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养池塘水质管理及改良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分析精养池塘水质管理中pH 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关键性理化因子过低或过高的危害,总结水质恶化的简易判断方法,同时提出了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手段进行水质改良的方法。

关键词精养池塘;水质管理;理化指标;改良措施中图分类号S96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5-0250-01
精养池塘水质管理及改良技术措施
刘长有
李改娟杨炳坤*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33)
池塘精养快速发展,大量使用商品饲料,残饵碎屑和鱼类排泄物积累,分解导致底泥和水中营养盐、有机物浓度升高,透明度下降,使养殖环境严重污染,破坏池塘原有生态平衡;养殖对象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下降。

能否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来处理养殖废水,控制池塘养殖的自身污染和环境污染,对水产养殖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精养池塘水质管理的关键点1.1pH 值
鱼类适宜生长pH 值范围为7.0~8.5,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繁殖,甚至引起鱼类死亡。

鱼类在pH 值高于9.0的水体里生活,会发生碱中毒,导致鱼体分泌大量黏液,影响鱼类呼吸,使鱼窒息死亡。

在pH 值低于5的水体中,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引起缺氧,呼吸困难,摄食量降低,饲料消化费降低,生长缓慢。

1.2溶解氧
通常情况下,水质溶氧量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水质肥、活、爽的特性,溶氧量较高时鱼类生长旺盛,饲料较容易吸收。

对于鱼类生长旺盛期,若水中溶氧量低于4mg/L 时,鱼的生理活动就会受抑制。

当溶氧量为1.7~2.3mg/L 时,多种鱼类将出现不良反应。

当水质重度恶化,溶氧含量低至2mg/L 以下的时候,鱼类生理生态活动发生紊乱,引起窒息死亡。

水中溶解氧过高会引起鱼虾患气泡病[1-2]。

1.3氨氮
鱼类的饲料、排泄物以及动植物体的遗骸经过分解或化学反应会产生氨氮,氨氮在水中以氨(NH 3)和铵(NH 4+)2种形态存在,铵对鱼类无毒性,而非离子氨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因此对鱼类来说毒性较强,非离子氨可通过鱼类的鳃或者皮膜侵入到鱼体内部,提升体内血液和组织液中氨的浓度,从而严重影响血液的载氧能力,同时还会升高血液的pH 值,影响体内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工作,直接损伤组织机能、引起代谢失常。

因血液中氨浓度的升高,影响内脏器官
皮膜的通透性,带来充血现象,表现的症状与出血性败血症类似,严重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1]。

1.4亚硝酸盐
如果在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受到阻碍,则会造成中间产物亚硝酸盐不断积累的问题,当亚硝酸盐浓度达到一定
程度的时候,将会出现鱼虾体内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这样将直接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

养殖水中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 以下。

2精养池塘水质恶化主要特征
施肥过量或未经清塘处理,耐肥性蓝绿藻过量繁殖,当池塘表面长出大量的蓝绿色漂浮物,且不能被鱼类所食用,则说明水质已经开始恶化。

池塘水质恶化是一个循序渐进、恶性循环的过程,水质恶化初期,由于过多未经发酵的有机肥不能全部分解而沉积在池塘底部,加之低温难以分解,久而久之使得蓝绿藻生长所需营养不足,进而丧失活力而大量死亡,水体逐渐变成灰黄色,形成“臭清水”。

水质恶化中期,随着生活污水以及过剩有机肥的不断投灌,大量蓝绿藻迅速繁殖,由于养分不足,很快失去活力,进而死亡,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水体逐渐呈现暗绿色,水质进一步恶化,形成“死水”,为暴发性鱼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水质恶化后期,水体转为黑褐色,此时池塘几乎丧失了生产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池底腐殖质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气味恶臭,鱼类完全无法生存。

3水质改良的主要技术方法3.1科学配制投喂饲料
饲料是养殖水体中氮的主要来源,以鱼需要量和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为基础,科学配制符合鱼体需要的配合饲料;提高饲料中氨基酸和磷利用率,降解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氮排泄量[3-4]。

3.2物理增氧
物理增氧主要是指通过增氧机进行增氧,物理增氧的好处除了为鱼类提供生长所需的氧气,还可以增加水中氧含量,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进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3补充新鲜水源
为了保持池塘内水质清新,应当经常向池塘内灌注新鲜水源以改良其中的水质。

抽去池塘底层水,加注低氨氮好水,加大换水量,是改良水质的有效办法[5]。

3.4施用斜发沸石
沸石是一种具有较强吸附性的孔状铝硅酸盐,将其放入池塘中,能够有效吸附有毒代谢物,但其吸附能力也有一定极限,待施用一段时间吸附能力明显下降时,可以通过将沸石放入高浓度盐水中恢复其吸附能力。

3.5施用生石灰
选用生石灰是因为其遇水会形成氢氧化钙,进而与二
(下转第254页)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46-29)。

作者简介刘长有(1968-),男,吉林长春人,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6-07-05
250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248页)
班、送技术到塘口等方式,结合渔业科技入户等项目的实施,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快小龙虾的养殖及病害防治等技术的普及。

最后,通过打造品牌,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小龙虾产业化的根本出路,也是保护小龙虾资源的有效措施。

各地政府要主动出击、未雨绸缪,由政府或企业集团组织育种、养殖、流通、加工等环节的专家和代表,编制小龙虾育种、养殖、加工包装、流通到消费等各环节的标准,向市场提供标准化、安全卫生的美味食品[4]。

3结语
小龙虾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小龙虾产业的历史很短,在市场需求量节节攀升,小龙虾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和淡水养殖的主推品种。

在此情况下,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应紧密结合,加大良种选育和优质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建设力度,有效保护好小龙虾资源。

4参考文献
[1]周鑫.淡水小龙虾高效养殖模式攻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2]占家智,羊茜.小龙虾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5.
[3]陆剑锋,赖年悦,成永旭.淡水小龙虾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其开发价
值[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10):47-48.
[4]吴启柏.潜江市小龙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 2012.
(上接第249页)
养殖的生态效益和减轻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性。

其中,鱼、虾、贝混养模式以低放养密度、低投饵量,进行无污染生态养殖,其养殖成本低、养殖病害减少,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产品质量,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在本次养殖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重大的养殖病害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翡翠贻贝摄食水中浮游生物和碎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水质;南美白对虾可以摄食部分鱼类残饵,从而改善底层水质;青石斑鱼可以摄食一些活力不好或者生病的南美白对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害的传播。

鱼、虾、贝三者互利共生,可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减少养殖病害,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6参考文献
[1]张汉华,杨渡远,黄国光,等.大亚湾翡翠贻贝增养殖技术及效果的研
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7(2):28-35.
[2]刘赤志.浮吊式养殖翡翠贻贝技术[J].中国水产,1992(9):33.
[3]申玉春,熊邦喜,王辉,等.虾—鱼—贝—藻养殖结构优化试验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2007(1):30-38.
[4]邵锦淑.虾池双茬菲律宾蛤仔和对虾、褐蓝子鱼混养实验研究[J].福
建水产,2007(4):17-19.
(上接第250页)
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具有澄清水质的功效,使得水质透明度增加,增加水溶氧量,提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此外,因碳酸钙结构松散,有效改善了池底通气条件,且对pH值的保持具有稳定效果,更加利于鱼类的生长。

3.6利用有益微生物改良水质
光合细菌营养价值高,净化水质能力强,具有增强动物抗病力功能。

光合细菌可以将鱼类的排泄物以及过剩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产生氨基酸、有机酸、氨等,进而以此为基质,加以利用,既净化水质,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EM菌制剂由5科10属80余种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包括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等[2]。

EM具有提高水质质量、增强抗病能
力、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功效,此外,其对除臭去污也有良好效果。

EM可以经过经固氮、光合等一系列动作降低水体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

此外,EM能够有效促进鱼虾对饵料的消化吸收,同时抑制大肠杆菌活动,降低排泄物中氨氮的含量,对净化水质、鱼类生长起到良好促进作用[2]。

3.7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由于水生植物种类繁多,且众多水生植物都有一定的净化水质的能力,净化能力排序如下,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槐叶萍>细绿萍。

其中,水葫芦净化能力较强,通常是一般植物的5倍左右,且对氮磷具有较强的耐性,对BOD、COD的降解能力较强,且对部分重金属(铜、锌、铅、砷、镉等)也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

3.8利用滤食性动物清除水中悬浮颗粒
池塘中的藻类、有机质,以及原生动物等均可以被河蚌食用,且部分浮游生物可以被其滤食、消化和吸收。

河蚌可以充当过滤器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在池塘中同时养殖河蚌以净化水质,为鱼类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河蚌多生活在池塘底部,不存在与鱼类争食的问题,不但最大限度利用水体资源,而且达到净化水质目的。

4参考文献
[1]李海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苏州重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
南京:河海大学,2007.
[2]刘革,李月红,张东鸣,等.微生态制剂与养殖水体的水质改良[J].中
国水产,2004(12):50-51.
[3]汪燕玲.几种有益微生物及其对水质的改良作用[J].渔业现代化,2004
(4):29-30.
[4]邰永芬.北方池塘水质改良技术措施[J].黑龙江水产,2015(1):3-5.
[5]宋德春.池塘水质改良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3(14):33-36.
免疫结束后对各种用具消毒处理。

畜禽免疫后1~2d内经常出现一些异常反应。

如畜禽出现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发热、局部红肿等,个别出现过敏反应,过敏严重的不及时抢救可能造成死亡,因此在疫苗接种前预先准备好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物。

对已接种畜禽仔细观察畜禽状态,对于采食减少、发热、红肿的畜禽一般1~3d可自愈,不必治疗;一旦发现有过敏反应的畜禽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在夏季进行免疫接种时最好早上或夜间进行,并将稀释的疫苗放在冷藏箱内,防止疫苗失效。

一次免疫结束后,随时做好免疫时间、疫苗品种、剂量、畜禽品种数量、疫苗生产日期、厂家、批号等的登记,对免疫途径、免疫后畜禽有什么反应,如何调整消毒措施等建立免疫档案,以此为调查提供依据。

3参考文献
[1]曾孝元.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调查及应对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4):98-99.
[2]王承荣.农村散养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探讨及对策[J].畜禽业,2013 (4):10-11.
[3]周剑飞,王龙华,严东清,等.农村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现
代农业科技,2013(12):235-236.
[4]李文昌.浅析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 (12):67-68.
[5]邵登富,郑海鹏,惠重庆,等.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畜
牧兽医杂志,2004(3):53-54.
254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