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乡愁》(精修) 上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文章
正音
(1)“这头”和“那头” “这头”和“那头”在口语中常读作“ zhèi tóu”和“nèi tóu”,我们一起再把诗歌的 第一小节的最后两句读一下。 (2)“啊”的读音 根据汉语拼音规则,“啊”字在句末作语气词时 ,如果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i时,读做“ya” 。这首诗第三节的第一句这里应读为“后来( lái)啊(ya)”。
拓展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沒有用
——《母难日》
“乡愁”是如此的浓烈,如此的有分量。诗中为 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 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一枚 一张 一方 一湾
主要诗作:《乡愁》《乡愁四 韵》
诗集有:《灵河》《紫荆赋》 《余光中诗选》。
背景介绍
诗人是1949年离开大陆的。由于特殊的政治 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 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 的内容。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 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 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 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 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四个 数量词
四个形容词 (叠词)
“一枚”“一张”“一方”“一 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 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 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 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 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 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把乡愁浓缩于四个程度轻的对象上 ,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 之情——以小见大。
3.乡 愁
作者:余光中
课前导入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艾青的《我爱这土
地》,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 民族这样依恋和热爱自己的国土的。今 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台湾诗人余光中 的《乡愁》,再来感受一下那让人牵肠 挂肚,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 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中国当 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歌评论家 。创作不少的怀乡诗,故被誉为“ 乡愁诗人”。1948 年发表第一首 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Nhomakorabea●●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母子分离、夫妻分别、母子死别、家国分离。
你能体会出诗人的“乡愁”中更深的意蕴 吗?
诗人的“乡愁”中更深的是 一个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思念,是 对台湾回归的一种期盼。这不只 是诗人一个人的心声,也是整个 中华民族的心声。
课文总结
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 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 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同时也表达出诗人一生 之中那缕缕不断、绵绵悠长的思乡情结。这不 仅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感体现,也是整个台湾人 民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 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 诗人一生?
小时候(少年)——母子分别——家愁(亲情) 长大后(青年)——夫妻离愁——家愁(爱情) 后来(中年)——丧母哀愁——家愁(亲情) 现在(老年)——思归浓愁——国愁(祖国情)
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 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形象 来表达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词语表达了浓浓的 乡愁。这些词语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我们把 投射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的事物称做“意象”。
小乡小 我母
时愁小 在亲
候是 一
的 邮
这 头
在 那
枚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感知文章 1.听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品读第三段: (全班齐读第三小节)
外头————里头
“里头”和“外头”的距离?
想象一下,母亲在矮矮的坟墓里静静的长眠,外 面站着泣不成声的诗人。我想这世上最最遥远的距 离,莫过于这样近在咫尺却阴阳相隔了。那贴着邮 票的家信再也不能寄到,思念再也无法让母亲知道 了。
背景: 这位母亲不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在战乱的年代带着 他一路逃难的母亲。为了躲避日寇的铁蹄,这位坚强的母亲带 着年仅9岁的余光中从南京逃到上海,再逃到香港,又绕道越 南进入昆明,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才落脚重庆。而且在这样一个 战乱的年代,这个母亲还千方百计的让他求学。而此时,母亲 就在矮矮的坟墓里头,却再也听不到外头儿子的呼唤了。
诗人为什么把乡愁比作“一湾浅浅的海 峡”?这其中包含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这是因为一湾海峡阻隔了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两岸人民只能融海相望,互相思念。这一节诗不仅点明 了“乡愁”的根源,也把“乡愁”的范围扩大到了“国 家愁”“民族愁”,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让诗人的情 感由对亲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板书设计
小时



长大



后来
现在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对家乡的 思念充塞 着诗人的 整个生命 历程
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