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钟扬事迹观后感2022随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中国钟扬事迹观后感2022随笔
2022感动中国钟扬事迹的观后感随笔【篇一】
近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因车祸意外去世后,他的遗
孀张晓燕教授日前捐出赔偿金138万元,成立“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用于奖励沪藏两地优秀师生。

作为一个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复旦大学的钟扬教授的先进事迹正
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传颂。

钟扬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因为他有着令人称道的
品德、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渊博的学识,更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播种者。


扬教授不畏千难万险,不惜深入高原,只为研究“种子”而来,这是他心
中的“大事”,他曾说过,“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
造福万千苍生。

”,真是这一份坚守,钟扬率领他的团队在世界屋脊收集
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培养了第一个藏族植物学博士,为西藏
大学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实现了西藏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零的突破。

在他身上有太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钟扬的一生,就是种子的故事,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醉心科研,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全
心全意地融入到了援藏事业中去。

正如他心中呐喊的那样,“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十几年的援藏生活,他很少陪伴
家人,只为填补西藏的生态学植物学空白,为带出一支留得下的学术队伍……对于生命健康、物质品质、妻儿老小、学术成果显示等等,他都置
诸脑后,用53岁的生命,做了别人三辈子才能做完的事情。

种子是具有奉献精神的,种子又是顽强不屈的,不管经历什么样的风
吹雨打,依然能够迎难而上,笑对风雨。

“领取一粒种子,种下一片希望”,“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的成立,让钟扬教授的理想与愿望得以
延续,他的先进事迹“宛如一颗璀璨的“指明灯”,照亮着前行的道路,“种子精神”也必将深深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孕育成千千万万颗“种子”,一同支撑起中国的脊梁,为了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注入自己的一份心力。

2022感动中国钟扬事迹的观后感随笔【篇二】
如果说苍蝇和老虎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有些灰暗,那么钟扬这样的同志就是我们的色彩绘画师。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道路上,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中华民族屹立起来的基石,而那些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贡献的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他们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出不平凡的世界,用自己初心和民族气节浇筑华夏儿女的灵魂,他们是永不逝去的伟人!
在钟扬同志的记录片中,记录了钟扬同志为了祖国科研和教育事业忘我耕耘、播种未来的事迹,宣扬了钟扬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的时代风采。

有人用“疯子”、“战士”深深刻画了钟扬同志对科研的坚守和付出,他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不忘初心的走着自己的追梦路,成果丰硕、赞誉颇多。

然而他并不追名逐利,更是倾注心力去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关注专业学科的建设及人才的培育。

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好的践行者,也是“两学一做”学习的标杆和榜样,钟扬精神也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学习的新时代精神。

虽然他走了,但他的学生、他培育的每一粒“种子”,在他的用心浇灌下,早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他们一定会携带着钟扬同志的精神和梦想,奋力前行、开创新时代的美好未来。

色彩的多样在于初心不改,只有纯洁心才能画出最美的画卷。

坚持党性纯洁是钟扬同志给我们树立的良好榜样。

在入党誓言里我们庄严宣誓,
我们说过我们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可总有人接受不了党和人民的一切考验,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钟扬同志的事迹又为一些迷茫的人指明了方向,点亮了航海的明灯,为大家保驾护航。

坚持一心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我们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

2022感动中国钟扬事迹的观后感随笔【篇三】
不忘初心的追梦人。

“我有许多梦想,它们都在遥远的地方,为了梦想,我独自远航。

”这是钟扬同志生前说过的一句话。

参加工作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