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菌环境监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表面监测表面清洁工具上有杆菌与球菌
Genetically similar strains ( 100%) were isolated from cleaning and handling tools and associated RTE
即食食品和清洁工具上分离得到的菌株基因型相同
Transfer of pathogens from cleaning tools to food may hold food safety implications
Zone 3: Close Proximity
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
采样位点 – 区域划分
区域 1
产品接触面 (灌装、储料器、筛网、传送带、送风机、工人手等) 区域 2 非产品接触面 (设备框架、冷藏单元、仪表盘等邻近表面) 区域 3 洁净车间内其它非邻近表面 (回流空气盖, 电话、手推车、铲车、下水道等) 区域 4 洁净车间的外部区域 (衣帽间、休息室、走廊、装卸货口、维护区域)
为何要进行环境致病菌监测(PEM) ?
比终产品检测更实用和可靠
具有如下多个优点:
– – – – 提供生产线和卫生区域的动态信息 可用于确认菌的滋生点 可用于趋势分析和隔离措施有效性的验证 灵活 — 可根据特定情况制定特定的采样计划
一个有效的环境致病菌监测方案能检验“致病菌控制方程 式”中的各环节是否做好。如:
致病菌环境监测方案
Celine zhang/张洪沂 新希望集团培训 2014-12-25
© 3M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主要内容
环境监控的重要性 微生物滋生点/藏匿点
致病菌环境监控的具体实施方法
表面菌落计数与产品的污染
“ SEM showed rods and cocci attached to handling and cleaning tools
为何要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
食品加工环境微生物监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 检验清洗消毒的的效果 – 确定清洗消毒的频率
– 确认环境中或设备上致病菌或其指示菌的存在/分布 – 确认腐败菌的来源
– 确定特定维护作业(如更换空滤装置)的频率 – 评价设备设施的卫生设计和布局
为何要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
仅依靠终产品检验是远远不够的!
采样程序
采样操作人员应是经过了适当的培训、有资质的人员 采样面积越大越好
– 一般,尽可能250 – 2500 cm2
若存在消毒剂,则需考虑中和缓冲液(e.g. D/E 中和缓 冲液) 采样顺序应为区域1-区域2-区域3-区域4
采样程序
区域1中若采样工具已预润湿,则采样完后需用含酒精的 消毒剂处理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和检测方法
环境致病菌的检测常发生在区域2, 3和 4 区域1主要检测指示菌,如肠杆菌科
–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在区域1检测沙门,比如发生了可能带来潜 在污染的特殊件:成品检测出了沙门、天花板漏水等 — 需要 深度调查。 – 区域1检测沙门时,需要严格对产品实行扣留,直到检测结果表明 没有问题时才能放行。
数据的解读和纠偏措施调查中所发现的明显偏离gmp的情况或缺陷应及时纠正加强包括员工和外部合同工在内的人员的卫生措施必要时重新培训gmp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减少水源及水的积累数据的解读和纠偏措施重新检查人流物流方式可行的话要进行改造检查操作程序产品卫生维护和原料操作根据需要重新设计和或进行设备维护开展擦洗地面或清洗顶部管道设备的清洁工作区域4中偶尔会发现阳性情况并不少见区域3阳性区域2未发现阳性表明清洗和卫生程序需要加强数据的解读和纠偏措施若在任何区域的矢量采样中检出了阳性则需要进一步扩大采样数量以确定问题的范围需要采取激进的纠偏措施以消除问题以下步骤应作为根源分析的一部分在问题区域内尽量限制人流和物流数据的解读和纠偏措施修补损坏部位如地面墙壁和其它建筑若区域2检出有阳性则应在区域1进行采样或检测相关的终产品数据的解读和纠偏措施在问题无法消除或无法超出问题位点的极端情况下需考虑生产线或某个设备停止运行区域应与工厂其它区域隔离直到找到了彻底的解决方法若使用肠杆菌科或大肠菌群等指示菌进行定量检测那么清洗消毒后这些项目应不得检出工厂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和主要修理作业已经充分被证实工厂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和主要修理作业会导致再污染的风险因此需要特别防范安装临时屏障如临时隔离墙从天花板到地面的塑料门帘或其它合适的设置必要时调节气流和空气压力以减少空气中灰尘的传播工厂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和主要修理作业增加施工中环境沙门氏菌的采样频率和数量以确保期间没有导致问题的出现采样位点和频率取决于
致病菌从清洁工具转移到了食品。。。”
Prof Chris Griffith, UWIC 2008
食品工业的观点
“One study suggests if an organism is found in the environment there is a 70% chance of it getting into the food.” “研究表面: 在加工环境中存在的某种微生物能有 70%的机会进入到食品.”
地面排水道
损坏的设备 传输带 中空的滚轴 冷却器
Source: AMI Foundation
无法彻底清洁的金属-塑料交界面
Source: Lee Johnson, Ph.D.
传输带下中空的滚轴
Source: Lee Johnson, Ph.D.
地面排水道
损坏的设备
裂缝 / 缝隙 传输带中空的滚轴
漏检的概率
抽检的样品数量
% 批中污染的比例
3 10 60 120 180 240
10% 73% 35% <0.5% <0.5% <0.5% <0.5%
2% 94%
1% 97%
0.5% 99% 95% 74% 55% 41% 30%
82% 30% 8.5% 2.6% 0.8%
90% 55% 30% 16% 9%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的总结
区域
检测 位点
产品直接或间接 接触表面
微生物 检测项目
致病菌的指示 菌,如肠杆菌科
最低 采样频率
若问题调查、过 程验证与确认需 要,则每周清洗 后,生产以前
样品 数量
取决于生产线, 及需要解决的问 题
I
II
邻近产品接触面 的环节表面
沙门氏菌
每周
10 - 15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的总结
Zone 4: General Area
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和检测方法
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法 推荐的采样方法包括:
– – – – 海绵/涂抹棒表面采样 产品残留碎屑、微粒、灰尘样品 水/冲洗样品 空气采样
总的来讲,全面的、积极的PEM应综合使用上述多种采样 方法
以往的观点:关注 Zone 1 Zones Zone 1 – 40%
Zone 2 – 30%
Zone 3 – 20% Zone 4 – 10%
新兴的观点: 关注Zone 2 and Zone 3
Pathogen Testing
Sampling Frequency Week 1 Week 2 Week 3 Week 4
39
© 2012 3M. All Rights Reserved.
微生物滋生点/藏匿点
微生物滋生点(Harborage Sites)
指食品和水容易聚集,并吸引微生物落脚和繁殖的 位点 点.
- 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散播的主要来源 - 不容易接近 - 不易清除 - 杀菌加工后的主要关注点 - 加工环境往往看上去清洁可接受(肉眼) - 微生物采样对于它的监控和跟踪至关重要!
每批环境采样需包含阴性对照
– 将海绵或采样棒用无菌手套取出后再放回到采样袋或容器中 – 应作标记,方便区分
采样程序
区域1中,海绵采样时,面积至少35*35 cm2
– 若使用采样棒,至少250 cm2
– 无孔塑料板框以确保准确的面积
各采样间,板框需彻底消毒
– 菌落计数表示为XXX CFU/ 250-2500 cm2 – 若无法涂抹到完整的35*35 cm2 ,则需涂抹尽量多的面积
冷却器
Source: AMI Foundation
致病菌环境监测的实施方法
PEM的原则
刚开始执行PEM可能会觉得麻烦,毫无头绪 需要花一定时间建立富有逻辑的,系统的方法”
– 由采样数据所引导的“找到然后消除(seek and destroy)” 的方 案 – 跟随你的采样检测数据
没有现成的方案
– 组建团队,现场调查,采样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和检测方法
PEM的检测对象有两种:
– 检测特定目标致病菌(沙门,单增等) – 检测潜在致病菌的指示菌
有多种指示菌可用于PEM的检测:
– 大肠菌群/大肠杆菌 – 肠杆菌科是更好的环境指示(干燥) – 李斯特菌属
菌落总数主要是作为加工环境的质量指示
– 不能作为致病菌的安全指示,两者无关联
致病菌环境监控样品的数量
总的PEM每周采样数量取决于工厂大小和历史数据情况 应灵活,具有可调节性,根据QA工作小组的决策实时增加 额外的采样
– “Follow the data”
区域1的采样取决于生产线的类型及采样目的(比如问题 调查、验证与确认等)
一般,区域2、3的采样数量多于区域4
– 通常区域2、3为10 – 15个样品/周;而区域4为 5 -10 个样品/ 月,并取决于区域的面积
人流物流 模式 + GMPs + 灰尘/ 湿度 控制 + 卫生 设计 + 卫生 措施 =
沙门氏菌 控制
区域的概念
原则:根据某个位点或区域可能对成品造成污染的相 对程度来划分; 若检出阳性样本,需要采样和实施纠正措施,且根据区 域不同而有所不同。
― 区域 1: 成品接触表面 ― 区域 2: 成品区非食品接触表面 ― 区域 3: 原料加工区的产品接触表面 ― 区域 4: 远离成品加工区的表面
IAFP Rome 2007
欧盟标准规范 2073/2005
Sampling of th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environment can be a useful tool to identify and prevent the presence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food. 生产和加工环境中的采样是用来确认和预防食品中 出现致病性微生物的非常有用的工具。
应该鼓励积极找出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阳性结果)
– 只有如此,才能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
依据不同卫生区域的工厂布局
主要 入口
办公室
走道
员工 区域
原料 接收/储存
终产品仓库 /运输
包装
灭菌后过程
灭菌
混料及其它 灭菌前工艺
PSCA (沙门氏菌主要控制区域) 基本GMP区域 非生产区域
采样位点 – 区域划分
区域
检测 位点
加工车间内远离 产品接触面的环 节表面
微生物 检测项目
沙门氏菌
最低 采样频率
每周
样品 数量
10 - 15
III
IV
加工车间 外部的区域
沙门氏菌
每周
5 - 10
采样点的确认—微生物风险评估表
帮助食品工厂确认适合致病菌生长的区域
帮助生产和质量人员更合理安排检测和清洁的资源
考量四块主要内容 – 车间基本概况 – 产品和配料 – 设备和工厂环境 – 生产区域:封闭式还是开放式 通过权重打分评估结果:高分值的区域应重点进行检测和 清洁
Zone 2: Indirect Contact
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
采样位点 – 区域划分
区域 1
产品接触面 (灌装、储料器、筛网、传送带、送风机、工人手等) 区域 2 非产品接触面 (设备框架、冷藏单元、仪表盘等邻近表面)
区域 3 洁净车间内其它非邻近表面 (回流空气盖, 电话、手推车、铲车、下水道等)
Zone 1
Zone 2
Zone 3
Rotation of sample points
观念的转变
区域1的问题很严重:你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并且在区域1中 采取上的任何行动一定要正确,预防措施的机会相当的少。 比如:比如在你的工厂存在沙门氏菌,你希望在哪里发现? 区域1,区域2 还是区域3? 结果是明显的,在区域3发现沙门是最好的,因为你可以采取 预防措施阻止致病菌污染到区域1。
菌落计数则根据具体情况表示为XXX CFU/海绵或采样棒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的频率
环境采样的位点与数量取决于该产品与工艺的风险水平
– 检测频率比较高的位点包括:使用水的区域、人流物流繁忙的区 域、曾经检出过致病菌的区域、处理与储存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 原料的区域。 – 应关注灭菌后的产品区域,该区域的产品再污染的风险较高 – 应根据具体某天或某生产批次进行位点的轮换 – 区域4应通过轮换以确保1个季度内覆盖所有位点
(如原料加工区的非食品接触表面)
32
区域的概念
NOTE: some plans only have 3 zones
10
ICMSF (2002)
区域概念– 哪个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区域?
2种不同的观点: a) b) 以往的观点:关注 Zone 1 新兴的观点: 关注 Zone 2 and Zone 3
34
微生物风险评估实施作业
选择三个采样地点
采样点的确认
一旦确定了采样区域,就应当在前期开展大规模的调查采 样,以寻找可能的沙门氏菌的位点
此阶段的采样量远高于PEM正常实施时的采样量
– 第1个月内,可能25 – 50个样品/区域/天,然后 2-5个月内, 25 – 50个样品/区域/周
区域1通常在生产前检测肠杆菌科:消毒前检测,以检验 清洗的效果
区域 1
产品接触面 (灌装、储料器、筛网、传送带、送风机、工人手等)
Zone 1: Direct Contact
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
采样位点 – 区域划分
区域 1
产品接触面 (灌装、储料器、筛网、传送带、送风机、工人手等) 区域 2 非产品接触面 (设备框架、冷藏单元、仪表盘等邻近表面)
Genetically similar strains ( 100%) were isolated from cleaning and handling tools and associated RTE
即食食品和清洁工具上分离得到的菌株基因型相同
Transfer of pathogens from cleaning tools to food may hold food safety implications
Zone 3: Close Proximity
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
采样位点 – 区域划分
区域 1
产品接触面 (灌装、储料器、筛网、传送带、送风机、工人手等) 区域 2 非产品接触面 (设备框架、冷藏单元、仪表盘等邻近表面) 区域 3 洁净车间内其它非邻近表面 (回流空气盖, 电话、手推车、铲车、下水道等) 区域 4 洁净车间的外部区域 (衣帽间、休息室、走廊、装卸货口、维护区域)
为何要进行环境致病菌监测(PEM) ?
比终产品检测更实用和可靠
具有如下多个优点:
– – – – 提供生产线和卫生区域的动态信息 可用于确认菌的滋生点 可用于趋势分析和隔离措施有效性的验证 灵活 — 可根据特定情况制定特定的采样计划
一个有效的环境致病菌监测方案能检验“致病菌控制方程 式”中的各环节是否做好。如:
致病菌环境监测方案
Celine zhang/张洪沂 新希望集团培训 2014-12-25
© 3M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主要内容
环境监控的重要性 微生物滋生点/藏匿点
致病菌环境监控的具体实施方法
表面菌落计数与产品的污染
“ SEM showed rods and cocci attached to handling and cleaning tools
为何要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
食品加工环境微生物监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 检验清洗消毒的的效果 – 确定清洗消毒的频率
– 确认环境中或设备上致病菌或其指示菌的存在/分布 – 确认腐败菌的来源
– 确定特定维护作业(如更换空滤装置)的频率 – 评价设备设施的卫生设计和布局
为何要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
仅依靠终产品检验是远远不够的!
采样程序
采样操作人员应是经过了适当的培训、有资质的人员 采样面积越大越好
– 一般,尽可能250 – 2500 cm2
若存在消毒剂,则需考虑中和缓冲液(e.g. D/E 中和缓 冲液) 采样顺序应为区域1-区域2-区域3-区域4
采样程序
区域1中若采样工具已预润湿,则采样完后需用含酒精的 消毒剂处理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和检测方法
环境致病菌的检测常发生在区域2, 3和 4 区域1主要检测指示菌,如肠杆菌科
–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在区域1检测沙门,比如发生了可能带来潜 在污染的特殊件:成品检测出了沙门、天花板漏水等 — 需要 深度调查。 – 区域1检测沙门时,需要严格对产品实行扣留,直到检测结果表明 没有问题时才能放行。
数据的解读和纠偏措施调查中所发现的明显偏离gmp的情况或缺陷应及时纠正加强包括员工和外部合同工在内的人员的卫生措施必要时重新培训gmp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减少水源及水的积累数据的解读和纠偏措施重新检查人流物流方式可行的话要进行改造检查操作程序产品卫生维护和原料操作根据需要重新设计和或进行设备维护开展擦洗地面或清洗顶部管道设备的清洁工作区域4中偶尔会发现阳性情况并不少见区域3阳性区域2未发现阳性表明清洗和卫生程序需要加强数据的解读和纠偏措施若在任何区域的矢量采样中检出了阳性则需要进一步扩大采样数量以确定问题的范围需要采取激进的纠偏措施以消除问题以下步骤应作为根源分析的一部分在问题区域内尽量限制人流和物流数据的解读和纠偏措施修补损坏部位如地面墙壁和其它建筑若区域2检出有阳性则应在区域1进行采样或检测相关的终产品数据的解读和纠偏措施在问题无法消除或无法超出问题位点的极端情况下需考虑生产线或某个设备停止运行区域应与工厂其它区域隔离直到找到了彻底的解决方法若使用肠杆菌科或大肠菌群等指示菌进行定量检测那么清洗消毒后这些项目应不得检出工厂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和主要修理作业已经充分被证实工厂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和主要修理作业会导致再污染的风险因此需要特别防范安装临时屏障如临时隔离墙从天花板到地面的塑料门帘或其它合适的设置必要时调节气流和空气压力以减少空气中灰尘的传播工厂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和主要修理作业增加施工中环境沙门氏菌的采样频率和数量以确保期间没有导致问题的出现采样位点和频率取决于
致病菌从清洁工具转移到了食品。。。”
Prof Chris Griffith, UWIC 2008
食品工业的观点
“One study suggests if an organism is found in the environment there is a 70% chance of it getting into the food.” “研究表面: 在加工环境中存在的某种微生物能有 70%的机会进入到食品.”
地面排水道
损坏的设备 传输带 中空的滚轴 冷却器
Source: AMI Foundation
无法彻底清洁的金属-塑料交界面
Source: Lee Johnson, Ph.D.
传输带下中空的滚轴
Source: Lee Johnson, Ph.D.
地面排水道
损坏的设备
裂缝 / 缝隙 传输带中空的滚轴
漏检的概率
抽检的样品数量
% 批中污染的比例
3 10 60 120 180 240
10% 73% 35% <0.5% <0.5% <0.5% <0.5%
2% 94%
1% 97%
0.5% 99% 95% 74% 55% 41% 30%
82% 30% 8.5% 2.6% 0.8%
90% 55% 30% 16% 9%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的总结
区域
检测 位点
产品直接或间接 接触表面
微生物 检测项目
致病菌的指示 菌,如肠杆菌科
最低 采样频率
若问题调查、过 程验证与确认需 要,则每周清洗 后,生产以前
样品 数量
取决于生产线, 及需要解决的问 题
I
II
邻近产品接触面 的环节表面
沙门氏菌
每周
10 - 15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的总结
Zone 4: General Area
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和检测方法
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法 推荐的采样方法包括:
– – – – 海绵/涂抹棒表面采样 产品残留碎屑、微粒、灰尘样品 水/冲洗样品 空气采样
总的来讲,全面的、积极的PEM应综合使用上述多种采样 方法
以往的观点:关注 Zone 1 Zones Zone 1 – 40%
Zone 2 – 30%
Zone 3 – 20% Zone 4 – 10%
新兴的观点: 关注Zone 2 and Zone 3
Pathogen Testing
Sampling Frequency Week 1 Week 2 Week 3 Week 4
39
© 2012 3M. All Rights Reserved.
微生物滋生点/藏匿点
微生物滋生点(Harborage Sites)
指食品和水容易聚集,并吸引微生物落脚和繁殖的 位点 点.
- 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散播的主要来源 - 不容易接近 - 不易清除 - 杀菌加工后的主要关注点 - 加工环境往往看上去清洁可接受(肉眼) - 微生物采样对于它的监控和跟踪至关重要!
每批环境采样需包含阴性对照
– 将海绵或采样棒用无菌手套取出后再放回到采样袋或容器中 – 应作标记,方便区分
采样程序
区域1中,海绵采样时,面积至少35*35 cm2
– 若使用采样棒,至少250 cm2
– 无孔塑料板框以确保准确的面积
各采样间,板框需彻底消毒
– 菌落计数表示为XXX CFU/ 250-2500 cm2 – 若无法涂抹到完整的35*35 cm2 ,则需涂抹尽量多的面积
冷却器
Source: AMI Foundation
致病菌环境监测的实施方法
PEM的原则
刚开始执行PEM可能会觉得麻烦,毫无头绪 需要花一定时间建立富有逻辑的,系统的方法”
– 由采样数据所引导的“找到然后消除(seek and destroy)” 的方 案 – 跟随你的采样检测数据
没有现成的方案
– 组建团队,现场调查,采样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和检测方法
PEM的检测对象有两种:
– 检测特定目标致病菌(沙门,单增等) – 检测潜在致病菌的指示菌
有多种指示菌可用于PEM的检测:
– 大肠菌群/大肠杆菌 – 肠杆菌科是更好的环境指示(干燥) – 李斯特菌属
菌落总数主要是作为加工环境的质量指示
– 不能作为致病菌的安全指示,两者无关联
致病菌环境监控样品的数量
总的PEM每周采样数量取决于工厂大小和历史数据情况 应灵活,具有可调节性,根据QA工作小组的决策实时增加 额外的采样
– “Follow the data”
区域1的采样取决于生产线的类型及采样目的(比如问题 调查、验证与确认等)
一般,区域2、3的采样数量多于区域4
– 通常区域2、3为10 – 15个样品/周;而区域4为 5 -10 个样品/ 月,并取决于区域的面积
人流物流 模式 + GMPs + 灰尘/ 湿度 控制 + 卫生 设计 + 卫生 措施 =
沙门氏菌 控制
区域的概念
原则:根据某个位点或区域可能对成品造成污染的相 对程度来划分; 若检出阳性样本,需要采样和实施纠正措施,且根据区 域不同而有所不同。
― 区域 1: 成品接触表面 ― 区域 2: 成品区非食品接触表面 ― 区域 3: 原料加工区的产品接触表面 ― 区域 4: 远离成品加工区的表面
IAFP Rome 2007
欧盟标准规范 2073/2005
Sampling of th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environment can be a useful tool to identify and prevent the presence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food. 生产和加工环境中的采样是用来确认和预防食品中 出现致病性微生物的非常有用的工具。
应该鼓励积极找出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阳性结果)
– 只有如此,才能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
依据不同卫生区域的工厂布局
主要 入口
办公室
走道
员工 区域
原料 接收/储存
终产品仓库 /运输
包装
灭菌后过程
灭菌
混料及其它 灭菌前工艺
PSCA (沙门氏菌主要控制区域) 基本GMP区域 非生产区域
采样位点 – 区域划分
区域
检测 位点
加工车间内远离 产品接触面的环 节表面
微生物 检测项目
沙门氏菌
最低 采样频率
每周
样品 数量
10 - 15
III
IV
加工车间 外部的区域
沙门氏菌
每周
5 - 10
采样点的确认—微生物风险评估表
帮助食品工厂确认适合致病菌生长的区域
帮助生产和质量人员更合理安排检测和清洁的资源
考量四块主要内容 – 车间基本概况 – 产品和配料 – 设备和工厂环境 – 生产区域:封闭式还是开放式 通过权重打分评估结果:高分值的区域应重点进行检测和 清洁
Zone 2: Indirect Contact
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
采样位点 – 区域划分
区域 1
产品接触面 (灌装、储料器、筛网、传送带、送风机、工人手等) 区域 2 非产品接触面 (设备框架、冷藏单元、仪表盘等邻近表面)
区域 3 洁净车间内其它非邻近表面 (回流空气盖, 电话、手推车、铲车、下水道等)
Zone 1
Zone 2
Zone 3
Rotation of sample points
观念的转变
区域1的问题很严重:你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并且在区域1中 采取上的任何行动一定要正确,预防措施的机会相当的少。 比如:比如在你的工厂存在沙门氏菌,你希望在哪里发现? 区域1,区域2 还是区域3? 结果是明显的,在区域3发现沙门是最好的,因为你可以采取 预防措施阻止致病菌污染到区域1。
菌落计数则根据具体情况表示为XXX CFU/海绵或采样棒
致病菌环境监控采样的频率
环境采样的位点与数量取决于该产品与工艺的风险水平
– 检测频率比较高的位点包括:使用水的区域、人流物流繁忙的区 域、曾经检出过致病菌的区域、处理与储存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 原料的区域。 – 应关注灭菌后的产品区域,该区域的产品再污染的风险较高 – 应根据具体某天或某生产批次进行位点的轮换 – 区域4应通过轮换以确保1个季度内覆盖所有位点
(如原料加工区的非食品接触表面)
32
区域的概念
NOTE: some plans only have 3 zones
10
ICMSF (2002)
区域概念– 哪个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区域?
2种不同的观点: a) b) 以往的观点:关注 Zone 1 新兴的观点: 关注 Zone 2 and Zone 3
34
微生物风险评估实施作业
选择三个采样地点
采样点的确认
一旦确定了采样区域,就应当在前期开展大规模的调查采 样,以寻找可能的沙门氏菌的位点
此阶段的采样量远高于PEM正常实施时的采样量
– 第1个月内,可能25 – 50个样品/区域/天,然后 2-5个月内, 25 – 50个样品/区域/周
区域1通常在生产前检测肠杆菌科:消毒前检测,以检验 清洗的效果
区域 1
产品接触面 (灌装、储料器、筛网、传送带、送风机、工人手等)
Zone 1: Direct Contact
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
采样位点 – 区域划分
区域 1
产品接触面 (灌装、储料器、筛网、传送带、送风机、工人手等) 区域 2 非产品接触面 (设备框架、冷藏单元、仪表盘等邻近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