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最新部编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穷人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穷”。

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语文要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写18个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的形象。

(重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围绕着桑娜和渔夫都描写了哪些情节?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情节图。

预设:小屋补帆,盼夫归来——探望邻居,抱回孤儿——渔夫归来,主动收养
2.再读课文,结合人物之间的关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

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两个孩子的故事。


3.学习生字新词。

风暴糟糕汹涌澎湃寒风呼啸潮湿阴冷波涛轰鸣
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沉思抱怨倾听探望照顾忧虑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是描写环境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人物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海面上波涛(),天气非常(),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生病的邻居。

(5)提醒注意“汹涌澎湃”的写法,学生选择生字表中觉得难
写的字写一写。

三、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整篇文章中,并未出现“穷”字。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2.学生自主学习后,引导交流。

句子一: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上正起着风暴”体会到穷。

屋内的环境描写感受到桑娜的勤劳能干。


句子二: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没什么可抱怨的。

(“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勉强填饱”“光着脚”“菜只有鱼”体会到穷。

“没什么可抱怨”体会出桑娜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


句子三: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睡得正香甜。

(“又潮湿又阴冷”“稻草铺”体会到穷,“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体会到西蒙伟大的母爱。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重点)
2.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难点)
一、回顾导入,引入新知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贫穷,而且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她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渔夫一家,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感受人物形象。

二、走进桑娜的内心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2.课件出示: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分男女读)
(1)“这样做”是指什么?“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
(2)你觉得桑娜为什么会这样做?(作为母亲,她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要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而作为需要抚养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又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

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品质。


3.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指导朗读,抓住“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等词语来理解这段话的大意。

(2)师: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此时桑娜的内心活动。

(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总结: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

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

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
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先人后己的善良品质。

三、探析渔夫
1.师:桑娜是善良的,那么,渔夫听到邻居去世的噩耗,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2.课件出示课文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换词理解“熬”。

(可换为“挺、度、顶、坚持”)
(2)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
明确:这句话既是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也是渔夫心理活动的写照。

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

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

“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3.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的品质。

(1)听了丈夫的话,桑娜为什么“一动不动”?试着体会她此时的心情。

(2)再读文字,看课本插图,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渔夫会是怎样的心情。

4.师生共同总结: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商量了吗?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却完全一致,这叫什么?这也说明他们夫妻两人那颗善良的心是相通的。

四、课堂总结
《穷人》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

列夫·托尔斯泰抓住环境、人物内心活动进行描写,反衬出穷人高贵的品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
黑暗。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写下了很多作品,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同学们只要用心去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教学板书]
13穷人
[教学反思]
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生活环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难以理解桑娜善行之后的矛盾心理。

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再带领学生走近人物,最后通过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来解决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渔夫一家的善良,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充分地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感受,说出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

编者寄语
泛舟书海和攀登书山,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还要有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不畏艰辛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愿你鼓足勇气,从现在做起,在理想的天空下结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老师相信你定会成为有心的“渔人”,德识双收,满载而归。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愿聪明的你树立美好的理想,向着既定的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定可以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拥有幸福人生。

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