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阅读第二单元 外国文学名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放弃修艇 E.寻思办法 F.决心造船
5.
品词析句,感受人物形象。
(1)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大陆上的愿望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因为难以实现
而更加强烈。
句中的关联词“不但……反而……”
表现了鲁滨逊面对困难时 勇敢顽强、不逃避、不退缩 的精神。
(2)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用二十二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B.更广泛地调动了社会资源
C.南
D.北
3.
“为了光合作用,树叶上的微小毛孔——气孔会从空气中吸入
二氧化碳。”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 )。(2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D.表示意思的递进
4.
第⑥自然段中“负压”产生的原因是( A )。(2分)
A.树木自身的一小部分水分通过气孔蒸发
B.加快树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1.把下列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入第1自然段的是( C ),填入第
7自然段的是( B ),填入第8自然段的是( A )。
A.不仅……还……
B.虽然……但是……
C.如果……就……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写下来。
(1)用出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保留。 ( 不遗余力 )
(2)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 微不足道 )
3.本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 A )。
A.《鲁滨逊漂流记》 B.《骑鹅旅行记》 C.《复活》
4.
阅读短文,理清主要内容。把下面的情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重
B )→( D )→( F )→( A )→( C )→
想去航行
A.成功造船 B.动手修艇 C.船成心喜
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
一言难尽。
①“一言难尽”的意思是 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 。
②这个句子生动地表现出鲁滨逊 不畏艰辛、吃苦耐劳
的品质。
6.
短文既然要写鲁滨逊造船,为什么还要写他花大力气去修小艇
呢?请结合阅读所得,写出自己的理解。
短文写鲁滨逊花大力气修小艇,不但使情节富有变化,曲折生动,而且
所谓梗概,即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介绍。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 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写梗概的方法。因 为梗概是对原文进行概括性的介绍,所以读者通过读梗概,能对原著有一 个整体印象和大致了解。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就 抓住“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 英国”几个主要情节作了概括性介绍。
5.
琴的优劣不在于古今。工之侨借献琴批判了现实生活中
重外表,轻内在品质 的现象。(2分)
1.
美国生态学家在( D )年研究了美国境内86种树的分布情况。
(2分)
A. 1980
B.1995
C.2015
D.2017
2.
在生态学家研究的树种中,有超过一半的树木往( D )“搬
家”。(2分)
A.东
B.西
6.下面对两篇短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有( ABCD )。[多选] A.鲁滨逊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 改善生存环境 B.鲁滨逊敢于冒险,聪明能干,能理智面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顽强生存,他 的形象魅力在于能激励人们积极地追求理想 C.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正义、勇敢乃至领 导才能,是多重角色的集合体 D.汤姆喜欢探险,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颇具耐心,在小伙伴们的眼中是个 无所不能的人
4.品读短文(二)中画线的语句,下面对词语“臭味相投”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 A.这个词语说明汤姆和哈克都是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喜欢 做坏事 B.“臭味相投”本是贬义词,但是作者加上了引号,就使它显得不同寻常 C.这个词语透露出作者戏谑的意味 D.这个词语传递出作者对孩子们追求自由、天真活泼的性格的喜爱和赞赏 之情
成影响。”这一句话中的“猜测”能换成“发现”吗?请写明理由。(4分
) 不能换。“猜测”的意思是推测,凭想象估计,在句中说明美国东部
人口密集、土地使用的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对树木分布造成影响,并不确定。
换成“发现”则说明美国东部人口密集、土地使用的变化等因素会对树
木分布造成影响这一分析是经过研究并确定是正确的,这与事实不符。
1.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线索和主要情节,关注主人公的命运,把握人物 性格,为写好梗概奠定基础。 2.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介绍的主要情节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鲁滨 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就是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来写的。 3.语言要有概括性,尽量少用细节描写。
1.可以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从中感受 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男孩看到大雄鹅要飞走时 想到“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他“一下子 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并喊道:“你可 千万不要飞走啊!”从对小男孩心理、动作、语言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他其实是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
评价
B.古文详细地叙述了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
刻字工匠作“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第二年才拿出来
C.工之侨献琴的方法很巧妙,第二次献琴时他不是直接去献,而是“抱以适
市”,让贵人高价买了去献,结果琴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D.文中以工之侨两次献琴的不同遭遇,说明了琴以古为贵的道理
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 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历险小说,但我们通过阅读“梗概”, 可以快速、整体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叙述了一个叫鲁滨逊的英 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为了生存,他依 靠破船上剩下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在荒岛上开始了艰苦的生活。每做一件 事, 他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 他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并营救了野人“ 星期五”。之后,他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变。经过多年的荒岛生活,他终 于脱险,回到了英国。
3.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爱丽丝变小了?( A )
A.离她很近的地方长着一个大蘑菇,差不多同她一样高。
B.她拼了命,总算跑掉了,不久她就平安地到了一个茂密的树林里。
C.要是我像正常那么大小,我真想教它玩许多把戏。
D.小卵石像暴雨似的从窗子扔进来了,有些小卵石打到了她的脸上。
4.爱丽丝变小后,为了躲避小动物的追击,她拼命奔跑,跑到了哪里?( A )
5.下面对短文(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3自然段中说“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可第6自 然段中又说“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这 两句话看似互相矛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汤姆和哈克的正义和勇敢 B.从汤姆和伙伴的“海盗生活”中可以看出,他们向往海盗们打仗、搞恶作剧 的危险的生活方式 C.汤姆和小伙伴们的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 强盗的故事。正因为有了真正的强盗,故事情节才显得格外惊险和引人入胜 D.文中塑造了汤姆鲜活、真实而血肉丰满的儿童形象
2.阅读名著时可以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 内容和价值,感受人物形象。如《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体现了资产阶 级初兴时期自由发展的时代精神,肯定了劳动的伟大和价值,同时形象地 表现了资产阶级个人功利主义的本质。这部小说中鲁滨逊的形象,可以说 是“真正的资产者”的典型形象,因此作品突出描写了鲁滨逊如何在恶劣 的环境中生存,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3.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如《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他热爱自由,喜欢冒险,很有趣,但同时又喜欢吹 嘘,有点儿虚荣心。
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C.“七普”数据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准确把握人口发
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
D.“七普”数据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
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下面对“七普”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了进一步提高的原因
“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有什么意义?下面的四个选项中,
分析正确的有( ABCD )。[多选] (3分)
A.“七普”数据为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
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提供了基础决策依据
B.“七普”数据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
2.
默读两篇名著梗概,想想作品分别写了主人公的哪些历险经
历,理清名著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导图。(拟小标题)
建房定居
驯养培育
上岛当“海盗”
鬼屋寻宝
回到英国 山洞历险
3.下面对短文(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梗概的重点是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逊遇到的不是一般 的困难,而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B.鲁滨逊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酷的生存问题,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需要坚定的意志和丰富的创造力 C.鲁滨逊选择合适的容身地方,“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用这点儿麦 种反复种收”,这些叙述展现了他的聪明能干和坚强的意志 D.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野人的脚印后“惊恐万分”,心情“不安”,说明他 非常胆小
A.茂密的树林里
B.美丽的小花园里
C.很长的水烟管里 D.小河边
5.
爱丽丝在树林里经历了什么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在树林中,爱丽丝遇到并努力摆脱一只巴儿狗;在找吃喝的东西时,
看到蘑菇上有一只大毛毛虫。
6.
爱丽丝看见蓝色的大毛毛虫之后,会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请
展开想象写一写。
爱丽丝悄悄地往蘑菇上爬呀爬,终于爬到了蘑菇上面。她一眼看见蘑 菇上面的水珠,像宝石般闪闪发亮。她躲在毛毛虫的背后,张开嘴,吮吸着 这甘甜的水珠。很快,她感觉自己越来越高,越来越大,便赶紧跳了下来。
C.树木吸收的水分经过树干输送到了树冠
D.树木为了避免水汽快速流失
5.
作者在说明树有自己的“搬家”方式时,提到“这就类似于如
果在广州至武汉之间……”,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C )。(2分)
A.列数字与打比方 B.举例子与列数字
C.举例子与作假设 D.下定义和作比较
6.
“研究者猜测美国东部人口密集……都可能会对树木分布造
1.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弦而鼓之(演奏) B.曰:“弗古。”(不)
C.匣而埋诸土(匣子) D.岂独一琴哉?(难道)
2.
文中的琴不仅是“ 良桐 ”所制,而且“ 金声而玉应 ”,材
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 ”。虽然如此,这架
琴经过太常寺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竟是“ 弗古 ”,真是可笑
1.《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都是西方文学历险小说中
的经典作品,它们紧扣一个“ 险 ”字展开故事情节。不同的是,《鲁滨
逊漂流记》讲述的是主人公鲁滨逊 一个人历险的传奇经历,而《汤姆·
索亚历险记》则讲述了主人公
汤姆和他的好朋友 哈、克 贝、琪乔奇、
班恩、吉姆等一起历险成长的故事。
突出表现了鲁滨逊虽然身处逆境却不退缩、不逃避,敢于正视并勇于克服
困难的精神。
7.从鲁滨逊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试着写一写。
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和信心,要勇敢顽强,有毅力。
1.这篇短文写的是主人公( B )变小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A.小卵石 B.爱丽丝 C.蘑菇 D.小点心 2.爱丽丝是怎样变小的?( B ) A.爱丽丝吞吃了一块普通的小点心。 B.爱丽丝吞吃了一块由小卵石变成的点心。 C.爱丽丝吞吃了小卵石。 D.爱丽丝吞吃了一个大蘑菇。
!(填文中词句)(4分)
3.
结合注释,试着写出下面语句的意思。(3分)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工之侨听说这件事,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 这样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
4.
下面对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的,竟得到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