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从班级结构上来说,它是组建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从班级文化上来说,它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更是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这个班级的班风、学风,而且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

因此,加强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是顺应当今新课改精神的,它能实现新课改培养目标的新型的班级文化,用良好的班级文化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1)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

这种竞争不仅仅是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单一竞争,还是学校内在要树整体形象的多层面的竞争,也包括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氛围的竞争,这种竞争把文化渗入校园。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校为谋求发展,本着“让每个学生成材”的教育理念,始终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

以班为单位全面、深入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活动,让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文明习惯逐步养成。

我校地处皖江铜陵工业示范园开发区地段,是备受关注的学校。

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增多,其家长工作忙还不稳定,所以学生呈现出问题多,如个人卫生差,自学能力差,行为习惯不好等。

针对其现状我校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打造“书香校园”、建立“班级图书角”、培养“小读者”、评选“小作家”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读书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

还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化班级美化活动,有着较好的学生自我管理
意识和能力,为课题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重提班级文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确实是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受到学校的重视,应该视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

现在我校开展的《农村小学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明确提出:通过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特色化管理制度的拟定,以及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形成具有创造精神的班风,使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和谐的班级生态中获得充分发展。

为了让本课题获得最佳成果,我们抓住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将给我们的研究提出的目标,打好理论基础,并结合本校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与亮点
着力于深入研究我校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策略和方法,期望能够通过课题研究,走出一条适合校本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成功的管理模式,从而让其模式起到普及和示范作用。

四、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定要实现三个目标
1、工作目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是班级工作从以班主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其次是班风班貌的形成方式从教导灌输到引导生成;再者是班级文化从整齐划一到独具个性的转变。

2、培养目标:丰富班级物质文化;完善班级制度文化;提升班级精神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建立班级管理的各项制度,开展集体活动,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最终形成一种人人自觉向往的班级精神文化。

3、科研目标: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形成理论。

五、研究内容
(一)特色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
1、特色化品牌班级创建的研究;
2、名言警句对学生教育的研究;
3、开辟园地营造班级精神氛围的研究;
(二)特色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研究
1、制定特色化班规的研究;
2、创立健康向上班级精神的研究;
3、培养自强意识,彰显班级特色的研究;
4、形成良好班风和正确舆论的研究;
(三)特色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
1、开展特色化班级主题活动的研究;
2、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的研究;
3、做好班级优秀传统传承的研究。

总之,在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良好品质的养成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六、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永丰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班为研究对象。

七、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它也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2、特色化班级文化的界定是:“特色化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支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以班主任为主导,是由班集体中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

”班级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活动的组织性与参与性、班集体的凝聚力、班集体的心理气氛、学生及师生之间的人际关
系、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学生群体的意志品质、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

3.班级文化建设:指班级成员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等来熏陶和培育班级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级师生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发展的文化过程。

八、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课题成员具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科研工作经验,且年富力强、富有工作热情的一线老师担任。

以行动、案例研究为主,通过观察法发现班级文化建设中间存在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班级的变化等情况;通过调查法分析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了解教师、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法了解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成果,借鉴他人好的做法,吸取他人成熟的经验,指导实践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收集典型的案例、数据,总结经验,构建班级文化的教育模式。

以一定的主题为核心,分层进行研究与调查,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矫正、完善提高。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一)筹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1.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向铜陵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2.选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根据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好重点研究内容。

3.收集本课题相关的资料,组织好实验教师的动员、培训工作。

4.拟定各子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6年2月)
1.实验教师根据研究计划作好相关的工作:
①开张特色化的班级布置。

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和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

②特色化班规的制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规。

③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精神建设方面的活动。

2.作好过程性的指导、评价和反馈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和联系人应及时与上级科研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取得上级科研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与帮助。

同时加强对实验教师、班级的检查、指导、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

3.作好阶段性的研究讨和中期汇报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7月)
1.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拟写课题结题实验报告和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

2.作好结题申报,迎接市课题专家组的验收、评估。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保障
(一)课题组成员
组长:刘旭校长
副组长:刘昌中教导主任,崔恒分管校德育工作
核心成员:张贤胜分管校安全工作
唐贻海:二0一班主任
方艺菲:一0一班主任
(二)制度保障
课题组每月例会,班级文化建设还与学校德育处共同开展各项有针对性的评比活动,进一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三)经费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经费每年不低于5000元,专款专用。

十、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研究报告2015年11月崔恒发表有代表性,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论文3~4
论文2015年10月实验教师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学校校本特色的班
书面材料2015年9月刘昌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策略和方法。

培养一批有爱心、有责任心、有管理能力的优秀班主
班主任群体2015年9月方艺菲任群体。

总结归纳班级文化建设基本模式。

书面材料2015年10月唐贻海
最终成果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研究报告2016年6月刘旭发表有代表性,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论文3~4
论文2016年4月实验教师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学校校本特色的班
书面材料2016年5月张贤胜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策略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