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关怀、帮扶的长效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营村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做好这一工作,对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本村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建立完善党内激励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激发党员新活力。
建立健全本村党员相关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先争优环境,激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到相应的岗位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一是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
根据本村工作现状和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的原则,在经济发展、事务监督、公共事务、思想政治等方面按需设岗,采取党员自愿申报和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上岗,对上岗党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上岗后进行轮岗交流,年终对成绩显著的党员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并在培训、农业特色项目试点等方面优先安排学习和扶持,不断激发无职党员的活力。
二是认真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
结合实际,以鲜活的载体、多彩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开展好“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激发党员的激情与动力。
三是建立健全村激励机制。
从村干部月薪自然增长、村干部养老保险、组织关爱村干部、村干部激励约束、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级组织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大
胆创新集党员服务与农村党员、农村发展与集体经济、农村党员群众激励与党组织建设于一体的科学长效机制,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激发农村党员的潜力。
二、在建立完善党内关怀服务机制上下功夫,充分体现人文新关怀。
着眼构建“关爱党员聚党心”长效工作体系,积极开展村党内关怀服务,促进党内和谐。
一是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党员关怀服务网络。
积极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在村分别建立党务政务便民利民综合服务站(点),积极开展困难党员、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建立健全困难党员信息台账、流动党员信息库,定期更新台帐信息,并通过民主评议、党员推荐等形成,合理安排帮扶慰问对象。
二是建立“党员帮困基金”机制。
建立“党内帮扶专项基金”,并加强规范使用和管理。
帮扶基金以“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启动资金、传授实用技术、联系就业岗位、落实脱贫项目”为主要内容,重大节假日慰问帮扶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贫困党员大病医疗补助、救济救灾等。
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党员制度。
做到“六必访”,即: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或亡故必访、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必访、生产生活遇到困难必访、有思想情绪或意见建议必访、贫困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时必访,及时给予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是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以及学习培训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以党校、职校、党员干
部实训基地、远程教育站点及各支部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多形式、分类别、有计划地抓好政策知识、技能培训、教育参观等工作,不断提高党员自我发展的能力。
同时,注重对流动党员的教育服务管理,让他们离土离乡不离党,充分感受党组织的温暖。
三、在建立完善党内帮扶机制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和谐新党建。
把帮扶的重点放在“扶”上,在授“鱼”的同时侧重于授“渔”,变临时“输血”为自身“造血”,实现困难党员自身活力的再生。
一是建立部门结对帮扶制度。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帮扶资金的作用,整合社会帮扶资源,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采取“一对一”方式联合组建党支部,统筹抓好城乡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促进城乡党建和谐发展。
二是建立党员结对帮扶机制。
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实行“一帮一”的形式与农村、社区和非公企业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采取送政策信息、捐款捐物、争取项目、技能培训等方式切实给予困难党员群众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发展上关注。
三是建立困难党员保健帮扶机制。
对老弱病残的党员在身体检查、生病住院时按惠民病房的标准给予优惠,确保受助对象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