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市老年活动中心
建设单位:市民政局
建设规模:用地面积7570㎡,总建筑面积3030㎡;
建设地点:区建设西街以北,市敬老院以西;
总投资估算:912.35万元;
1.2 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
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5建筑外墙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DB64/696-2011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2005 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
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0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1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17其他相关的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和标准
18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及项目相关资料; 1.3建设方案编制工作范围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选址原则和意见
3.建设规模及内容
4.工程设计方案
5.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与节能
6.建设进度
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社会效益评价
1.4项目建设背景
市位于北部,东、北、西三面与内蒙古毗邻,南与银川市接壤;东屏滔滔黄河水,西依巍巍贺兰山,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1960年设市,下辖区、惠农区和平罗县,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总人口75.93万,城镇人口70.58%,回族人口19.5%;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增长20.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28元,分别增长9.5%和12.1%;经过50余年的发展,市从典型的煤炭工业城市转型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
市现有总人口75.9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93023人,占总人口的12.25%;有独居老人13855人,空巢老人26860人,增速超过4.9%,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预计到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超过10万人;
市属老工业资源枯竭型城市,五、六十年代来自全国各地支援西部建设的建设者们都已进入老龄,且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其子女因外出谋生这些老年人面临无人照顾,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对政府、社会乃至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做好老龄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提高我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全面提升“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服务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办和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6号和宁政办发201260号文件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要求,争取“十二五”期间在没有老年活动中心的市县、区建设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到位的老年活动中心;我市急需建一所集健身、娱乐、休闲的新型综合老年活动中心,以活跃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施的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老龄阶段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增大,“白发浪潮”日益临近;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家庭中子女人数大为减少,大家庭逐渐小型化;现有的老年活动设施都不能满足社会对老年服务的需要;另外我区冬季时间较长,老年人日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为老年人建设一个完善的活动场所已成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本项目建设极大地完善了社会功能,本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6研究结论
老年活动中心是社会公益事业,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减轻政府、家庭负担,有利于社会稳定;老年活动中心建成后,可以统一管理和规范老年活动,拓展老年人精神慰藉,使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技术成熟,建设项目可行;实施的时机成熟,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突出;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选址概况及建设条件
2.1 规划选址原则
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关于选址原则:
1 老年人建筑基地环境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2 老年人居住建筑宜设于居住区,与社区医疗急救、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供应服务、管理设施组成健全的生活保障网络系统;
3 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建筑,如老年文化休闲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疗养院、干休所、老年医疗急救康复中心等,宜选择临近居住区,交通进出方便,安静,卫生、无污染的周边环境;
4 老年人建筑基地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视野开阔,与庭院结合绿化、造园,宜组合成若干个户外活动中心,备设坐椅和活动设施;
2.2项目选址概况
1.根据原则要求,该项目定位于区建设西街以北,市敬老院以西;
2.该处面积适当,地块方正,地势平坦,相对于周边道路略低,土方量适中;周围无污染源和有易燃、易爆等危险源,无高压线穿过,交通及社会环境较好,周边公共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应较完备;场地与居住区和公交线路相邻近,利于老年人活动,是较为理想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选址场所;
2.3建设条件
2.3.1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1气象条件
工程所在地属中温带干旱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气候特征;日照充足,温差较大,干旱少雨;
气温:
月平均最高气温25.6ºC,最低气温-17.3ºC;
极端最高温达38℃,
极端最低温-28.4℃;
湿度: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50%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42%
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75毫米,集中在7-9月
雷暴:年均雷暴日数24天
风况:
年最多风向C、SSW,夏季最多风向C、SSW,冬季最多风向C、NNE,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3.1m/s,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7m/s,定时最大风速28m/s
冻土:标准冻土深度1.04m
2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场区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是良好的建筑拟建场地;场地相对地形比较平坦;勘探深度内地层为杂填土、第四系较薄的洪积砾砂、粉细砂、第三系湖盆沉积德砂质泥岩;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内地下水为第三系层间水,区域内地下水埋藏较深;
2.3.2项目用地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用地周边市政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建设及运营要求;
1项目交通:项目南侧贴临建设西街,交通便利;
2项目用水:水源为沙建设西街市政供水水源;
3项目排水:排水经污水处理后,符合排污标准排入市政管网;
4项目用电:电源为建设西街电缆;
5采暖热源:市政集中供热;
2.4场地评价
1.该场地符合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场地及规范要求;
2.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便利;
3.气候适宜、风景优美、通风且日光充足;
4.能满足城市规划部门对采光、日照、绿地、建筑密度、停车数量和消防等方面提出的要求;
5.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3.1建设规模和内容
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用地面积7570㎡;综合楼建筑面积3030㎡,层数3层,建筑高度12.15米;综合楼功能包括大厅、台球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室、医疗保健室、活动器材存放室、男更衣室、女更衣室、男淋浴、女淋浴、象棋室、桥牌室、麻将室、舞蹈室、健身室、秦腔社、豫剧社、服务咨询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厅、电教室、综合室、老年协会、老龄办、财务室、档案资料室、男卫生间、女卫生间、开水间等;室外工程:透空围墙260米,绿化面积2650平方米,道路面积2400平方米,硬化面积1300平方米,室外给水、排水、消防管网、供暖管网、供配电管网,化粪池等;
根据规范分类,本工程规模属于小型、多层建筑,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三级;
第四章规划建筑设计
4.1设计依据
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5建筑外墙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规程DB64/696-2011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2005
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
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0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年7月版
11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及项目相关资料;
4.2设计原则
1合理布局、规划设计的原则;项目的设计以老年人建筑规范为依据,满足老年人活动功能与环境的要求;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规模适宜,建设用地必须达到节约化和集约化;
2个性设计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在城市规划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老年人活动的特点、突出个性化设计;
3以人为本,方便老年人的原则;整个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流程科学,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活动、娱乐场所,极大的完善我市老年人社会服务福利体系,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
4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功能建设上要科学实用,在满足功能设计要求的同时要注意未来的发展;
5坚持节能环保、安全、卫生、经济的原则,建筑设计要落实国家建筑节能规定,注重环保,符合卫生学安全设计的要求,注重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材料的基本原则; 4.3规划布局
4.3.1出入口规划
本方案考虑到使用功能、规划部门的要求以及城市交通、噪声、项目形象等因素,将基地主入口设置在基地南侧建设西街上,道路宽度设计为7米;
4.3.2功能规划
规划将场地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入口接待区、功能活动区以及室外活动区;
主体建筑后退用地界线一定距离,留出入口接待空间;入口接待区布置有停车场地等设施,在东侧留出一条道路通往场地内部;
功能活动区为项目主体工程,为综合楼;
室外活动区由两个区域组成,一是活动,一是绿化;
项目区绿化主要在次要位置设置,采用面式和线式布置方式,与室外活动场地相搭配;绿化位置包括场地四周,建筑四周等;总体绿地面积满足规划要求;
4.3.3交通及消防规划:
本项目沿场地东侧有一条道路,宽度4米,并进入内庭院,满足了日常交通和消防交通的需要;
4.4建筑单体设计
4.4.1 综合楼
·平面布局
综合楼,建筑面积3030平方米,三层,层高为3.9米,U字型内廊设计;
·功能分区
一层为大厅、台球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室、医疗保健室、活动器材存放室、男更衣室、女更衣室、男淋浴、女淋浴等用房;
二层包括象棋室、桥牌室、麻将室、舞蹈室、健身室、秦腔社、豫剧社、服务咨询室等用房;
三层包括图书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厅、电教室、综合室、老年协会、老龄办、财务室、档案资料室等用房;
每层设卫生间、开水间用房;
·交通及消防设计
本工程设置有两部楼梯和两部电梯,均通至三层;门厅位于建筑右侧,门厅临近设置电梯厅;
建筑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两部封闭式疏散楼梯,疏散总宽度为3.0米,满足疏散要求;
4.5无障碍设计
根据规范要求,各建筑主入口处设有无障碍坡道,各层设有无障碍专用厕位;楼梯采用无障碍扶手;走廊设无障碍扶手;踏步高宽符合无障碍规定;各楼设无障碍电梯通至各层;其他均按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严格设计;
4.6工程做法
1.墙身: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为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体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空砌块;
2.门窗:外窗采用铝合金单框中空玻璃外平开窗;外门采用铝合金平开门钢化玻璃;内门为模压套装门或钢制防盗门;防火门采用钢制防火门;
3.内装修:内墙面采用白色乳胶漆刷面,采用瓷砖墙裙,楼、地面均为塑胶楼、地面;踢脚为铺地砖踢脚;走廊墙面 1.2米以下全部贴瓷砖;楼梯踏步为大理石,楼梯扶手为不锈钢扶手;窗台板为大理石;窗帘盒为木制窗帘盒;吊顶,走廊、多媒体教室为矿棉吸音板吊顶,卫生间为PVC板吊顶,其他为矿棉吸音板吊顶;
4.外装修:外墙面为面砖墙面、乳胶漆墙面相结合设计;
5.屋面:屋面为平屋顶,屋面排水为有组织排水;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层采用4厚SBS防水卷材;
4.7节能设计
项目地处寒冷地区,冬季采暖时间长达150天以上,能源消耗高,在本建筑设计中,我们结合宁夏现有的建筑技术条件,进行节能设计:
1.外墙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贴60厚EPS保温板,
2.外窗采用铝合金单框中空玻璃平开窗6+12A+6,屋面保温层为100厚EPS保温板;
3.设计保证建筑物达到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需求的同时,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4.尽量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使建筑物单位面积耗能指标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水平;
5.在总体布局中尽量使供电、给水、供暖线路通畅;
6.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使各工种配合到位,保证使用效能;
7.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防火设计说明
a.外墙外保温材料采用EPS聚苯板保温材料燃烧等级为E级热塑型保温材料,原生材料、阻燃型在施工前须做阻燃处理;
b.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作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首层的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6mm,
其他层不应小于3mm;当抹面砂浆作为防火保护层,且厚度超过6mm时,应加强防裂措施;防火保护层不包括外墙饰面层;
c.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每层层高处设置宽度不小于300mm的A级水泥发泡保温板做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与墙面应
进行全面积粘贴;防火隔离带与墙面进行全面积粘贴;
d.屋顶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的保温层,设置宽度500mm的无机水泥发泡保温板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燃烧性能达到A级,屋顶防水层或难燃保温层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覆盖;
第五章结构设计
5.1工程概况
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用地面积7570㎡;综合楼建筑面积3030㎡,层数3层,建筑高度12.15米;
5.2设计的主要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自然条件:
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65KN/m2
50年一遇的基本雪压0.10KN/m2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s,
最大冻土深度: 1.00米;
设计使用活荷载标准值:
办公,活动室及其他房间2.0 KN/㎡,储藏室3.0 KN/㎡,设备室、机房7.0 KN/㎡,卫生间2.5 KN/㎡,楼梯间3.5 KN/㎡,门厅、候梯厅、走廊3.5 KN/㎡,非上人屋面0.5 KN/㎡;
3.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8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9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5.3建筑分类等级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本工程均为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一级;
5.4上部结构方案
1.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5.5基础方案
基础采用独立柱基础;
5.6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20,基础C30,主体梁、板C30,柱C30.楼梯C30;
构造柱,圈梁等二次构建C25;
2.钢筋:按照一级抗震等级,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 1.3,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HPB300 fy=270KN/mm2
HPB335 fy=300KN/mm2
HRB400 fy=360KN/mm2
3.钢板、型钢:采用Q235钢
4.填充墙:要求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埋入土中的砌体为MU15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0.00以上内墙为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及轻质墙板,外墙为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第六章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6.1设计依据及设计内容
1、设计依据
甲方的要求及其它专业提供的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50364-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2-2005
建设单位提出的相关项目要求;
建筑及其它专业提供的资料图及要求;
2、设计内容包括:
1室内建筑给水、排水、热水、室内消火栓、手提式灭火器;
2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手提式灭火器配置;
3室外给水、排水及消防给水系统;
6.2室内外生活给水工程
1、水源
本工程供水水源由城市市政管网供给,水源取自建设西街市政给水管道,由阀门井引入De200给水管,经本工程的室外管网供给各个单体用水;供水压力0.30MPa;注:水源引入管不少于两根;
2、生活用水量
按照最大项目用水量计,生活最高日用水量68.54吨/日,最大时用水量3.605吨/时;
用水量计算表
3、管材:生活给水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管径<100采用螺纹连接,管径≥DN100采用沟槽连接;生活给水支管采用PP-R无规共聚聚丙烯塑料管,热熔连接;管材公称压力1.25MPa;室外给水管道主管道管径为DN200,其中De≥110采用UPVC给水管,承插粘接,De<110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
6.3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
1、淋浴室热源为太阳能热水系统,当阴雨天或用水过量时,采用电辅助加热系统,可自动启动或手动控制;太阳能集热板、水箱放置于屋面;
2、太阳能集热板的布置
在全年使用时,集热器的安装倾角宜与当地纬度相等;偏重于在冬季使用时,倾角应加大至约比当地纬度大10°;偏重夏天使用时,则应比当地纬度小10°;集热器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日照间距,避免相互遮挡;对于强制循环系统,集热器可进行并联、串联和串并联组合;每组并联或串联的集热器的数量不宜超过16个;当集热器数量超过16个时,可以通过集热器串并联组合连接实现,各集热器组之间的连接采用同程连接;
6.4.室内外排水工程
1、排水量按给水量的90%计算,排水量为61.69 m3/d;
2、排水系统为污废水合流排放;生活污水经由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3、排水系统设计:为保证室内排水管道畅通,排水系统需设置通气管系统,本建筑采用排水管伸出屋面通气的排水系统;
4、屋面雨水
本建筑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方式,雨水斗为87式,设计重现期为5a,屋面雨水按汇水面积设雨水
斗;经外排雨水管道排至室外;
5、管材:
1室内排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建筑排水管材及管件,承插胶圈连接;
2室外排水主管道管径为d300,管材采用聚乙烯双壁波纹管,弹性密封橡胶圈接口;
6、附件
地漏均采用防返溢地漏,镀铬箅子,水封高度大于或等于50mm;地漏箅子表面应低于该处地面5~10mm;厨房采用带网框式地漏下接p型存水弯;首层地漏安装S型存水弯;地面清扫口采用铜制品,清扫口表面与地面平;
6.5消防灭火系统
1、消防水源:由市政管网供给,供水压力0.3MPa;
2、消防用水量设计参数:本工程为老年建筑,消防系统用水量祥见下表:
3、室外消火栓系统:
1由单体建筑周围生活-消防给水管道供给,管径de160,供水压力0.3MPa,沿线每隔120米设置地下室消火栓一套,系统所需压力0.12MPa;室外栓消火栓的布置,距道路边小于等于 2.0m,距建筑物外墙大于等于5.0m;
2室外消防管道管材:管径De≤75采用PE80管材,公称压力1.25MPa,热熔连接;De>75采用PVC-U硬聚氯乙烯给水管,公称压力1.25MPa,橡胶圈连接,塑钢管件;与室外消火栓连接采用卡箍管件接口,外做加强防腐;
4、综合楼室内消火栓及喷淋系统:
1由设于室外地下的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加压供给,消防水池有效容积220立方米,其中包括2小时室内消火栓系统水量和1小时喷淋系统水量,消防泵房内设消火栓泵两台,一用一备;设喷淋泵两台;一用一备;屋顶水箱间设18立方米有效容积的水箱一座,储存10分钟的消防水量,同时含增压稳压设备一套,包括稳压泵两台,气压罐一个,喷淋与室内消火栓系统合用;
2室内消火栓系统:本建筑室内消火栓管网布置成环状;底部环管设两个接口与消防泵房的加压消防管道连接;室内消火栓布置以最大保护间距≯25米考虑,满足任何一点两股充实水柱到达各防火分区的最不利点处;室内消火栓均为单阀单出口型消火栓;消火栓配有DN65栓口,L=25m的衬胶水龙带,Φ19水枪;室外设消火栓系统水泵接合器两套,型号为地下式水泵接合器,每个流量为15L/S;
管材:室内消火栓系统工作压力P≤1.0MPa,采用焊接钢管,焊接;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工程综合楼为中危险级I级,喷水强度6L/min;m2,作用面积160 m2,设计喷头最不利点水压为0.1MPa,每只喷头最大保护面积12.5m2,火灾延续时间1h;喷头选用68℃玻璃球吊顶型喷头,流量系数K=80,每层每个防火分区设水流指示器,水流指示器前设信号闸阀以防误关闭,并根据喷头数量设置报警阀组;报警阀组设于地下供水设备间;自喷系统竖向不分区,系统所需压力0.8 MPa,自喷系统在本楼室外设水泵接合器两组,每套流量15L/S;
管材: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DN<100采用丝扣连接,DN≥100采用沟槽式连接;管材公称压力1.60MPa
5、手提式灭火器配置,
1综合楼按A类火灾场所,严重危险级设计;灭火器均采用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5kg装,每处三具3A,保护间距不大于15m,分设在各层消火栓箱内;
6.6管道防腐及保温
设于楼梯间管井及不采暖房间、室外窗井内的消火栓管、给排水管均采用橡塑管壳保温,厚度为30mm;
室外集热系统管道,保温采用橡塑保温棉,室外部分保温厚度不小于50mm,室内部分保温厚度不小于30mm,外部采用0.4以上外层热镀锌锡箔防护;
6.7节水和环保及卫生防疫
1、节能节水措施
各给水入口室外设水表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