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2901-基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小课题申请书模板
小学英语小课题申请书模板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我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已成为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英语应用能力不足等。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小学英语小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分析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2. 探讨小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问题,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3. 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研究内容1. 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的原因,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 实验研究:针对调查分析结果,设计一系列教学实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成绩;3. 案例分析:挑选一些成功的英语学习案例,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4. 编写英语学习手册:根据研究结果,编写一本适合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手册,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法:查阅相关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第一手资料;3. 实验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检验所提出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4. 案例分析法:挑选成功的英语学习案例,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进行文献调研,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进行调查分析,收集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数据;3. 第三阶段(第5-6个月):进行实验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4. 第四阶段(第7-8个月):进行案例分析,编写英语学习手册;5. 第五阶段(第9-10个月):整理研究结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教师英语课题立项申请书
题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等。
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本课题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研究内容包括:1. 分析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梳理国内外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 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设计的教学策略,观察其效果,并进行反思和调整。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际教学,应用所设计的教学策略,观察其效果,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3.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期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四、实施步骤1. 开展文献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
2. 分析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研究内容。
3. 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设计的教学策略,观察其效果,并进行反思和调整。
5.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分析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 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出适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外语教育课题申请书模板
外语教育课题申请书模板:一、课题名称:XXX外语教育模式研究二、申请单位:XXX大学三、申请人:XXX教授四、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语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因此,探索一种新的外语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旨在研究XXX外语教育模式,通过对外语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外语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外语人才。
五、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外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2. 探索并构建一种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的XXX外语教育模式。
3. 通过对该教育模式的应用和实践,评估其在外语教育中的效果。
六、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现有外语教育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2.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一线外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3.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外语教育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对比研究:对比不同外语教育模式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5. 教学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构建的XXX外语教育模式,对其进行检验和优化。
七、研究步骤:1. 第一阶段:分析现有外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梳理相关理论资料。
2. 第二阶段:构建XXX外语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
3. 第三阶段: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对XXX外语教育模式进行检验和优化。
4. 第四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八、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的XXX外语教育模式。
2. 发表相关论文,提升我国外语教育的研究水平。
3. 为我国外语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4. 提高学生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外语人才。
九、经费预算:1. 资料购置费:5000元2. 调查问卷印刷费:3000元3. 专家咨询费:4000元4. 差旅费:3000元5. 合计:15000元十、研究期限:202X年X月X日至202X年X月X日十一、申请单位意见:(此处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十二、上级部门意见:(此处加盖上级部门公章)上级部门负责人:(签名)年月日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英语课题立项申请书怎么写范文
英语课题立项申请书怎么写范文您好,以下是一份关于英语课题立项申请书的范文:[您的姓名][您的职称/职位][所在学校/机构名称][所在城市/地区名称][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日期][项目审批部门名称][所在学校/机构名称][所在城市/地区名称]主题:英语课题立项申请书尊敬的[项目审批部门名称]:我谨以此函向贵部门提交一份英语课题立项申请,希望得到您的审批和支持。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备受重视的国际通用语言。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育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
具体目标如下:1. 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2.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3. 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项目内容与方法本课题计划开展以下几项内容和方法:1. 设计并实施一系列针对口语表达的英语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2. 引入新颖的教学工具和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智能语音识别等;3. 结合文化和跨学科元素,设计有趣、实用的课程内容;4. 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和困难,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预期成果与效益通过本课题的开展,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和效益:1.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取得更好的英语学习成绩;2.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将大幅提高,增强其自主学习动力;3. 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4. 推广应用本课题成果,进一步推进英语教育改革与创新;5. 促进学校/机构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学校/机构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项目计划与预算本项目计划从[开始日期]开始,历时[预计时长],经费预算总计[预算金额]。
具体项目计划和预算细节,将在得到您的批准后进行详细编制和提交。
英语教师课题申请书范文
英语教师课题申请书范文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我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仅是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也是教师需要不断提升的教学内容。
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英语应用能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课题拟以“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主题,开展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 探索并实践创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4. 为其他英语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1. 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
2. 创新教学方法实践:结合现状分析,选取适当的创新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3.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4. 成果总结与推广: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英语教师,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研究方法1. 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论文、教案等资料,了解国内外英语教学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证研究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收集数据,分析教学效果。
3.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的认同度、学习效果等,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分析创新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进行现状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制定研究计划。
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实施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收集数据。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英语语法学习策略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表
1.教师方面: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学
习策略,训练学习策略,从而丰富教师教学的内涵,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2.学生方面: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在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探索解疑,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素养和核心素养。
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雄厚的师资基础,又有充分、科学的理论依据,具有现实针对性,相信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效果。
我国的外语教学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一种是过分强调语法的作用;另一种是轻视语法的作用。在90年代初,全国使用新教材后,不少学生的口头英语表达能力有了大的提高,但是在书面表达中,因为没有语法概念,出现很多错误。现在,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语法教学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人们又开始语法教学,学习策略及其相关的研究。他们做了很多相关理论和课题研究,发表了很多专著和论文,一线教师们也在教学实践中探索。
三、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内容、目标、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因人,时,地,事的不同,策略的使用也会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并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多年致力于一线教学,对课堂学生学习策略有着熟练的掌握技巧,也总结出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学习策略的渗透上,几位老师也做了相关的理论学习与总结。
(3)保障条件:通过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语法教学及学习策略相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了解他人的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明确研究课题的目的,找准突破口,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课题Title: A Study o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ore Literacy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 importance of core literacy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has been increasingly emphasized. Core literacy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set of capabilities through education, which includes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and cultural competence. 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 teaching, core literac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overall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fostering their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demands of the 21st century.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ore literacy, aiming to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cultural awareness. By integrating core literacy into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is study seeks to provide a more holistic and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learning, which can better preparestudents for the challenges of a globalized and interconnected world.Literature ReviewCore literacy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 key component of modern education, as it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succeed in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has been particularly relevant in English teaching, as it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competence in students.Current research on core literacy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has shown that integrating core literacy into the curriculu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By focusing on developing these key competencies, students are able to engage more deeply with the text, analyze it critically, and extract meaningful insights from it. Additionally, core literacy helps students to develop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text, enabling them to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Methodology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ore literacy,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will b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will be conducted in a high school in China, where a group of students will receive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using a coreliteracy-based teaching mode, while another group will receiv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Quantitative data will be collected through pre- andpost-tests to assess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Qualitative data will be collected 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nd student work samples to examine students' engagement, motivation, and cultural awareness.Result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expec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ore literacy in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cultural awareness. By integrating core literacy into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s they read, engage more actively with the material, and make meaningfu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ir own experience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core literacy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nd to offer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ors seeking to enhanc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By integrating core literacy into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educators can create a more dynamic and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empowers students to develop essential skills for success in the 21st century. Through this study, we hope to contribute to the ongoing efforts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and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challenges of an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orld.。
【课题申报】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学科素养培养
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学科素养培养项目名称: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学科素养培养申请人:XXX所属单位:XXX通讯地址:XXX联系电话:XXX电子邮件:XXX申报类别: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项目背景高中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综合语言素养的关键阶段。
然而,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育中,存在着学科本位教学和单一评价模式的问题,忽视了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掌握并能运用学科知识与技能、形成对学科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科思维与学科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开展系统性的研究,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语言素养。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高中英语教育中学科素养的培养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我国高中英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明确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构建适合高中英语教育的学科素养培养框架,明确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3. 设计针对学科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活动,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模式;4. 实施一系列案例研究,并分析其效果;5. 培养教师的学科素养意识和培养能力,提供教师培训和支持。
三、项目内容与方法1. 现状调研: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我国高中英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2. 研究框架构建:根据调研结果和学科素养培养的理论基础,构建高中英语学科素养培养框架。
该框架由培养目标、评价标准、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等要素构成。
3. 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根据学科素养培养框架,设计适合高中英语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活动,并进行多次试验教学。
4. 案例研究与效果分析: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和班级,实施学科素养培养项目,收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科素养评价结果,并进行效果分析。
5. 教师培训与支持: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座谈会、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教师的学科素养意识和培养能力。
四、项目预期成果1. 学科素养培养框架:形成高中英语教育中学科素养的培养框架,明确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
英语教师课题申请书
题目: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
英语作为我国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然而,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注重语法教学,忽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等。
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研究内容包括:1. 分析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2.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提炼出适合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3. 通过实践研究,验证所提出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综合研究方法。
1.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现有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势与不足。
3.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结合中学英语教学实际,提炼出适用于课堂教学的策略。
4.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提出的策略,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5. 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为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四、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揭示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
2. 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4. 发表相关论文,提升课题研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课题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课题申报】培养英语素养的教师课题申报
培养英语素养的教师课题申报《培养英语素养的教师课题申报》一、项目背景和意义英语是现代社会的国际通用语言,具备良好的英语素养已经成为人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然而,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提高英语素养的需求。
因此,在培养英语素养的道路上,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
本课题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
二、研究目标1. 研究不同教师角色对学生英语素养提高的影响;2. 探索适合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教学方法;3. 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评估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教师角色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探索不同教师角色(导师型、引导型、合作型等)对学生英语素养提高的影响。
2. 教学方法研究:分析现有的教学方法,结合相关理论,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沟通式教学等)。
3. 评估机制建立:建立学生英语素养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成绩评定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英语素养进行全面评估。
四、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调研现有教学方法;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教师角色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教学方法研究,设计并开展实验教学,收集数据;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评估机制建立,整理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五、预期成果1. 研究报告:撰写一份详尽的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发现和经验;2. 教学经验分享会:组织一次教学经验分享会,将研究成果与其他教师分享,推广优秀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3. 教师培训:根据研究成果,开设培训班,向其他教师传授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方法和技巧。
六、预期效益1. 对学生: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2. 对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3. 对学校: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声誉,增加学校竞争力。
英语教师课题申请书模板
标题:基于X理论的Y教学模式在Z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英语教育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面临着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强调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X理论的Y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互动性。
然而,在Z课程中,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X理论的Y教学模式在Z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分析Z课程中基于X理论的Y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设计符合Z课程特点的基于X理论的Y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评价方式等。
3. 实施实施方案,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基于X理论的Y教学模式在Z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4. 对比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评估基于X理论的Y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四、研究方法1. 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基于X理论的Y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实证研究法:在Z课程中实施基于X理论的Y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其应用效果。
3. 对比分析法: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基于X理论的Y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查阅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设计实施方案。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在Z课程中实施基于X理论的Y教学模式,收集数据。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申报】英语素养与英语课程优化
英语素养与英语课程优化英语素养与英语课程优化一、课题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的语言,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英语素养的重要性,因此英语教育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当前的英语课程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行优化和改进。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提高英语素养并优化英语课程。
二、课题目的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和探讨英语素养的内涵,以及当前英语课程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优化英语课程的策略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三、课题意义1. 增强学生英语素养。
通过优化英语课程,使学生从传统的语法和字母学习中解脱出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生毕业时达到一定的英语素养水平。
2. 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成为各国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
通过优化英语课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3. 提升英语教育的质量。
通过优化英语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能力,提供更适应学生需求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英语教育的质量。
四、研究内容1. 英语素养的内涵和要求。
通过对英语素养的内涵和要求进行研究,明确英语素养所包含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交际技巧等方面内容。
2. 当前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英语课程的分析和调研,找出目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分依赖教科书、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等问题。
3. 优化英语课程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英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优化英语课程的策略和措施,包括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
4. 优化英语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优化英语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比分析学生在优化前后的英语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变化,从而验证优化英语课程的有效性。
五、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高中英语课题申请书模板
高中英语课题申请书模板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我国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英语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更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就业和生活。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探索一种既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又能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并建立一种适合我国高中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研究内容1. 对现有英语教学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2. 调查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需求,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3. 借鉴国外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教学模式。
4.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和推广该教学模式,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5. 根据实践结果,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我国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四、研究方法1. 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了解英语教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需求和困惑。
3. 实验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和推广新型教学模式,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1个月)第二阶段: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高中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兴趣(1个月)第三阶段: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和推广(2个月)第四阶段: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数据,评估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1个月)第五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撰写研究报告(1个月)六、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成果:1. 提出一套适合我国高中生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高校课题申报: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校英语课堂设计研究
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校英语课堂设计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课堂设计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在教育界如火如荼。
这不仅仅是自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更是中国当下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在“刚需”。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已经让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美等国家地区着手推出了一系列指向21世纪核心素养形成的教育政策。
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被纷纷组织起来制定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
美、英、澳等国也逐步将教育标准从重视学科内容和教育过程转向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上。
构建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
我国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从应试教育到转向全面国民素质的提高、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使用“素质教育”、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要求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
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明显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比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更强调后天的习得,尤其是突出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各种素养的后天培养作用。
核心素养的内容既反映了时代与社会的影响和要求,又受制于一时一地的历史文化。
然而,从学生核心素养到课程标准的转化过程需要一个过渡环节,即学科核心素养。
现有课程标准虽然在总目标中提及类似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但没有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没有将学科核心素养贯彻落实到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各学段相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没有形成。
总的来说,学科核心素养依旧是一个模糊的顶层概念,空中楼阁。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与设计
基于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与设计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创新与设计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核心素养是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内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未来基础教育顶层理念就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钟启泉,2005)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的关键环节。
在核心素养这个大概念下,衍生出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其中一项。
目前学界已经讨论形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时,普遍感到茫然困惑,不知道如何用抽象的指导性目标指导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要开始关注如何把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认识转化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本项课题就是从实际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课题界定本课题中讨论的“学生”,既指基础教育中的学生,也指高校职前培养的学生,职前培养的学生就是职后培养的教师,是从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的应用型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包括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都纷纷启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国际上已有的“核心素养体系”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型:成功生活取向的思维核心型,终身学习取向的知识核心型,个人发展取向的价值核心型和综合性取向的教育系统型。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尽管各国或地区因本土情境脉络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改革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目标的更新、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过程的创新、课程评价内容与形式的变革。
课题申报模板:2901-基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2901-基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 问题的提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是指导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其中规定: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学生要把“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放在首位,“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应该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但是很多一线教师、用人单位甚至学生本人都觉得很多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并不扎实。
主要问题体现在:学生听力水平不高,英语发音不够标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强,英语语法知识不扎实,英语写作语病颇多。
总体而言,英语语言基础并不扎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待提高。
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多是本着先“基础”后“专业”的原则。
一二年级注重学生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有: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等“基础”类课程。
到三四年级才会依据专业方向开设商务英语、英语翻译和英语教育之类的“专业”类课程。
所以一二年级的学习对于培养英语语言基础至关重要,一二年级是实现“高中英语”必修课到“英语专业”专业课转变的重要时期。
而在所有英语专业“基础”类课程里,开课时间最长、周课时最多的课程就是《基础英语》。
《基础英语》作为一二年级段的核心课程,就像穿珍珠项链的绳子,不显山不露水,却串起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如果绳子不扎实,再美的珍珠也不足以成为项链。
由此可知,《基础英语》对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有《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存的问题不容忽视。
中学课题项目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有效性策略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教育部于 2014 年 3 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而九大素养指标的培育又是通过各学科的协同教育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合理构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言至关重要。
学科的特定价值取向决定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基本架构,就英语学科而言,其工具性及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
当前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多集中于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理论构成及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课程群落构建等方面,而从教学层面探究如何将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却较少。
本课题研究以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紧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探究如何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到课堂设计及教学实践之中,旨在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教育心得,共同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研活动的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老师转变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方法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英语课堂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课题提交:研究基于英语专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教学方案
职业教育课题提交:研究基于英语专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教学方案摘要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英语专业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探索如何将这些素养融入中职英语教学方案中。
通过分析英语专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以及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课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中职英语教学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具有一定英语素养的人才的使命。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如何改革中职英语教学,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2. 英语专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英语专业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和学习策略四个方面。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文化素养是指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等。
3.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目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二是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讲解,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四是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中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和目标认识不足。
4. 基于英语专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教学方案设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教学方案:4.1 教学内容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增加实用英语和职业英语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引入英语国家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是指导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其中规定: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学生要把“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放在首位,“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应该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但是很多一线教师、用人单位甚至学生本人都觉得很多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并不扎实。
主要问题体现在:学生听力水平不高,英语发音不够标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强,英语语法知识不扎实,英语写作语病颇多。
总体而言,英语语言基础并不扎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待提高。
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多是本着先“基础”后“专业”的原则。
一二年级注重学生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有: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等“基础”类课程。
到三四年级才会依据专业方向开设商务英语、英语翻译和英语教育之类的“专业”类课程。
所以一二年级的学习对于培养英语语言基础至关重要,一二年级是实现“高中英语”必修课到“英语专业”专业课转变的重要时期。
而在所有英语专业“基础”类课程里,开课时间最长、周课时最多的课程就是《基础英语》。
《基础英语》作为一二年级段的核心课程,就像穿珍珠项链的绳子,不显山不露水,却串起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如果绳子不扎实,再美的珍珠也不足以成为项链。
由此可知,《基础英语》对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有《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存的问题不容忽视。
例如:因学生英语听力差,英语授课导致师生互动差,因而有的教师不得不放弃英语授课,学生英语听力练习无形中大大减少,从而陷于“怕听——少听——听不懂”的恶性循环。
再例如:因学生英语口语差,并羞于表达,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师生双向互动,从而沦为教师单项输出。
教师唱“独角戏”,搞“满堂灌”。
对于学生课后掌握和吸收情况也疲于跟进。
由此看出,《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急需优化。
综上所述,基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研究意义。
1.2 课题的界定
课题以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核心课程《基础英语》为研究对象,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为指导原则,组合式实施多种新式课堂教学策略,旨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并研究这些策略对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
首先,本着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的原则,主要依据管理学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设计一套客观的、精确量化的、有激励作用的形成性评价制度。
通过科学的形式性评价制度,形成对学生的“倒逼”机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从“高中英语”必修课到“英语专业”专业课之间的平稳过渡。
其次,基于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主要推进翻转式课堂和任务教学法的改革。
翻转式课堂主要是为了将传统的45分钟课堂延伸到课外,翻转课堂还课堂于学生,课堂不再是老师单向式输出,而是学生经过课前主动学习,带着疑问来主动求知。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学生、辅导学生、督导学生。
让老师充分发挥“解惑”的作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
任务教学法将学习内容转为了任务,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他人。
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新式“主动参与”。
然后,在互联网+时代,在学生对于手机过度依赖的时代,《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完全可以将手机这个“绊脚石”转变为“铺路石”,让手机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师生共同努力,探索互联网+课堂模式,让手机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的“碎片化”学习。
最后,统计分析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英语专业四级、各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各种学术类竞赛的成绩,定量分析组合式实施多种新式课堂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1.3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选题是基于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待提高的实际情况,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基础英语》教学的教师,项目主持人已在13级、14级、16级三届学生中推行了三轮形成性评价考核改革和任务教学法改革。
每一次的改革力度都不一样,操作方法也不一样,每一次改革对学生产生的促进作用也不一样,需要总结研究。
项目主持人已在13级、14级学生推行翻转课堂改革,计划在16级学生中继续推行翻转课堂改革,并计划实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改革,前两次改革的成功经验需要总结,第三次翻转课堂的改革新意在哪里也需要思考。
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改促研、以研促改,优化《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
1.4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研究略有涉及。
例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内容依托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整体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编号:2012BYY050)和大连外国语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0202)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外语研究》2012年第6期,指出英语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建议。
国内目前关于形成性评价、任务教学法、翻译课堂、微课教学已有一些分散性研究,在此不一一赘述。
但缺乏基于《基础英语》的系统性、整合性研究。
并且目前的研究多偏重于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以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三个周边国家英语教学情况为例,其共同的特点是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三国均在中小学阶段就实施英语双语教学,加大对英语教学的师资投入,韩国有独立于高考之外单独的英语等级考试制度,新加坡强调“英语能让新加坡立足于国际社会”,由此可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
以上三国目前也在探索互联网时代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我国相关研究也不能落后。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2.1 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
理论依据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理论依据三: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
2.2 研究目标
一级目标:优化《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基础英语》的核心作用。
二级目标: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3 研究内容
《基础英语》形成性评价改革实践及效用研究
任务教学法在《基础英语》中的应用研究
《基础英语》翻转课堂实践及效用研究
微课教学在《基础英语》中的应用研究
2.4 研究假设
该选题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多年的《基础英语》教学经验和目前已经实验过的某些课堂创新策略,设想整合式推行形成性评价、任务教学法、翻译课堂、微课教学,系统性创新《基础英语》课堂策略,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素养。
2.5 创新之处
2.5.1系统整合
组合式推行形成性评价、任务教学法、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
不仅涉及每节课细节操作,而且还涉及整个学期全局性的把握,系统性创新《基础英语》课堂策略。
2.5.2 精确量化
基于学生问卷调查,基于学生实际成绩,精确量化分析《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创新对于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效用。
2.5.3反复实践
本课题始于历史实践经验,总结课堂教学策略创新的思路,中期研究成果将是后期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科研是以反复实践为基础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3.1研究思路
第一步,总结改革。
总结现有的形成性评价改革、任务型教学、翻转课堂改革经验。
第二步,问卷调查。
开展问题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改革的反馈。
第三步,定量分析。
分析学生的满意度,比较历史成绩,对比改革前后参考数据,从而总结改革效用。
第四步,深化改革。
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
第五步,再次总结。
再次总结夯实研究结论。
3.2研究方法
a. 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各项课堂创新策略的反馈意见。
b. 文献研究:广泛收集整理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c. 实践比较:基于实践进行横向比较,也可基于实践进行纵向比较。
d. 总结归纳:依据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实践比较进行总体的总结归纳。
3.3技术路线(路线图见纸版)
3.4实施步骤
2017年08月-2017年10月,经验总结。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问卷调查。
2018年01月-2018年02月,定量分析。
2018年03月-2018年12月,深化改革。
2019年01月-2019年06月,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