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1-5节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1-5节复
习导学案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1-5节复习导学案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5)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二、杠杆的分类(1) L1L2 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 L1L2 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 L1=L2 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1) 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 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四、机械效率(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
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
那部分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 =W 有用/W=Gh/FL×100 (5)W 总=W 有用+W 额外W 有用W 总η 1 五、研究杠杆的平衡(1) 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便于直接在杠杆上测出力臂大小) 。

(2) 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3) 用直尺量出动力臂L1 和阻力臂L2 的大小。

(4) 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六、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光滑斜面:FL=Gh W 额外=0 η =100 (2)有摩擦的斜面:W 总=FL W 有用=Gh W 额外=FL η =Gh/FL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倾角有关。

第四节1.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3)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

(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质量相同时,高度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高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

(3)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1)动能转
化为重力势能时,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高度不断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

(2)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弹性形变减小,速度2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增大。

4.机械能守恒(1)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2)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性力时(不受阻力时) ,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即动能减小了多少,势能就增加多少;势能减小了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第五节1.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 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微粒作无规则运动时具有的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1) 内能的单位:焦耳。

(2)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就减小。

但是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1)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2) 热传递总是由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
度升高,直到两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4. 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5.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中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 做工改变物体的内
能;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2)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就增加;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内能就会减小。

6. 热量的计算:Q=cm△t Q 表示热量、c 表示物体的比热、m 表示物体的质量、△t 表示变化的温度3 3 c 水=4.2×10 焦/(千克.摄氏度)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 1 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 焦。

7. 燃烧的热值:1 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焦/千克。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燃料的热值×燃料的质量即Q=mq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
课内练习与训练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1. (温州卷)某晶牌变色眼镜的镜片在强光下会变成暗棕色,当光线变暗时,镜片几乎变成无色透明。

原来,变色眼镜是在普通镜片中加入了适量的溴化银和氧化铜的微晶粒。

(1) 当强光照射时,溴化银分解为银和溴,使镜片呈现暗棕色。

此过程中,光能转化成________能。

2. (衢州卷)2022年年1 月10 日,在台金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两车相撞事故,其中一辆小车上一名未系安全带的乘客向前“飞”出,撞穿前挡风玻璃。

汽车碰撞时,乘客由于具有,直接从座位上向前“飞”出;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具有的能越大,危险性就增大,因此汽车行驶要限速。

3. (绍兴卷)下列有关能量转
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射箭是将势能转化成动能B.核电站发电是将核能转化成电能 C.蓄电池充电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D.钻木取火是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4.(义乌卷)压电陶瓷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功能的陶瓷材料,已被用于许多领域。

对压电陶瓷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一定的电压,可运用其火花放电点燃可燃性气体。

压电陶瓷还能把电能转换成超声振动,用于超声清洗、超声医疗等。

结合上述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属于电磁波B.压电陶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压电陶瓷能够实现机械能和电能的互相转化 D.火花放电可以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5. (台州卷)如图,两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装有相等质量的水和沙子,从斜面的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滚下,结果装水的瓶子会先到达终点。

原因是装水的瓶子在下滚过程中,通过克服摩擦作功把势能转化成的能较少,从而获得较大的动能。

6. (嘉兴卷)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
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类比”、“模型”等,下面两个例子都运用了上述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运动着的乒乓球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地球与月球间相互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7. (嘉兴卷)电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 ,它的优点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

电瓶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铅(PbO2) ,负极材料是金属铅(Pb) ,电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稀硫酸,放电(为外界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PbO2 (固)+ 2H2SO4 + Pb = 2PbSO4 ↓+ 2H2O 当放电时,反应物反应掉一定量后,就会导致电压下降,不能正常使用,这时就必须及时充电。

(1)电瓶在放电时,能转化为电能。

(2)假如某个电瓶中铅的质量为1800 克,内装36%的稀硫酸1200 克,当有310.5 克的铅参加反应时,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多少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 1. (义乌卷)为了参加义乌市中学生承重塔制作比赛,某校进行了选拔。

丁丁同学用横截面积为0.06 厘米2 的均匀竹签等材料制成了一个质量为60 克、高为50 厘米的三棱柱形承重塔,(总共只有 3 根竹签与地面接触,g 取10 牛/千克) 。

求:(1)把放在地面上的 3 千克物体放到承重塔上时至少需要做多少功?
2. (宁波卷)2022年年5 月15 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m 栏比赛中,刘翔首次采用七步上栏技术,并以
13.07s 获得冠军,创造了该项目今年世界最好成绩! (2)若体重为87kg 的刘翔在跨栏时重心上升了0.32m,则他每跨过一个栏需要克服重力做功________J。

(g 取10N/kg) 3.(嘉舟卷)5 月19 日上午,装载着两台大型桥吊的“振华23 号”轮在舟山大浦口码头靠岸。

这两台桥吊将是舟山港起吊速度最快、起重量最大、外伸距最长的集装箱桥吊,将大大提高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

(g=10N/kg) (1)桥吊一次最多能起吊65 吨的货物,65 吨货物的重力为多大?(2)若将65 吨的货物竖直吊起20 米,用时20 秒,则桥吊对货物做了多少功?功率有多大?
4.(绍兴卷)学校新近买了30 套总质量为300 千克的实验器材,每套一箱。

实验员需要把这批实验器材搬运到15 米高的实验室。

(1)该实验员在搬运中,对实验器材总共做功__________焦;5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2)假设他身体可以向外提供的功率P 与所搬运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如图所示,每次他搬起箱子、放下箱子和下楼的
时间t 与所搬运物体的质量m 关系如表所示,那么他搬完全部箱子,且回到开始搬运处,所用最短时间为__________秒(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搬运质量m/kg 时间t/s 10 40 20 60 30 70
5. (衢州卷)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内有一只直径8 米的“青瓷巨
碗” ,内装6 吨“水” 。

在灯光下,青瓷碗内碧波荡漾,伴随着悠扬悦耳的丝竹,游客宛若置身如画江南。

(1) 游客看到碧波荡漾的“水”面,是因为“水”面对灯光的;(2) 围绕“青瓷巨碗”的是一个巨大的环形升降台,游客在升降台上站成一圈,升降台上升后可以同时看到“青瓷巨碗”内的景象。

在某次升降中,升降台把80 名游客匀速升高3 米,若每位游客的质量以60 千克计算,则升降台在这次上升过程中对游客所做的功为焦。

6. (绍兴卷)如图所示为一款塔式起重机,工作电压为380 伏。

当起重机吊起500 千克重物以1 米/秒速度匀速上升20 米时,工作电流是18 安;当起重臂水平旋转,带动重物在8 秒内移动16 米时,工作电流是 5 安。

(1)如果起重臂加长,那么平衡块质量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小”)。

(2)请计算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钢绳对重物所做的功和起重机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效率(保留小数到0.1%)。

7.(金华卷)在上海世博园“低碳行动”展区展出了一系列高科技展项,其中包括我国自主创新的纯电动汽车。

该汽车充足电后,在水平路面进行性能测试,记录如表所示。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
求这次测试中:(1)汽车总行驶时间。

(2)汽车水平牵引力所做的总功(3)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8. (义乌卷)掷实心球是我市初中生体育测试项目之一。

某同学将质量为 2 千克的实心球从地上拿起,用双手举高 2 米后用力抛出,球恰好落在9 分线上。

在举高过程中该同学克服实心球的重力做功__ __ 焦(g 取10 牛/千克) 。

9. (宁波卷)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科和几位同学准备做“比一比谁的功率大”的活动。

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①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上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②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③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10.(杭州卷)氢气可被用作清洁能源,但它的制取、存储和运输都很困难。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糖类制取氢气的新技术,有望解决这几大问题。

以这项技术为基础,未来的氢动力汽车将携带易于存储的糖类,如淀粉,其化学式是(C6H10O5)。

科学
家使用由多种特殊的酶组成的混合物,将淀粉和水转变成CO2 和H2 的混合气体,将CO2 除去后,H2 进入燃料电池产生电力,驱动汽车前进。

燃料箱容量为55 升的汽车可携带约27 千克淀粉和21 千克的水,完全转变,可以产生 4 千克氢气,其余为CO2。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l) 利用该项技术,汽车运动时时的机械能最终由下列哪种能量转化而来 A.化
学能B.太阳能 C.电能D.热能(2)混合物中的酶具有高效性、多样性和性。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3)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淀粉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一辆氢动力汽车正常行驶时,功率是70 千瓦,氢气的热值是1.4×108 焦/千克,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是50%,在阻力不变和不考虑其它能量损耗时,要使该车能正常行驶,汽车每小时至少消耗氢气千克(5)这种技术的实用化,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在汽车中怎样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 就是问题之一。

有人提出了下列:①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②将混合气体通过溶质质量:③在常温下对混合气体加压,使之液化分离(在20℃时,将CO2 加压到5.73×106 Pa,即会液化;氢气在-239. 96℃以上温度时,加高压也不会液化) 。

从实用的角度考虑,理论上你认为哪种方案更适合在氢动力汽车上应用(填序号) 。

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1. (杭州卷)小李的质量为50 千克,可以举起80 千克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 千克,可以举起60 千克的杠铃。

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

比赛结果应是( ) A.小李把小胖拉起B.小胖把小李拉起C.两个都拉不起D.两个都拉起
2. (杭州卷)如图所示,小王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摩擦不计) ,
分别将重力不同的两个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其中Gl G2,则所用的拉力F1 F2(选填“”“”或“=”,其机械教率、) η 1 η 2(填“”“”或“=’。

、)
3. (义乌卷)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

则( ) A、F 甲F 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B、F 甲F 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C、F 甲F 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D、F 甲=F 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 倍
F甲
F乙)
4. (宁波卷)下列所示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A.动滑轮
B.订书机
C.羊角锤
D.镊子
5.(衢州卷)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 为支点,F1 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请完成下列问题:⑴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 的力臂l2; ⑵钓鱼竿属
于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
6. (温州卷)如图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

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7. (台州卷)下列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8. (衢州卷)如图所示为一种树木扶正器。

将扶正器的B 端放在地面上,通过收紧带与树根部C 保持一定距离。

A 端固定在树干上,利用液压装置产生一个推动树干的力,那么,在扶正到如图位置时,树干A 点( ) A.受到沿BA 方向的推力B.受到垂直于AB 方向的推力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C.所受推力的力臂为AB D.所受推力的力臂为BC
9. (绍兴卷)如图,用测力计将长杆一端A 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1;同理,用测力计将长杆的另一端B 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2。

则长杆的重力是(测力计保持竖直向上)( )
A.(F1+F2)/2
B.F1+F2
C.F1/F2
D.F1×F2
10.(金华卷)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

比较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安装的都是动滑轮,都能省力C.甲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B.甲、乙安装的都是定滑轮,都不能省力D.乙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11. (义乌卷)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硬棒(质量可忽略不计) 、细线、若干已知重力的物体、刻度尺等器材来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如图所示,在C 处挂一待测物体B,当重为8 牛的物体
A 挂在D 处时,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刻度尺测得OC 为
6 厘米,OD 为18 厘米。

(1)此时物体B 的重力是多少牛?(2)保持O 点位置和物体A 的重力不变,在C 处挂上不同重力的物体,移动物体A 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分别在OE 上标出相应的重力值所对应的刻度,就制成了一根能直接读出待测物体重力的杠杆。

问该杠杆的刻度是否均匀?请说明理由。

12. (台州卷)过山车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它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科学原理。

六一节小柯第一次乘坐过山车。

(1)小柯坐在过山车上,感到天旋地转,这时他是以作为参照物的。

(2)过山车的设计者通过计算受力因子,来衡量座椅施加给游客的力,让这些力既使游客感到刺激又不会受伤。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
小柯同学的质量为50 千克,当他坐在过山车上行驶到轨道
底部时,受力因子为2,如果此时他与座椅的接触面积为500 厘米2,求此时他对座椅的压强。

取10 牛/10 千克) (g
(3)开始时,过山车车厢需先被机械装置推上坡顶。

小柯同学坐完过山车后,向管理员了解到如图所示
的一组数据。

请你帮助小柯计算一下,整列车厢从底端被推到斜坡顶端时推力所做的功。

(不计车厢的长度)
13. (温州卷)为了验证空气有质量,小明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一)取一支轻质、粗细均匀的直木条,用刻度尺确定其中点,用细线将其悬挂,静止后直木条恰好保持水平平衡。

(二)将A、B 两个质量相等的未充气的气球挂在直木条的两端,静止后直木条恰好保持水平平衡(如图甲) 。

(三)将A 气球拿下,给它充足空气后再挂上,结果A 气球一端下沉(如图乙) 。

(1)小白重复上述实验,在步骤(三)中出现小失误,把充气的
A 气球挂上,静止后直木条仍能保持水平平衡。

查找原因后发现A 气球的悬挂点不在原位置,于是他将 A 气球向移到原位置,结果A 气球端下沉。

两人得出结论:空气有质量。

(2)步骤(三)后,小明认为,在
B 气球悬挂处增挂固体使直木条重新保持水平平衡,所增挂固体的质量就是 A 气球中空气的质量。

实际上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是充气气球的体积较大,受到空气的影响较大,所以A 气球中空气的质量并不等于所增挂物体的质量。

14. (宁波卷)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因汽车脚垫和油门踏板
问题引发了召回事件,其中油门踏板是一种类(填“杠杆”或“斜面”)简单机械。

请你再举一例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15. (嘉兴卷)为了寻找“手臂上的杠杆”做了如下实验,小明右手拿着书,先让手下垂,左手掌贴着右上臂的前部(肱二头肌),将右下臂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他感觉到右上臂的肱二头肌越来越紧张。

请你结合如图所示,利用杠杆原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16. (杭州卷)某人用100 牛的力提起了350 牛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 ) A.一个定滑轮B.一个动滑轮. 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D.一支杠杆17. (杭州卷)如图,长为3 米的匀质平板的中点能绕固定的支点转动,平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 在板上站两个小孩。

已知20 千克的甲小孩位于板的中点,30 千克的乙小孩位板的左端。

现两个小孩均以0.1 米/秒的速度同时向右慢慢移动,秒时间后平板开始转动;乙小孩在这一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为瓦。

(g=10 牛/千克)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1. (义乌卷)我们在乘坐观光电梯匀速下降过程中人的机械能变”。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
2.(衢州卷) 科学中不易直接测量的变量可以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量进行研究。

请分析回答:⑵在“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
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
图乙所示) ,将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通过比较同一木块被小钢球推动后钢球刚滚到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可判断出小
3. (嘉舟卷)请分析以下两个有关能量形式的问题。

(1)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强弩之末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

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 有关。

(2) 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罐就会运动起来,这是因为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能。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
4. (金丽卷)小华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A B
A

乙A (第32 题图)
实验甲: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 处和B 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实验乙: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 A 处开始向
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1)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用(2)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图。

(填“甲”“乙” 、) 。

(3)这个实验中,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

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

(填编号) ①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②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③用酚酞试液滴入溶液变红色来判断溶液呈碱性5. (温州卷)2022年年5 月,全国蹦床锦标赛在温州举行。

比赛中,当运动员从蹦床上起跳后,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 ) 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C.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6. (杭州卷)下列实验现象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知识点梳理及精选习题、中考真题训练
中小学课外辅导A.甲图中,纸片会靠拢,是因为吹气时两纸片间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B.乙图中,滚摆上升时,滚摆的势能转化为滚摆的动能C.丙图中,右指感觉疼,是因为右指受到的压力更大 D.丁图中,罩内传出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电铃振动逐渐变弱第五节物体的内能1. (杭州卷)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

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

如图所示,
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

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

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
分的质量只有0.25 克。

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 秒,弓长为s=0. 25 米,人拉弓的力为16 牛顿,木头比热C=2× 103 焦/(千克℃) ,室温为20℃。

问:(1) 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2) 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 1 秒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 (3) 请你估算用多长时间才能使木棒燃烧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