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母情深》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1)理解 5 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 2 )品味作品的语言及文中词语的妙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
3 、人文情感:感受母亲的深情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还记得咱们背过的那首《游子吟》吗?咱们齐背一遍。
师:“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朝诗人孟郊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慈母的形象。
(板书慈母)当这两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生:妈妈关心我的情景。
师:能说具体点吗?妈妈在什么情况下协助你?
生:妈妈在下雨天给我送伞。
师:你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生:我生病了,妈妈领我上医院的情景。
师:你有一个关心你的母亲。
生:在我遇到难题妈妈协助我的情景。
师:你有一个理解你的母亲。
师:从大家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慈母情,(板书:慈母情,故意少写一个“深”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梁晓声的母爱世界,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少了个“深”。
师:不加这个“深”字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就体现不出慈母对我的情谊到底有多深了。
师:有了这个“深”呢?
生:有了这个“深”,我们就知道了慈母对我的情谊很深。
师:看来同学们从一个“深”字里体会出很多东西,这很好。
在学习课文之前,对题目的理解很重要,题目理解准确透彻了,下面的内容就读懂了一半。
那么,这份慈母情到底有多深呢?到底是一件什么事让我感觉到慈母的深情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读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了,把生字读准确。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生自由读书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实在太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了,于是他就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去找母亲要钱,不过他看到母亲工作很辛苦,旁边的女人不让母亲给他钱。
但母亲给了我钱。
于是就用母亲给他的钱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后来母亲又给了他钱买书,于是他拥有了第一本小说。
师:你说得比较具体。
(三)深化理解体会感情
1 、引起阅读期待:
师:作者向母亲要了多少钱?
生: 1 元 5 角钱。
师:同学们,一元五角,对你来说多吗?但这个元五角对当时我的一家意味着什么?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家当时的经济情况
(出示补充资料:母亲每月起早摸黑工作 30 天,才得到 27 元工资,平均每天只挣 9 角钱。
我们兄妹共五人,加上母亲共 6 口人,平均每人每天的生活费只有 1 角 5 分钱,一元五角相当于我 10 天的生活费。
)可见,拿出这 1 元 5 角钱对我们家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
师:可作者实在是太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了,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想得整天——生:失魂落魄。
师:(随手板书“失魂落魄”)“失魂落魄”什么意思?
生:就是象丢了魂似的。
师:丢了魂是怎样的表现?
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生:干什么都没有心思。
师:是啊,想这本小说想得整天心神不宁,行为失常。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明知家里困难,还是伸手向母亲要了这多么钱,不过后来发生了什么呢?这篇课文节选自梁晓声的中篇小说《母亲》,我们看看书中是怎么写的:
(出示资料):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天以后,我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也就在那一年,我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
这,都是我自己挣钱买的。
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
后来,我终于成了大作家。
师:在这之后,爱读书的我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他以后的几十本小说都是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母亲不再给他买书的钱了吗?
生:不是,是作者看到母亲挣钱太辛苦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母亲挣钱很辛苦呢?不要急着回答,请你回过头来,用心读一下课文,对感人至深的部分,画下来,细细品读。
对于那些能够让我们的心灵为之一震的句子、词语甚至标点符号,我们最好能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感动你的到底是什么,你会透过这些做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然后,把体会用一两个关键词写在书的空白处。
下面,请大家默默读书,静静思考。
2 、角色转换,移情体验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谁来说说从哪里看出母亲挣钱非常辛苦?
生:“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从这句话中的“震耳欲聋”这个词语我知道了母亲工作的地方噪音很大,母亲天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很辛苦。
师:你很会读书。
(随手板书“震耳欲聋”)“震耳欲聋”什么意思?
生: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师:你在哪里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生:建筑工地。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刺耳。
生:很烦躁,想马上离开。
师:我们只听一会儿这样的声音,就很烦,想马上离开,可母亲呢,他在这里工作一天吗?生:不是
师:一年吗?
生:不止。
师: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样震耳欲聋的环境里工作,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从“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这句话中知道了母亲工作的屋子很暗。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白天还要亮着灯。
师:你读书能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很了不起。
师:母亲工作的环境还有什么特点?你从“褐色的口罩”中体会出了什么?
生:母亲出了很多汗。
师:出汗能使口罩变成褐色,说明什么?
生:空气太脏了。
师:想象一下,如果是夏天,七八十人挤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七八十个灯泡在头顶炙烤着大家,再加上震耳欲聋的噪音和那令人窒息的灰尘,在这样的屋子里干活会是什么感受?生:很难受。
生:难以忍受。
师:可是,我的母亲又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接着来交流。
生:“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的背弯曲着,头挨在缝纫机上很辛苦,可能是屋里的灯光太暗了。
师:你能读出母亲的辛苦吗?
生读。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母亲很辛苦。
师:(出示这句话)你们都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生:我感觉母亲一直弯着背。
师:来,我们一句一句来读。
生读第一句。
师: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背?
生:弯曲的背。
师:母亲的背为什么变得这样弯曲?
生:一直弯着工作背累的。
师:你还看到了一双什么样的眼睛?
生:一双疲惫的眼睛。
师:母亲的眼睛为什么这样疲惫?
生:可能几天几夜没合过眼吧。
师: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读出你的感受。
齐读。
师:这是一个慢镜头,语速再慢点。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读
指名读,一生读得很动情。
师:读着读着,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发现每句话的后面都有一个“我的母亲”。
师:这是不是重复了呢?显得多罗嗦呀,你们在写作文语句重复时,老师嫌罗嗦,都把它删掉,这里能不能把它删掉呢?改成这样行不行?
(出示改后的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
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
师:比较着读一读,看你又有什么样的体会?
给学生一点时间自己体会着读一读。
师:三声“我的母亲”,声声带情,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不必说出来,朗读是表达感情的最好的方式。
不要着急读,先酝酿一下感情,(配音乐)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那个去跟母亲要钱买书的孩子,当你看到自己亲爱的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阴暗、脏乱的厂房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拼命忙碌着争钱养活我们一家兄妹,你的内心会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把自己所有的感动,融入到朗读中,谁来试试?
一生读,很有感情。
师:你读出了对母亲的心疼。
又找一生读。
师:我看到了你眼中的泪花,你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
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带着你的感情。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
生:“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从这段话中体会到母亲很忙碌。
师:(出示这段话)大家再来读读这段话。
你发现了这段话有什么特点?
生:用了四个“立刻”
师:你从“立刻”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母亲工作很忙。
师:是的,母亲为了能多挣一分钱,在争分夺秒地工作。
你能读出这种争分夺秒的感觉吗?生读得不够快
师;母亲工作舍得喘口气吗?再来读,要一口气读完。
生读得稍快。
师:读得还不够快,再来一遍。
师:读着读着,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个“立刻”后面都有一个“又”。
师:从“又”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生:母亲工作争分夺秒。
师:这从“立刻”中就能体会出来。
生:体会出母亲以前就是这样干的。
生:母亲一直就是这样干的。
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一直就是这样工作的,母亲的工作师多么的单调、枯燥啊,来,让我们读出这种枯燥与单调。
生读得不太到位。
师:这次,应该把哪个自重读?——“又”
师起头,生读。
师:母亲为了我们兄弟姐妹能吃饱饭,能上起学,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操劳着,这哪是在工作呀,这分明是在拼命呀!可是,当他听说我要钱买在别人看来是所谓的闲书时,她又是怎样做的呢?从书中找一找。
生: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读的!”
师:哪个字令你感动?
生:“塞”。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母亲怕我不要钱,所以硬塞给我。
师:你真会读书。
那母亲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生:她想,我要支持孩子看书,看书对他有好处。
师:可是孩子们,你们想过没有,把这 1 元 5 角钱给了我,对于母亲来说,就意味着什么?(出示句子:母亲把将近两天的生活费给了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要更加____________ 地干活,要更加 ____________ 地生活。
)
生:更加拼命地干活,更加节俭地生活。
生:更加辛苦地干活,更加拮据地生活。
师:能不能用上四字词语?
生:更加起早贪黑地干活,更加节衣缩食地生活。
师:这就是我可敬的母亲,她为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不知疲惫地操劳着,而对于我要钱买书又是多么的干脆,此时,你想对母亲说点什么?
生:母亲,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下吧。
师:你懂得体谅母亲,你长大了。
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您。
师:你学会感恩了,你也长大了。
师:现在,你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了吧?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深情体现在哪里? ( 师生一起回顾,板书:辛苦挣钱,慷慨给钱 )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其实,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作者只是写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件普通的小事。
你们也时时被爱的氛围所包围,只要你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语言去表达,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
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母亲》
母亲
当我是婴儿的时候,
母亲为我托起我的整个世界,
让我感受所有的温柔。
当我长大一点的时候,
母亲为我引开一条蹒跚的小路,
让我沿着小路去寻找生命里的自由。
当我开始读书的时候,
母亲把我送入广阔的海洋,
让我在里面恣意地生长。
……
在每个母亲眼里,
儿女就像春天里放飞的风筝。
风筝在天空里自由地飞翔,母亲永远在另一头守望。
师:请你仿照这首小诗,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和感恩。
(出示)
当我 __________ 的时候,
母亲 ________________ ,
让我 ________________ 。
当我 __________ 的时候,
母亲 ________________ ,
让我 ________________ 。
……
(五)、布置作业
1 、阅读梁晓声的小说《母亲》全文,将自己的感动记录下来。
2 、留意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
辛苦挣钱
慈母情深
慷慨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