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八(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高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八
(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单项选择题I:(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C.细胞内的生命大分子没有生命
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B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它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宿主细胞。
2、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
①核糖核酸②糖原③胰岛素④淀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B 核糖核酸主要由C、H、O、N、P构成;糖类由C、H、O构成;蛋白质主要由C、H、O、N构成。
3.C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原因是()
A.含量最高B.含量稳定
C.分布广泛D.易形成生物大分子
3、D 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
而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和中心体的是()
①心肌细胞②细菌细胞③叶肉细胞④根尖分生区细胞⑤根毛细胞⑥团藻细胞
A.①④ B.③⑤ C.② D.⑥
4、D 心肌细胞中有线粒体、中心体;细菌细胞中这三种细胞器都不含有;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线粒体;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有线粒体;根毛细胞中有线粒体;团藻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这三种细胞器都含有。
5.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德国科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种动物部分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见下表)。
不能根据此表得出的结论是()
A.冬眠动物与正常情况相比较,其能量代谢的水平高,消耗能量多
B.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水平高,消耗的能量多
C.正常情况下,肝细胞消耗的能量比平滑肌细胞多
D.冬眠时肝脏代谢加强,需能量多
5、A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多少与能量代谢的水平高低有关。
在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消耗能量多,线粒体数量就多。
6、 1962 年,科学家里斯和普兰特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衣藻、玉米等植物的超薄切片,发现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 20.5mm 左右的细纤维存在。
用 DNA 酶处理这种细纤维,细纤维会消失。
由此证明叶绿体中含有的这种细纤维结构是()。
A. 酶
B. RNA
C. DNA
D. 核酸
6、C 因为酶有专一性,用 DNA 酶处理能消失的物质中一定含有 DNA 。
7.可以产生ATP,又可以消耗ATP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叶绿体
D.中心体
7.C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高尔基体与动物分泌物的形成及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既可以产生ATP,又可以消耗ATP。
8、下列不属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物的是()
A.ATP B.H2O C.[H] D.CO2
8、B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有CO2、大量的[H]和少量的ATP。
9、实验室里有三种植物细胞,分别取自植物的三种营养器官。
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测得甲细胞只释放CO2而不释放O2,乙细胞只释放O2不释放CO2,丙细胞既不释放O2也不释放CO2。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不可能取自于叶 B.乙不可能取自于根
C.丙可能是死细胞 D.甲可能取自于茎
9、A 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时,叶只释放CO2而不释放O2。
10、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储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
A.少 B.多 C.相等 D.无规律
10、B 脂类H百分含量较高。
11.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C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11、C 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不难做出如下的判断:①C能产生口渴感觉,则C为渴觉中枢;②B能产生尿液,并且能够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为肾小管;③A 来自垂体并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则A是抗利尿激素。
12、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凋亡的范畴
A. 人胚胎发育过程中指(趾)间组织的消除
B. 皮肤、粘膜上皮更新过程中衰老细胞的清除
C. 开水引起的皮肤、粘膜的烫伤
D. 子宫内膜在周期性的增生之后由于激素撤退而脱落
12、C 开水烫伤会导致细胞坏死而不是凋亡。
13.癌症患者晚期发生癌细胞扩散,主要原因是()。
A.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C.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使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减小
D.癌细胞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13、C 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黏着性减小,所以容易扩散。
14.对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与分离规律相符
C.F2出现4种基因型的个体
D.F2出现4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
14、C 考查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C项不对,F2应有9种基因型。
15、减数分裂仅发生在()
A.有性生殖的动物体 B.体细胞的形成和成熟过程
C.有性生殖的植物体 D.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过程
15、D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16、同种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在分别发育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其不同点是()
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B、DNA分子的含量
C、子细胞的数目
D、生殖细胞的数目
16、D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以形成4个精子中,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则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
17.性染色体存在于()
A.体细胞中 B.精子中 C.卵细胞中D.体细胞和性细胞中
17、D 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减数分裂时会发生分离,因此在配子中单个存在。
18.作为遗传物质,DNA与蛋白质的根本区别在于()
A.分子量大 B.在细胞内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C.分子结构相对稳定D.子代DNA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复制形成的
18、D 遗传物质的特点之一是能复制传递给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不具有这一特点。
右图中琼脂块1和2按图中位置被转移至刚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几天后的结果应是以
下哪一项
19、A 由于受重力影响,生长素向重力一侧运输,使尖端下半部生长素较多,又由于极性运输,使琼脂2的生长素含量多于琼脂1。
把1和2放在切口的左侧,会使胚芽鞘向右弯曲,又因2的生长素较多,弯曲的角度要大于1。
20、DNA不仅具有一定的化学结构,还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是()A.两个DNA分子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B.两个DNA 分子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20、C 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原因,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B .在染色体的成分中,DNA 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与DNA 的“行为”表现一致
D .细胞中含有的DNA 均存在于染色体上。
21、D 细胞中大多数DNA 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但还有少量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22、有关DNA 复制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解旋后是一条DNA 单链复制子代DNA
B .子代DNA 链的两条单链中只有一条和亲代DNA 分子完全相同
C .复制结束后的两个子代DNA 分子和亲代DNA 分子完全相同
D .在复制过程中解旋酶把DNA 水解脱氧核苷酸
22、C DNA 复制时以原先的母链作模板,又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复制是非常准确的,复制出的两条子链各和一条母链相同,两个子代DNA 分子和亲代DNA 分子完全相同。
23、下列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② 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③ 一条染色体上有能决定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
④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互不重叠且都不重复
A .①
B .②
C .③
D .②和④
23、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是指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并且互不重叠。
24.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个基因都是DNA 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B. DNA 分之上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C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4、B 基因在DNA 分子上是间隔排列的,并不是连续排列的,无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不是基因。
25.图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关系。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信息才能萌发 B .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 C .光属于化学信息 D .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 25、C 光应该属于物理信息。
26.下列元素中,哪一种不存在于核酸中? ( ) A .P B .S C .N D .C
26、B 组成核酸的元素只有C 、H 、O 、N 、P 五种。
27.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 ( C )
A.凝固的状态
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
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
27、C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不是绝对不变的。
28.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500 600 700 800 波长/nm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
28、C 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与抗体无关,B细胞和T细胞所含核基因相同,功能不同。
并非所有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所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要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由于体内无法形成T细胞,所以细胞免疫有缺陷。
29.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
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C.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
D.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29、D 植物生长素及类似物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乙烯利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30、为了降低某种真菌对果树的危害,园艺家引入了一种危害性很低的类似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
这两种真菌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共生
30、C 两种真菌应该有共同的资源,引入一种真菌使另一种真菌减少,说明它们有竞争关系。
单项选择题II:(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31、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1平方公里内人口的数量 B.1立方米的水域内鱼的数量
C.1公顷森林中生物的数量 D.1平方千米草地中各种害虫的数量31、A 群是指一个地方的一种生物,只有A项符合种群的概念,BCD项都不止一种生物,不符合种群的概念。
32、假设在一个能维持平衡的封闭水缸中,有一条鱼、一株水生植物和一只蜗牛,如果把鱼去掉,下列情况最先发生的是()
A. 光合作用加快
B. 水的酸性增加
C. 植物会死掉
D. 水中的O2浓度增加
32、D 鱼去掉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O2缺少了鱼的呼吸消耗,所以最先发生的是O2浓度增加。
33.在食物链“A→B→C”中,能量流动逐级减少。
其原因不包括( )
A.总有一部分A和B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利用
B.B、C摄入的能量总有一部分被排出
C.A、B和C生命活动的维持总要消耗能量
D.照射到A上的太阳能不能被全部固定
33、D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被A固定的能量为总能量,由于A、B不能全部被C捕食,即使被捕食后,经消化吸收一部分以食物残渣排出,并且A、B在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时消耗了一部分能量。
34.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34、C 人工火烧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消灭部分森林病虫害,但这不是主要目的,也会降低森林的蓄水能力。
3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
他们共捉了40只鼠妇,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
24小时后,又捉了40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16只是有标记的,假定在24小时内,鼠妇无死亡与出生,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请你帮他们估算鼠妇的种群数量是多少?( )
A、30
B、60
C、100
D、150
35、C 由于不考虑影响种群密度的4个基本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可以设该种群数量为X,则X︰40=40︰16,X=40×40÷16=100。
36.某小组研究光对同一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左图所示,请你判断:几天后,实验装置Ⅰ~Ⅲ中幼苗的正确形态依次如右图的( )
A.④①⑤
B.④②⑤
C.④①③
D.①⑤③
36、C 装置I中植物不见光,所以直立生长,故D错;装置Ⅱ中植物受单侧光照射,茎的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面,由于茎对生长素浓度要求高,故茎表现出向光弯曲,出现①所示情况;装置Ⅲ中茎也出现向光弯曲现象,但根对生长素浓度要求低,向光面生长素分布少,促进生长,而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抑制生长,故表现出③所示现象。
37.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C )
A.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B.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37、C 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丙酮酸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食物中的淀粉消化是在消化道中进行的,属于外界环境,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38.金鱼藻纯合红花(RR)与白花(rr)杂交,F1杂合体在强光低温下开红花,而在遮阴高温下开白花,这一事实说明()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D.表现型与环境有关
38、D F1的基因型是相同的,但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型不同,说明表现型除与基因有关,还和环境有关。
39.某植株进行测交得到后代的基因型只有两种:Rrbb和Rr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A.RRBb B.RrBb C.rrbb D.Rrbb
39、A 测交即是和隐性类型(rrbb)交配,它只产生一种配子rb,则某植株只产生两种配子Rb和RB,基因型应为RRBb。
40.一个用35S标记了的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经过三次复制后,测得含35S的噬菌体与子代总数的比值是()
A.0 B.1/4 C.1/2 D.1
40、A 在噬菌体中只有蛋白质含有S元素,能被35S标记,但是蛋白质外壳是不能复制传给子代的,所以子代中含35S的个体为0个。
41、若将细胞中某一个DNA分子进行标记,经过四次有丝分裂后,它子代细胞中含有标记链DNA的细胞占()
A.1/16 B.1/8 C.1/4 D.1/2
41、B 最先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无论复制多少次都不会消失,会一直保留下来,因此复制出的DNA中始终会有2个分子含有原先的标记链。
经过四次有丝分裂即DNA经过4次复制所得DNA分子共有24=16个,含标记链的DNA分子就占2/16=1/8。
42.某DNA分子中有2000个脱氧核苷酸,且已知它的其中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若该DNA分子复制一次,则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A.200个 B.300个C.400个 D.800个
42、C 有2000个脱氧核苷酸即有2000个碱基,即可知每条链有1000个碱基,1链中的A1﹕G1﹕T1﹕C1=1﹕2﹕3﹕4,则A1占了1/10应有100个,T1占3/10应有300个,因为A2=T1=300,所以A的总数为A1+A2=100+300=400。
43、能够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有()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
43、C 赤霉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这两者都促进植物生长;乙烯促进果实发育成熟。
而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
44、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遗传现象是()
A.基因突变 B.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的到位、移位或缺失
44、C 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由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的;另一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的。
两种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有丝分裂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45.在下列人类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21三体综合征的男性患儿()① 23A+X ② 22A+X ③ 22A+Y ④ 21A+Y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5、A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常人多一条常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
46、培育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杆抗锈病小麦的原理依次是()
①染色体变异②基因重组③基因突变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①②②D.①③③
46、A 无籽西瓜是三倍体,是用多倍体育种方法培育的;青霉素高产菌株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的,矮杆抗病小麦是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的。
47.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进行杂交,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产生了多倍体,其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 AAAAbbbb
D. AAaaBBbb
47、D 依题子一代幼苗的基因型是AaBb,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和基因都复制加倍,则得到基因型为AAaaBBbb的多倍体。
48. 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有病 D.不能确定
48、C 基因治疗只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遗传病患者的某些相应细胞中并使之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患者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的基因型未改变,仍是X h X h,该女性卵巢中产生
的卵细胞仍然只有X h一种,生的儿子全部为X h Y患病。
49.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C.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49、A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同一物种的个体间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
50.193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洛伦佐做了一个实验,刚刚孵化的小鸭看到的第一个运动物体是他,而不是母鸭。
结果小鸭把他当成了“妈妈”,这个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信息的传递具有普遍性
B.信息可在不同生物个体间传递
C.信息传递对生物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D.在该过程中具有三种类型的信息传递
50、D 生物个体间、种群间、生物与环境间都有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该过程具有两种类型的信息传递即物理信息传递、行为信息传递。
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中不止一个正确答案,全选对得3分,少选得1分,不选、错选得0分。
)
51、假若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一位科学家,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BC )
A、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B、身体耗氧量变化
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
D、汗腺的分泌量
51、BC。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
在寒冷条件下,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的流量、汗腺的分泌量减少来减少散热,同时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来促进新陈代谢,使各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速率加快,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
5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基因频率为90%
52、ABC 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狮虎兽”是不可育的,说明虎与狮存在生殖隔离。
53.下列关于加拉伯戈斯群岛上分布着多种地雀的原因,正确的是 ( )
A.地理隔离是形成多种地雀的重要原因
B.各岛上的不同地雀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地雀形态结构的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D.不同地雀种群基因库组成有差异
53、ABD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即便是发生形态结构的改变,但是如果它们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则仍然是同一物种。
由于存在地理隔离和不同的生存环境,各岛上的地雀自然选择的方向就不同。
基因库会逐渐产生差异,当基因库差异很大的时候就会产生生殖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4.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残翅果蝇。
此实验说明()
A、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控制长翅果蝇的基因的表达受温度的影响
C、温度变化使长翅果蝇发生定向变异,产生了残翅果蝇
D、翅的发育过程经过酶的催化作用
54、AB 本题中的实验说明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有所区别,从而导致生物体在性状表现上的差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而D答案题目不能说明。
55.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相互选择
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出来的
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了
55、ABD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而不是用进废退。
5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 )
A.猎豹捕食斑马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条件
56、ABD 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形成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在选项C中,狼灭绝引起鹿的数量增加,没有体现相互影响,同时生物多样性会降低。
5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狼不可能获得兔子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57、ACD 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经消化后一部分被吸收进入血液,剩余部分则以食物残渣的形式排出体外。
狼为第三营养级,兔子为第二营养级。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并固定太阳能,它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58、下列食物链不能成立的是()
A、阳光→草→兔→狐
B、田鼠→蛇→山鹰
C、植物→鹿→羚羊→狮子
D、植物→鼠→蛇→山鹰
58、ABC 组成食物链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加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分解者成分,而且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C项中羚羊捕食鹿不符合事实。
59、下列哪些叙述下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A、维持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B、后代能获得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