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策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策略单元的教
学策略分析
摘要: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开创性的编写内容,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目前有四大阅读策略单元,要通过这四大阅读策略单元完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策略单元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最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
文章就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解析与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对话策略展开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前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编排时就较为注重学生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的学习,因此在当前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加入了阅读策略单元,旨在以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加入阅读策略单元属于开创性措施,能够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进来,通过其自身的思考去获得适合学生自身的阅读策略,并将这些策略实施到不同的文本与情境中,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可持续增长。
一、小学统编教材解析
小学统编教材解析可以从统编教材的整体性、三位一体整体单元构设、读写并进、传统文化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统编教材单元的整体性
小学统编版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的,但是部分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依然采用“篇”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使得教学过程缺乏相应的整体性的同时,也严重违背了主体单元设立的初衷。
基于这种状况,需要语文教师将单元当做一个整体,对学生展开整体性教学,比如针对生字的整合,将单元内的生
字按照结构、偏旁、意义等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性教学,也可根据教材的类型不同进行整合,比如同属“智慧”类型的《跳水》、《田忌赛马》与《捞铁牛》等,还包括对阅读内容的整合、对话题内容的整合等,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单元的整体性教学[1]。
2.三位一体整体单元构设
三位一体指的是教读、自读与课外阅读一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形式。
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三方面的强调:其一,强调以文本结构、阅读方法与人文主题等多元主体共同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单元阅读教学;其二,强调最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将单元内教学内容与补充文本进行有效整合,全面深入的对单元主体进行解读,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进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其三,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就单元学习的经验分享,进而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读写并进
长期以来,阅读与写作互为表里,是不相融的,但是小学统编教材对两者进行了融合,真正实现了以读带写与以写促读。
小学统编教材单元式的教学形式更注重学生读写的相互联系。
4.传统文化
小学统编教材提升了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比例,比如小学低年级段的背诵古诗、儿歌与儿童诗等,高年级段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体验其中情感等”。
与人教版小学教材相比,小学统编教材中诗词数量达到了一百多首,增幅在一半以上。
这些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多,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
二、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对话策略
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对话策略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以一般形式的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为例进行探讨,主要包括精心备课以确立课堂话题、创设情境以引发对话、生生交流以生成对话。
1.精心备课以确立课堂话题
教师是进行阅读对话教学的主体之一,对学生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对话教学前,一定要对阅读对话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以此来确立对话教学的话题。
以下进行详细讨论如何正确的确立对话话题。
教师可以通过充足备课以预设话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就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时,应该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索,对其字句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同时还能勾画出文章的重点细节与语句,以此来实现对文章内容的了然于胸,进而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处,使得话题自然而出。
同时也可以从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与困惑进行话题预设,比如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时,即可根据文章主旨来预设话题,对学生提出疑问:“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跳崖?”“如果你是狼牙山五壮士的一员你会怎么做?”通过这种提前预设话题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文章主人公的思维模式,帮助其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跳崖原因以及跳崖意义等。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2]。
2.创设情境以引发对话
阅读对话教学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因此教师应根据所教的单元内容,采取合理的情境创设发,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的寻找对话,以此来实现阅读对话教学,常用的情境创设法多种多样,在此以多媒体创设对话情境与问题情境法创设对话情境为例进行论述:
3.问题情境法创设对话情境
教师在进行阅读对话教学时应当学会合理的设置问题,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学习兴趣有基本的了解,提出的问题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难度。
比如在《穷人》教学时,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觉得渔夫家是穷人家庭吗”学生会回答“是”。
然后教师可以继续询问“大家从哪里知道渔夫家是穷人家庭?”这个问题瞬间难为了学生,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重新阅读,找出渔夫家贫穷的原因。
语文教师可以据此引出以下的教学内容,比如虽然
渔夫家贫穷,但是却收养两个孩子,是善良的家庭,教导学生任何时候都应保持善良。
4.生生交流以生成对话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教师实践不能代替学生实践。
因此在进行阅读对话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与教科书进行对话,因每个人的理解点与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其从教科书中得到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在彼此的生生对话中,使得学生之间能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通有无。
比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大家觉得两个小儿谁说的比较正确?”据此让学生各抒己见,比如有学生提出“我认为第一个小儿说的正确,因为汽车在远方的时候比教小,但是离的近就会比较大,这和太阳的原理是一样的。
”当即就有学生说“那火炉离我近就热,离我远就凉,这和第二个小儿说的道理一致,我同意第二位小儿说的话。
”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那同学们有具体判断谁正确的办法吗?”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探讨[3]。
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互相的对话中逐渐探讨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在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发问、质疑、表达、沟通过程中直接生成了对话,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师的阅读对话教学。
结语: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需要小学教师结合统编小学教材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此来保障学生在阅读对话教学模式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小学语文,2017,(Z2):31.
[2]朱维娟.对话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12) :25.
[3]马正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7,(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