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崇尚单名贵双名贱的习俗那个朝代曾经禁止双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是崇尚名字越少越贵的。
从尧舜禹时代开始,最早的帝王只有一个字,代表了其高贵的血统。
而王公大臣、贵族,一直起的是单名,单名一直是社会的主流。
如果我们有时间,
可以去统计一下当时的帝王名字,单名居多。
到了秦汉时期,延续了这一风格。
主流是单名,双名也有。
到了东汉时期,特别是在西汉末年,王莽当政时期,还专门颁布法令,禁止人们起两个字的名字。
《前汉书·匈奴传》就记载:“时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讽)单于,宜上书
慕化,为一名,汉必加厚赏。
单于从之。
”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王莽辅政的时候,曾上奏提出禁用“二名”,并派使者到匈奴,暗示匈奴
单于顺从这一法令。
匈奴单于明白使者的意思,随后上书称臣,顺应时势改名为“知”(原名是“囊知牙斯”),哈,好像一个日本名字。
王莽之所以禁用二字名,目的是复古改制,王莽认为“秦以前复名盖寡,遂禁复名”,“复名”就
是二字名。
王莽有一个孙子原来叫王会宗,后来,遵照王莽的法令,改名为王宗。
后来,他自画服天子
衣冠像,刻铜印三枚,与其舅合谋继承大统。
事发后,王宗自杀。
王莽大怒,废了王宗的名字,恢复其原来的双字名,以示惩罚和侮辱。
这件事对后来的取名产生了极大影响,在王莽当政时期,没有人取二字名。
王莽的新朝覆灭后,人们虽然不用遵守“禁二名”的法令了,但社会上取单字名已成主流,此后连三国人、西晋
人也把取单字名视为理所当然。
所以我们现在读《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基本上都是单名,
没有双名。
单名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如果人口多了,就会出现大量的重名情况,这么情况如何解决呢?在古代,除了名之外,读书人还有字,一般来说,字都是双字,举个栗子: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
这种做法既遵从了古代单名为贵的习俗,又避免了重名的出现。
到了现在社会,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名字当中也取消了字这样一种称谓,再强调单名贵,只会造成大量重名的出现,所以,这一习俗被人们抛弃了。
再说句题外的话,中国的近邻韩国、朝鲜,取名都是双名,日本呢,取名更多,从某种意义
上说,也印证了名字数越多,越贱的习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