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盐平衡调节-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1.下列有关人体调节水平衡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B.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渴觉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均产生兴奋C.人体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D.人体从30 ℃环境进入0 ℃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2.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降低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3.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1-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出汗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出汗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C.出汗的作用是使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出汗时汗腺导管重吸收Na+,ADP增加4.当人吃了过成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D.5.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6.如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各激素。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均会增加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7.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体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导致水中毒。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人体的水盐调节含解析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人体的水盐调节含解析

人体的水盐调节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③患糖尿病④高温下劳动⑤静脉点滴1 L生理盐水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参考答案】D过量的生理盐水会增加血管内的压力,导致尿量增加,⑤正确;故本题选D。

1.矿井坍塌导致工人被长时间困在井下,缺少水源和食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能减少水分丧失B.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增多C.机体缺水引发下丘脑调节中枢产生渴觉D.机体内储存的糖原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2.一般来说,当人们吃的东西过咸时,其体内的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3.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如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渗透压感受器位于血管壁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1.【答案】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平衡的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形成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

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据此答题。

2.【答案】A【解析】当人们吃的东西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习题及讲义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习题及讲义

第八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一)水的平衡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摄入量等于排出量(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例析】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A.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 B.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C.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D.无法判断二、无机盐的平衡(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二)肾脏排泄特点1.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2.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皮肤——水盐排泄器官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1.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

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食盐中的Na+来源人体中的Na+人体中的K+去路肾脏(尿)(主要)皮肤(排汗)大肠(排便)肾脏(尿)(主要)大肠(排便)食盐中的K+2.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等作用。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

水盐平衡调节练习卷1.下列有关人体调节水平衡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B.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渴觉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均产生兴奋C.人体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D.人体从30 ℃环境进入0 ℃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2.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降低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3.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1-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出汗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出汗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C.出汗的作用是使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出汗时汗腺导管重吸收Na+,ADP增加4.当人吃了过成的食物时,有关机体水分调节的顺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摄水量增加④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D.5.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6.如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各激素。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均会增加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7.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体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导致水中毒。

2018年2月28日 水盐平衡调节-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含解析 精品

2018年2月28日 水盐平衡调节-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含解析 精品

2月28日水盐平衡调节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有关人体尿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尿量增加B.当人从25 ℃环境中进入到5 ℃环境中后,尿量会增加C.当食物过咸时,由于尿量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某人一次吃糖过多,会像食物过咸一样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此时它的尿量也会减少【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人大量饮水后,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增加,A错误;当人从25 ℃环境中进入到5 ℃环境中后,人体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随之增加,细胞代谢旺盛,产生水分增多,排出的水分也增多,尿量会增加,B正确;当食物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导致尿量减少,C错误;某人一次吃糖过多,但在神经——体液(胰岛素)调节下,血糖含量会保持相对平衡,不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因此尿量基本不变,D错误。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1.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2.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3.如图所示为正常人一次饮用1 000 mL清水和0.9%NaCl等渗溶液的尿量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_____________(填“A”或“B”)代表的是喝清水的尿量变化。

(2)大量喝清水后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分泌减少,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作用__________,尿量增加。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习题和讲义全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习题和讲义全

第八讲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一)水的平衡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摄入量等于排出量(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肾脏主要由肾单位(如下图)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般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通过它们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等,最后形成尿液(又称终尿)【例析】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 )A .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B .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C .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D .无法判断二、无机盐的平衡(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二)肾脏排泄特点1. 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2. 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 (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1、水盐调节的条件类型:神经-体液调节2、参与水盐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皮肤——水盐排泄器官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醛固酮——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1. 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

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食盐中的Na +来源人体中的Na +人体中的K +去路肾脏(尿)(主要)皮肤(排汗)大肠(排便)肾脏(尿)(主要)大肠(排便)食盐中的K +2.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等作用。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是由于___细__胞__外__液__渗__透_降压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致下丘
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
的 ____________抗__利,尿降激低素减了少肾 小 管 和 集 合 管 对 水 的
____________通,透使水性重吸收减少。饮水1 h 后,通过图中a 所示的______________调节机负制反,馈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调节激素: 醛固酮
调节 过程
水盐平衡的意义
(1)水和钠盐在维持 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如
果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则影响
血的压稳定、心率
(2)钾在维持
渗透压、
细胞内液
上有重要作用
(3)维水持在心溶肌解舒代谢张废、物保、持排心出肌代谢正废常物兴等奋方性面具有重要作用
讨论1: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 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 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
②如果下丘脑——垂体病变,常引起抗利尿 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每日尿量可达 10 L以上,称为垂体性尿崩症。
2.Na+、K+平衡的调节过程(见下图)
血钠降低,血钾升高 +
肾上腺皮质
+
-
醛固酮
+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
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
+ 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3.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关系
(1)都是在神经和激素调节下通过肾脏来实现 的(最终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由重吸收 作用实现)。
(2)水平衡调节既有行为调节(饮水),又有生理 调节,无机盐平衡调节主要是生理调节。
(3)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和 醛固酮,醛固酮促进Na+的重吸收,也促进 了水的重吸收。

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 水盐平衡调节

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 水盐平衡调节

每日一题水盐平衡调节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参考答案】D节,C正确。

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

解题必备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学霸推荐1.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A.下丘脑和上丘脑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大脑皮层D.上丘脑和下丘脑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3.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B.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量增加C.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D.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4.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1.【答案】C【解析】食物过咸,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渴觉,使人通过主动饮水,补充血液水分,C项正确。

序言类文言文阅读(二)-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序言类文言文阅读(二)-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018年2月15日序言类文言文阅读(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4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

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

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必修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必修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下丘脑,而是位于口腔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C.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D.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参考答案】A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是A.人体血浆接近酸性,pH为6.35-6.45B.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肌糖原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C.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D.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恒定不变的零电位2.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多3.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

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些,有关此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B.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C.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D.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4.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人体血浆接近酸性,pH为7.35~7.45,A错误;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但血糖能合成肌糖原,因此肌糖原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B错误;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也是效应器(分泌抗利尿激素),C正确;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膜外为正电,膜内为负电,D错误。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综合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必修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综合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必修

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综合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模式,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模式中,若靶腺为甲状腺,下丘脑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方式称为神经调节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可通过图中乙模式调节C.血糖浓度升高,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量D.动物的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参考答案】A【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弄清题目中图形的含义:1、甲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相关的腺体,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2、乙表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储存在垂体中,例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体内水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

3、丙表示相关的腺体直接受神经中枢的调节,例如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促使胰岛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

1.进行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的CO2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pH稳定B.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C.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维持血糖稳定D.垂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维持渗透压稳定2.对篮球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A.短时间剧烈奔跑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球员迅速完成投篮动作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D.在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球员体温始终相对稳定3.在成都七中第38届田径运动会1 500米比赛中,运动员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运动员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仍恒定不变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进行调节1.【答案】C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相关知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课时内环境稳态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课时内环境稳态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第28课时 内环境稳态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及细胞外液成分 1.体液错误!2.细胞,外液⎩⎪⎨⎪⎧成分⎩⎪⎨⎪⎧血浆:水90%、无机盐约1%、蛋白质7%~9%、血液运送的物质含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组织液、淋巴与血浆主要区别:蛋白质含量很少本质: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提醒 (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属于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血液⎩⎪⎨⎪⎧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血浆中水的来源:组织液、血细胞、淋巴,还有消化道吸收。

练一练 图示为A 、B 、C 、D 四种液体之间的关系,请进行分析推断。

提示 先判断B 为组织液,则A 为细胞内液,C 为血浆,D 为淋巴。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作用1.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③来源: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

(2)酸碱度:血浆的pH 为7.35~7.45,维持稳定的缓冲对为H 2CO 3/NaHCO 3和NaH 2PO 4/Na 2HPO 4。

(3)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提醒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恒定不变的。

(2)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

三、内环境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实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练一练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答案C四、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意义1.水的平衡(1)来源:饮水、食物中的水和代谢产生的水,其中饮水和食物中的水是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8年知识点12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8年知识点12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含解析

知识点12 内环境稳态与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1.(2018·全国卷Ⅱ·T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和生理作用。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以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具有调节作用,激素并没有提供能量,不能说明是高能化合物,A错误。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发挥作用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传递了一定的信息后被灭活,没有体现催化作用,也不是细胞的结构组分,B、C错误。

性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的性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D 正确。

【易错警示】本题易判断A或B选项正确,错因在于把激素作用的高效性和高能化合物两个概念混淆。

高能化合物一般含有高能磷酸键。

错选B的原因是认为激素在调节生命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催化作用。

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不起催化作用,也不提供能量。

2.(2018·江苏高考·T20)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解析】选C。

人体内大多数生命活动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激素的分泌始终在进行,成年后虽然身高不再增加,但生长激素仍在不断分泌,A项错误;人体内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B项错误;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缓慢,作用时间长,C项正确;神经中枢大多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但也有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来调节生理活动的,如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生命活动,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月28日 水盐平衡调节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有关人体尿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尿量增加
B .当人从25 ℃环境中进入到5 ℃环境中后,尿量会增加
C .当食物过咸时,由于尿量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 .某人一次吃糖过多,会像食物过咸一样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此时它的尿量也会减少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人大量饮水后,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增加,A 错误;当人从25 ℃环境中进入到5 ℃环境中后,人体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随之增加,细胞代谢旺盛,产生水分增多,排出的水分也增多,尿量会增加,B 正确;当食物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导致尿量减少,C 错误;某人一次吃糖过多,但在神经——体液(胰岛素)调节下,血糖含量会保持相对平衡,不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因此尿量基本不变,D 错误。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
1.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 .血浆渗透压降低
B .抗利尿激素增加
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