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3月)模拟大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3月)模拟大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
B . 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
C . 电影剪辑大师傅正义老人碌碌终生,荣获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D . 从贵宾通道出来的姚明在身边保镖的簇拥下显得鹤立鸡群,十分惹眼。
2. (2分) (2017七下·无锡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 今年五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C . 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长沙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D . 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9九上·昭通期末) 根据提示填空。
(1)力尽不知热,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2) ________ 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
(4)《醉花阴》一词中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思念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刘方平在《月夜》中以“________,________”暗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4. (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飘(yì)________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里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
徐缓(yōu)________扬、如歌如诉的琴声,轻轻(kòu)________击听者的心,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cháng)________徉,在这些故事中飘飞……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5. (5分)(2020·河池模拟) 有时,遇见一个人或遭遇一件事情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命运是否能印证这个说法?请任选一例加以分析。
①孙悟空(《西游记》)②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③简·爱(《简·爱》)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
6. (8分) (2020七下·襄阳月考)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卖蒜叟》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陈康肃公善射 ________
②旁睨而挪揄之 ________
③久而不去 ________
④卒不肯告人姓氏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节奏。
(划两处)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4)理解文章,回答问题。
①甲文作者详写卖油翁“酌油”情节的原因是什么?
②乙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5)甲乙两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两个故事中分别得到的启示。
7. (12分)(2019·沈阳)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
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 . 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 . 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 . 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8. (9分)(2020·温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是冬天
萧红
窗前的大雪白绒一般,没有停地在落,整天没有停。
我去年受冻的脚完全好起来,可是今年没有冻,壁炉着得呼呼发响,时时起着木柈的小炸音;玻璃窗简直就没被冰霜蔽住;柈子不像去年摆在窗前,而是装满了柈子房的。
我们决定非回国①不可。
每次到书店去,一本杂志也没有,至于别的书,那还是三年前摆在玻璃窗里退了色的旧书。
非去不可,非走不可。
遇到朋友,我们就问:
“海上几月里浪小?小海船是怎样晕法?……”因为我们都没航过海,海船那样大,在图画上看见也是害怕,所以一经过“万国车票公司”的窗前,必须要停住许多时候,要看窗子里立着的大图画,我们计算着这海船有多么高啊!都说海上无风三尺浪,我在玻璃上就用手去量,看海船有海浪的几倍高?结果那太差远了!海船的高度等于海浪的二十倍。
我说海船六丈高。
A.“哪有六丈?”郎华反对我,他又量量:“哼!可不是吗!
差不多……海浪三尺,船高是二十三尺。
”
也有时因为我反复着说:“有那么高吗?没有吧!也许有!”
郎华听了就生起气了,因为海船的事差不多在街上就吵架……
可是朋友们不知道我们要走。
有一天,我们在胖朋友家里举起酒杯的时候,嘴里吃着烧鸡的时候,郎华要说,我不叫他说,可是到底说了。
“走了好!我看你早就该走!”以前胖朋友常这样说,“郎华,你走吧!我给你们对付点路费。
我天天在××科里边听着问案子。
皮鞭子打得那个响!哎,走吧!我想要是我的朋友也弄去……那声音可怎么听?我一看那行人,我就想到你……”
老秦来了,他是穿着一件崭新的外套,看起来帽子也是新的,不过没有问他,他自己先说:“你们看我穿新外套了吧?非去上海不可,忙着做了两件衣裳,好去进当铺,卖破烂,新的也值几个钱……”
听了这话,我们很高兴,想不说也不可能:“我们也走,非走不可,在这个地方等着活剥皮吗?”郎华说完了就笑了:
B.“你什么时候走?”
“那么你们呢?”
“我们没有一定。
”
“走就五六月走,海上浪小……”
“那么我们一同走吧!”
老秦并不认为我们是真话,大家随便说了不少关于走的事情,怎样走法呢?怕路上检查,怕路上盘问,到上海什么朋友也没有,又没有钱。
说得高兴起来,逼真了!带着幻想了!老秦是到过上海的,他说四马路怎样怎样!他说上海的穷是怎样的穷法……
他走了以后,雪还没有停。
我把火炉又放进一块木柈去。
又到烧晚饭的时间了!我想一想去年,想一想今年,看一看自己的手骨节胀大了一点,个子还是这么高,还是这么瘦……这房子我看得太熟了,至于墙上或是棚顶有几个多余的钉子,我都知道。
郎华呢?没有瘦胖,他是照旧,从我认识他那时候起,他就是那样,颧骨很高,眼睛小,嘴大,鼻子是一条柱。
“我们吃什么饭呢?吃面或是饭?”
居然我们有米有面了,这和去年不同,忽然那些回想牵住了我……借到两角钱或一角钱……空手他跑回来……抱着新棉袍去进当铺。
我想到我冻伤的脚,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脚。
于是又想到柈子,那样多的柈子,烧吧!
我就又去搬了木柈进来。
“关上门啊!冷啊!”郎华嚷着。
他仍把两手插在裤袋,在地上打转;一说到关于走,他不住地打转,转起半点钟来也是常常的事。
秋天,我们已经装起电灯了。
我在灯下抄自己的稿子。
郎华又跑出去,他是跑出去玩,这可和去年不同,今年他不到外面当家庭教师了。
注:①(回国)日本侵占东三省之后,成立伪满洲国,当时哈尔滨属“满洲国”,因此离开哈尔滨到关里,等于是从满洲国回中国。
(1)文章多次写“非走不可”,“我”为什么非走不可?根据内容,简述原因。
(2)文章运用大量对话,这样的呈现方式有何妙处?结合A、B两处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3)朗读“这房子我看得太熟了,至于墙上或是棚顶有几个多余的钉子,我都知道”时,重音应落在哪部分?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4)文章主要围绕“非走不可”展开叙述,却为什么以《又是冬天》为题?小欧不太理解。
请你联系散文阅读经验,结合内容,向他简要说明。
9. (20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槐花飘香
申琳
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
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
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槐花香,香在枝头。
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
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
“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
“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槐花香,香在嘴里。
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
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
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
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
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
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
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
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
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槐花香,香在田间。
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
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
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
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
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
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8日12版)
(1)文章围绕槐花飘香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3)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行文的?
(4)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文中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作者的童年充满槐花香的味道,你的童年味道是怎样的呢?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剪报》里有这样一段话:“人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走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
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
请你选取其中的一点,结合你的人生体验,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章立意来自材料。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章中不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1. (15分)名著阅读。
(1)《水浒传》中,作者给人物所起的绰号,大多极具艺术特色:一个郑姓屠夫绰号“镇关西”,喻示他欺行霸市、为非作歹,这为后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发展服务,从而突出了鲁达① 的品质;吴用绰号“智多星”,喻示他足智多谋,② (事件)就足以表现他的这一特点;张顺绰号“浪里白跳”,喻示③ (特长),他也因此成为梁山水寨的水军副都督。
(2)章回小说中的回目是对该回内容的概述。
下面是《水浒》回目中的几个句子,请任选一句,依据施耐庵《水浒》的内容,将所选句子扩展成一段故事简介。
(不少于50字)
①景阳冈武松打虎②武松斗杀西门庆③林冲棒打洪教头
④林冲雪夜上梁山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⑥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1、
3-2、
3-3、
3-4、
3-5、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4-1、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5-1、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八、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1-1、
11-2、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