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库房内部环境控制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文物库房内部环境控制管理研究
摘要:博物馆作为珍贵文物保存的重要场所,对馆
内环境有着严格而复杂的要求。

文物在保存中会受到来自空气、光线、环境气候、微生物繁殖以及昆虫危害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博物馆文物库房内的环境研究与监测,能够防止文物因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而损坏,延长馆内文物的保存时间。

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影响文物库房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文物;内部环境;控制
文物是华夏儿女创造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记录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情感以及生活习俗、生产状况等,汇集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文明成果,其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与史料价值,它不仅在华夏文明薪火相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是华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

总之,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库房环境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文物损坏,其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等,本文通过对库房内的环境参数进行长期的研究与监测,创建环境参数数据库,分析并找到其变化规律,从而采取有效手段保护文物,控制库房内的环境。

1 库房环境对文物的影响
温度,又称气温,指的是空气的冷热程度,温度因太阳辐射的热效应产生,一般使用温度计计量。

而湿度顾名思义,是指潮湿程度,通常用空气的含水率高低来表示。

如果空气的含水率高,那么空气的湿度就大;相反,如果空气的含水率低,那么空气的湿度就小。

此外,湿度又分为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

其中绝对湿度通常是指单位体积空气的含水率,常用每平方米中所含水汽的重量来表示。

而人们日常指的湿度却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在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增大时,可采用提高室温等方式来保持空气中水汽的平衡,防止水蒸气凝结。

博物馆库房内温、湿度的改变对文物的保存有着重要影响,其变化关系着文物保存时间。

温度与相对湿度作为监测博物馆文物库房内的环境的
重要指标,其控制严重影响文物藏品的寿命。

相关研究显示,博物馆文物库房内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将对文物产生不
利影响。

库房内的温度过低将导致纸张里的水分结冰并破坏其内部结构,造成文物强度降低。

而温度过高则会使得纸质文物发生黄化和脆化,更甚至导致发生耐热性差的文字扩散现象的产生。

合适的湿度会助使虫、微生物等的生长与繁殖,RH70%以上的湿度条件最适宜微生物的繁衍,除此之外,,高湿还会促进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气体等对文物的破坏。

如果湿度太低,纸张里的水分就会过度蒸发,将会导致纸质纤维的内部结构损坏,纸张强度下降并变硬变脆。

由于水是造成
文物破坏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加强对博物馆文物库房内相对湿度的控制。

防干燥、防潮是加强文物环境保护的必要手段。

在这里,我将针对不同材质的文物罗列出其对温湿度的特殊要求:第一,纸张类文物。

应存放在低温下,高温会导致纸张老化速度加快,保存寿命减短。

所以,在收藏古籍、书画、文献、碑帖的库房应该将温度控制在16-18度之间,即使在夏季气温也不能高于25度,否则会有虫害、霉菌等产生。

第二,原料是木质纤维的木漆器,由于木纤维的吸湿性很强,故而对干燥的环境比较敏感。

在库房内环境的相对湿度过低时,器物容易发生干裂、变形;反之,则容易导致腐朽或虫害。

第三,织绣类文物。

高温会加快织绣类文物的褪色速度,一般从沙漠地域中出土的染织物都鲜艳明亮,这也表明干燥环境有助于保持织绣类文物的色泽。

第四,金属类文物。

此类文物相较于其它类别的文物来说,更加容易保存,但也应该控制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50%之间,否则将很可能生锈。

综上所述,不同类别的文物藏品对博物馆文物库房内的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文物分类保存才是最科学的管理方法。

但是实际中可能遇到资金、面积等各种困难,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将文物库房的环境控制在泛指各类文物保存环境的标准数值之内。

2 文物库房环境控制措施
迄今为止,我国已建设的博物馆数量大约2000多座,但在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内安装温度和湿度的空调设备的却
为数不多,多数博物馆都是以自然调节为主。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主要气候特点有:季风气候明显,夏季湿润多雨,而冬季寒冷干燥,四季交替明显,但气候却复杂多变。

由于气温、湿度等经常变动,因此依靠自然环境对文物提供保护的方法并不妥当。

虽然,博物馆外的气候比较不好控制,但博物馆内的气候环境却是可以设法改善的。

改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人工调节。

控制文物库房内的温湿度环境有以下具体方法。

首先,要研究并掌握温湿度的变化规律,再跟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

可以在文物库房内放置测量仪表,定时观测数值变化,并记录。

如湿度过高,不仅可采取在门窗缝隙处贴海绵胶条,密闭门窗的方法,还可选用专业除湿设备。

如果湿度过低,就要增加湿度,如放置空气加湿器,或在地面洒水、在文物库房内放置水盆等方法提高湿度。

自动调节。

它在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结构、电讯、电气等专业的通力合作下,文物库房内安装恒湿却不恒温、独特并先进的智能空调系统,此种方法可以控制相对湿度的变化,将文物库房和展厅温湿度保持在的安全标准内,使得文物存放更加安全。

由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上发挥的特殊价值来看,如果智建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该领域,那么文物的寿
命将大大延长。

在文物库房内装上智能空调控制系统,将实现文物库房的温湿度的有效调控。

博物馆是我们华夏的文化宝库,我们应加强库房建设,实现设备现代化,为各类文物提供良好的储存环境,保持文物的最佳状态,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集成和发展做出贡献。

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研究
郭小雷
(河北省涞源县商务执法大队,河北保定074300)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活动日趋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

而在此过程中,大量的活动伴生物?D?D
文件档案随之产生。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文件档案资源将永不枯竭。

而如何合理的收集、整理、保管这些文件档案资源,不断提高文件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进而维系文件档案资源的真实、完整、有序与长远使用,着实是摆在文件档案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并为今后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指明了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的方向。

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关概念的简要评述
首先,就让我们从基本理论层面,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理论概念进行初步了解。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的“文件”概念是一种广义概念,较之常规意义的“文件”概念要宽泛得多。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把文件视为“文件
的集合体”,认为“档案”(非现行文件)的形成只是广义文件运动的最终结果,一切的文件运动形态,都只是“广义文件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代称,都是广义文件的组成部分”。

由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文件集合体”的形式,合理的维护了文件各阶段的整体统一性,进而将文件运动以整体的形式,跨越了从形成直至销毁或永久保存的各阶段,并且能让管理者以一个完整、清晰的视角,观察、界定文件运动的整体过程。

实际上,基于这一完整过程,可以明确文件价值的阶段性变化,以及在广义文件运动过程中文件价值形态与管理形式、保管场所、服务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而在文件价值形态转化的同时,从阶段性的广义文件运动视角出发,可将广义文件依次划分为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与非现行文件。

此三种广义文件的划分,同样适用于我国的文件档案运动过程。

2 中西方文档保管机构的差异、我国文档工作的融合以及推动实现文档工作一体化
实际上,我国的文件档案保管机构同国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体现在:我国的半现行文件是存放在本单位档案室或档案馆,而国外的半现行文件则送交文件中心保管。

实际上,这种差异显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件中心的定义:文件中心是在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管理之下的,
对各不同行政机构的半现行文件进行经济地保管与提供利用,并在这些文件被销毁或移交档案馆之前进行系统处置的保管机构。

文件中心是独立于文件形成机关和档案馆的,又处于文件形成机关与档案馆之间的过渡性机构。

显而易见,国外建立的“文件中心”,作为半先行文件
的储存、管理机构,及其文件价值鉴定、销毁、移交机构,既节省了文件来源单位的空间、人力、财务资源,又避免了因单位不同,所导致的文件整理标准各异,以及鉴定、销毁程序的不统一、不规范。

再者,又提高了文件管理的整体效率,减少了移交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极大的提升了文件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与效益性。

此外,文件中心与形成机关档案室存在显著差异。

其一,文件中心有的归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有的是独立运营的商业机构,而档案室则明确归属于文件形成机关。

其二,二者的保管对象存在差异。

文件中心保管的对象是半现行文件,而机关档案室保管的对象包括半现行文件、乃至非现行文件。

其三,二者的职能存在明显差异。

文件中心承担文件的保管、鉴定以及提供利用的职责,而机关档案室则主要承担本机
关文件的收集、利用和保管工作。

实际上,相较于西方的文件管理中心,我国各机关档案室的文档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着文档管理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效率偏低、执行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问
题,则必须要明确文件工作、档案工作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统一制定与执行文档工作的管理流程与标准规范,并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和顺畅衔接的问题,以此真正实现我国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一体化,推动我国整体的文档管理工作实现质的跨越。

此外,笔者认为,在符合我国文档工作自身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参照西方文件中心的管理模式、功能设置,对我国众多的机关档案室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是解决文档管理工作现存问题的关键一环。

具体来讲,就是要科学、合理的调整我国机关内部的档案机构设置与体系,将本机关办公室的文件管理工作与档案室的档案管理工作
实现合并,统一文件档案管理工作与职能;联合不同机构部门的档案室,实现共同办公与集中布局,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文件、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文件档案管理业务标准与操作规范,做到文档管理的统一、标准与有序。

此外,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在要求,参考西方国家的文档工作体制,总体来看,应将我国的机关公务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从业务体制上将两者建立紧密的联系,把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融为一体,将档案室工作与档案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文书处理部门、档案室、档案馆密切相联的一体化业务体制。

实际上,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连续统一”的思想内涵,参考相关西方
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所建立的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及其特点[4],结合我国档案工作集中、一体化管理的现实情况与发展要求,笔者认为该建议的理由有如下几点:其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本上强调的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应该体现到文书与档案的一致性上。

将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融为一体,可以深刻体现文书形成的主观意图,从而更加明确文件档案的长远价值,有利于文件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的进行以及文件档案潜在价值的挖掘与实现。

其二,实现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的融合,可以使文书处理工作统一于国家的相关业务标准。

并且,在紧密联系文件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的同时,防止了管理衔接上的疏漏与责任推诿,做到协同配合、有的放矢、权责明确。

其三,该措施不仅能降低成本、精简机构,而且能提高文书立卷、归档移交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保持文件档案管理的连续性与一致性。

基于上述论述,笔者认为,参照西方的文件中心,在保留我国机关部门档案室的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改造、体系调整与集中布局,同时将文件形成及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在业务上实现有效融合,构建前后衔接、连续统一的文档案管理体制,进而推动落实文档工作一体化。

当然,这种模式仍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检验与摸索,并使之逐步符合我国文档工作及其一体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3 结束语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文档一体化的实践方向。

然而,完全照搬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及其管理模式,又很难满足我国文档管理的现实需要。

因此,只有从我国文档工作的现实情况出发,有针对性、有选择的借鉴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因地制宜的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文档工作模式,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我国文档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的未知征途上阔步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