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环境下出版物印刷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D环境下出版物印刷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版界也随着大世界在日新月异着,按需出版的出现,适应了时代的潮流。
但是,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机遇和挑战。
在和传统印刷的冲突和融合里,按需出版正一步步在发展的道路上虽磕磕盼盼,但也不可忽视地体现出了它的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出版物POD BOD 传统出版
一、POD和BOD
POD,即“Print-on-demand”的简称,中文称为按需印刷,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印刷要求的一种印刷解决方案,又称短版印刷、即时印刷、数码印刷。
POD和传统印刷有所不同,如果传统印刷是为了满足人们求同的要求,那么POD则是满足人们个性求异的需求。
传统印刷代表的是长版活、大印量和印刷品的一致性。
而POD则完全是依需求而定,可以实现先订书再印书,真正实现零库存。
POD技术是依托数字技术产生的。
它将书的内容数字化,然后在高速激光打印机上印制而成。
它不需要出胶片,也就无需制版,由于少量印刷,就没有库存和运输、发行等环节,因此成本较低。
它提供了按照需要数量印刷的技术平台。
相应的,“BOD”,“Book On Demand”,即按需出版,是指根据市场的确切需求量,组织图书的编辑、印制、发送等图书出版、发行、销售的全流程出版方式。
它特别适合断版图书、短版图书和具有较强个性化特点图书的出版发行,从而实现图书出版的全新出版方式。
POD正是按需出版的核心。
二、POD的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印刷产业一直面临的很大的挑战。
出版单位的改制,出版机构被推向市场,这些单位很普遍的过去的库存加压严重、出版产值和利润过于依赖教材教辅类的出版物等的现象让其缺乏市场竞争力;外在的计算机、手机、电子书等各种数字终端的发展也是传统印刷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前出版物印刷企业正面临转型,出版物的印量越来越少,个性化的印刷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绿色印刷”这个理念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后也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POD能够减少或者避免出版物的库存和浪费,降低印刷过程中的能耗,是一种绿色印刷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①所以,POD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的。
POD最早面向大公司和大企业的需求,为其流向世界各地的产品提供不同语言的说明书的印刷。
因为这些印数有限的说明书对传统印刷厂来说太微不足道了,制作起来相对的成本比较高,所以传统的印刷厂一般不接这种业务。
POD正好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客户需求要多少,就印多少。
后来,这项技术才慢慢向出版业渗透,集中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图书上,如绝版图书、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自费出版和根据顾客需求专门制作的图书。
2002年12月到2003 年2月,知识产权出版社先后引进了富士施乐3台数码印刷的旗舰产品以满足本社按需出版的需求。
这是数码印刷技术第一次进入国内传统出版行业。
此举被评价为在实现了数码印刷涉足出版行业“零”突破的同时也开创了传统出版行业“按需出版”的新潮流。
②在地域上,上海,这个文化产业发展快、出版资源丰富的城市,有一批大型的数码印刷企业,其采用的数码印刷技术的先进程度以及企业规模和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
上海新闻出版局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①为充实按需出版印刷的企业开放出版物市场,②优先考虑数码印刷企业入驻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孵化,享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优惠政策;③鼓励国外先进的数码印刷企业入驻上海,鼓励数码印刷企业中外合资,对符合国家政策的给予出版物印刷许可证;④制定采用数码印刷承接境外环境按需印刷出版物,引领数码印刷企业“走出去”。
⑤积极推进按需出版印刷的实践等。
③2009年7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与美国按需图书公司签署了按需印刷合作协议,自此,中国出版集团全面进军按需印刷领域,系统开展按需印刷业务。
④
以上种种的例子表明,按需出版的前景是乐观的,虽然目前大多的出版社都是以做大做强为目标,而按需出版对于这些出版社来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做法,未来按需出版会更多的被一些专业出版社接受,他们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找到一条通向做专做精的新道路。
一切的商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获利的,那在个人的需求上,按需出版提供了一个诱人的服务。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调侃:“名人们都出书了,现在该轮到咱老百姓出书了。
”⑤面对传统的印刷厂和出版社,老百姓出书,谈何容易,一千甚至几千册的起印数量,老百姓只能望而却步。
POD可以弥补这个老百姓的缺憾,满足老百姓少量出书的愿望。
另外,POD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各个网上书店的库存矛盾,可以将网上书店的库存虚拟化、数字化根据读者的订购需求按单生产,从而无限度地扩大库存图书的种类而无需担心库存费用的大幅增长,并能满足各个层面读者的不同需求。
三、POD的困境
在当代中国这个急需拯救、急需新血液的出版印刷环境里,按需出版是一个天上掉下的馅儿饼,看似美味,有不少企业也确实尝到了甜头,但是出版社对于这个新事物,还是观望的态度较多。
按需出版
本身也在这个环境里陷入了困境。
按需出版,其较成熟的运作方式是用户通过网络预定图书,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排版方式、装帧等。
再由出版社印刷后销售给订户。
国外较成熟的按需出版模式是出版社将图书目录在网上发布, 然后根据读者的要求将订购的图书印刷、装订后寄给读者,费用在网上以电子商务的方式结算。
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从装帧设计到内容量身订做的书。
所以,按需出版在国外的发展是比较成熟的,而在国内,上述的运作方式,还是有点天方夜谭之感,除了国内印刷厂和出版社观念还没有完全的转变外,和网络的联系不紧密、备进入门槛高、没有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也是按需出版没有普及的诸多因素。
就硬件设备来说,POD的设备非常的昂贵,这来带的印制成本高还是无法避免的。
而且今天的彩色数字印刷成本仍然很高,如果除了封面以外,书内也采用彩色印刷,那样一本书的成本太高,没办法卖出去。
所以,现在大部分POD公司都不提供彩色印刷的书本,而且POD方式里书内图片的印刷质量也没有用传统方式印刷的质量高。
而且POD的书再版程序十分复杂。
其次,现在已经实现数字化可以进行POD的图书品种并不多,这影响了POD的普及。
已经有印刷版的图书,要用POD来再版的时候,需要先将图书内容数字化,实现数字化现在有三个办法,一是扫描,二是利用光学符号识别软件扫描,第三就是人工重新打字输入。
第一种方法质量低下,而且扫描出来的是图片模式的内容;第二种技术虽好,但是技术还不是特别完善,出错率较高。
第三种,很明显,费时又费力,还会出错。
所以,图书的数字化也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还有,POD的工艺虽然不受时空限制,但在解决买书难和卖书问题的同时又产生出出版权管理不易控制及相关部门和人员利益分配不均等新问题。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按需出版推广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市场环境和经营模式。
如果能让按需出版的市场有事不仅体现在出版社而且能体现在印刷企业里,在出版社和印刷企业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方式从事按需吃不按业务,或许就结局出版社的诸多顾虑和畏缩不前了。
按需出版涉及到作者、出版单位、发行单位和读者等几个方面。
如对于短版图书资料库的建立, 需要各家出版社的合作和支持,断版图书和短版图书的书号使用需要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和出版者、作者、发行商和印刷方的利益分配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需要探索建立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支持按需出版的健康蓬勃发展。
四、总结
总的来说,POD作为一种新型的印刷方式,是很有潜力,也是很有价值的。
如果在未来POD能传统的印刷方式结合起来,实现个性和批量印刷的双赢,那读者的选择范围就扩大了,进而我们的出版事
业也就又更上了一个台阶,为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提供更完善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①高晓静.按需出版印刷徘徊中前行. [M]业界头条.2010(8):22-24
②亦轩.按需出版的双赢模式. [M]《印刷经纪人》2003(6):46-47
③高晓静.按需出版印刷徘徊中前行. [M]业界头条.2010(8):22-24
④中国出版集团全面进军按需印刷领域. [M]印刷和质量与标准化. 2010(8):6
⑤按需印刷,从多多益善到以稀为贵. [M]中国电子出版2001(10) :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