生命走向了更为开阔的礼赞生态。
有人说,方楚雄的画雅俗共赏,在我看来,更恰当的说法是谐俗而入雅。
谐俗,一是题材的通俗性,二是顺应当代的文化心理与视觉经验。
入雅,不是复兴古代的雅人高致,而是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观提升精神境界。
当下,农业文明迅速向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迈进,与世浮沉的人们,有些追求感官刺激,有些注重物质欲望,习惯了快餐文化,浮躁情绪增长了,产生了无名焦虑,失去了精神家园。
方楚雄的花鸟画,敏锐地把握住回归自然的心理,从抓住观者眼球入手,自觉接续花鸟画的文脉,讴歌和谐精神,注入人文关怀,把花鸟画当成寄托理想情操的精神家园。
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观念和写生训练的引进,一方面有助于改变晚清绘画主流的形疏神失,另一方面也对传统有所遮蔽。
方楚雄的得天独厚之处,在于独特的学画历程与艺术道路。
他早年从学王兰若和刘昌潮,接受了来自海派雅俗共赏又重视笔墨的传统。
青年时代入广州美院,师从黎雄才、杨之光、何磊、陈金章,接受了岭南派折衷中西、与时俱进的传统,获得了坚实的造型能力,养成了感悟花鸟世界的艺术思维。
其后,他北上问学于李可染、孙其峰,吸取北派的精雄大气,并上追宋元,旁及明清,由近及远,深入研究传统精神和历代画法,兼采西方形式法则,形成了创作式写生为基础细笔为主调兼容并纳的创作道路,在不断开拓题材、提升境界的同时,推出了温煦而开张、严谨而不拘、清新而质朴、浑然大气而细节精到的风格。
就花鸟画而言,他既能工笔,又能写意,兼工带写是他的主要风貌。
这种面貌的作品,材料是生宣纸,画法以工为主,以写为辅,以中为体,吸纳西法,由近及远,集传统之大成。
倘加分析,可见有宋元人体察物象的精心,有明清人笔墨提炼的极致,有近代水墨写实的精微,也有西方现代绘画强烈的形式感。
“集其大成而自抒机杼”,曾是不少人借古出新的途径。
方楚雄的不同之处,还在于高度重视对物写生,直接吸取源头活水,澄怀感物,寓情于理。
他的写生方法,不外两种。
一种是现场铺纸,取舍加工,挥笔运墨。
二是以线描提炼对象,但不是被动的,而是有删减,有加工。
古代的花鸟画家,大多以梅兰竹菊为基本功,理解如何以笔墨概括对象,怎样在平面上处理空间,方楚雄这方面的功夫很深,出版过梅兰竹菊四谱。
但他绝不依样画葫芦,而是依古人概括对象之理,在写生中提炼自己画法,形成自家图式。
教师的职责,被称为“传道受业解惑”。
方楚雄学习历代中国画教学的经验,融入了独特艺术道路上的实践与思考,把院校教育的系统性、开放性与师徒教育的亲授性、引导性结合起来,主张路子要正,起点要高,目标要远。
方楚雄在花鸟画创作和教学上,都已成绩斐然。
总结他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溯源、汇流、精思,亦即坚持吸取生活的源头活水,善于汇集传统和外来的艺术,精于思考传统精神和时代审美需要,这也是给予大家的启示。
(摘自《人民日报》,标题有改动)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虽然是实用类文本,但本文在语言上十分考究,行文中大量使用排比、对偶,整散结合非常自然,富有文采又颇具音韵美感。
B.方楚雄高度重视对物写生,直接吸取源头活水,澄怀感物,寓情于理,与以往画家一样借古出新,真正“集其大成而自抒机杼”。
C.作为南方人的方楚雄年轻时曾长期受教于李可染、李苦禅、崔子范、孙其峰等大家,吸取了北派的精雄大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D.同样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动物,同样是活跃于朴素田园的家禽家畜,到了方楚雄的画笔下,总是能表现出比前人更高的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亲情的寄托。
E.方楚雄通过几十年的学习、摸索,对中国传统花鸟画有了独到的理解,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绘画成就。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将这些独到的感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且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解析:B项,“集其大成而自抒机杼”说的是“不少人”,而方楚雄另有突破。
D项,“表现出比前人更高”意思不对。
C项,“长期”一词不准确,原文没有依据。
答案:AE
8.方楚雄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不俗的艺术成就,依靠哪些得天独厚之处?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抓住“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俗的艺术成就”“得天独厚之处”这几个前提条件,然后再按照这些要求到文中确定答题的范围。
第6段有明显的语言提示,可从这提示的后面的内容分点概括。
参考答案:①早年接受海派雅俗共赏又重视笔墨的传统。
②青年时代接受岭南派折衷中西、与时俱进的传统,获得了坚实的造型能力,养成了感悟花鸟世界的艺术思维。
③北上求学吸收北派的精雄大气,形成了创作式写生为基础细笔为主调兼容并纳的创作道路。
9.根据文意,说明传统花鸟画“折枝”是什么意思?方楚雄为什么要摆脱这种模式?
解析:本题有两问,一是“折枝”的含义,一是“方楚雄为什么要摆脱这种模式”。
对于前者,应结合语境解释其含义,对于后者应到文中筛选信息然后进行概括。
文章第4段写到“他摆脱古人的‘折枝’模式,不画细枝而画老干,放大局部,以特写镜头凸显生命的饱满、夺人的气势和内聚的张力”“他一反鸟大枝细的描写模式,恢复了真实比例,由意趣生动变为意境深远,从歌颂生命走向了更为开阔的礼赞生态”,结合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①“折枝”指画花时不画全枝,只画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
②因为他试图以特写镜头凸显生命的饱满,从而由意趣生动变为意境深远,从歌颂生命走向了更为开阔的礼赞生态。
10.文章把方楚雄的成功经验归结为六个字:溯源、汇流、精思。
你认为哪两个字最重要?请说明原因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可以从这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从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分析这一做法在传主的成功经历中的作用。
采用“观点加理由”的答题方式,组织答案。
答案示例:我认为“溯源”二字最重要,任何艺术创作须根植民间、根植自然、根植田园。
方楚雄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动物”“活跃于朴素田园的家禽家畜”“活动于大野长天的山禽猛兽”入画,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对亲情的寄托。
比如鲁迅小说取材于他熟悉的浙东乡村,取材于他生活的时代,所以能真实深刻地反映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状,揭露中国人人性的弱点。
三、语言运用
11.下面是联合国总部门前一尊雕塑的照片,请紧扣雕塑的寓意展开联想,写一段鲜明生动的
文字,表达你的期盼。
要求不少于40字。
解析:雕塑的主体是一把手枪,枪口被打成死结,在广袤的天空背景下,寓意对和平的企盼。
答案示例:我们期待,飘荡在世界上空的,不是硝烟,而是祥和的瑞云;我们祈盼,飞翔在蓝天上的,不是战斗机,而是自由的和平鸽。
12.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参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时的一段自荐文字。
文中画线处可能有用语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来删除或修改。
①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②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
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③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获得了广东赛区一等奖。
⑤我创作的小说《一次机会》《春天的脚步》分别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⑥凭着敏捷的反应,犀利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黯然失色,自惭形秽,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
⑦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信息,主体是高三学生,因此,⑥⑦语言不得体;语境是某高校中文系招生,因此,④应删掉;①是病句,“闻名遐迩”和“著名”重复,所以应去掉其中一个。
答案示例:删去④;将①改为“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文科重点大学”或“贵校是一所著名的文科重点大学”;将⑥中的“令对手黯然失色,自惭形秽”改为“令对手自愧不如”;将⑦改为“如果贵校能录取我,那将是我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