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康复效
果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此次的实验主要了解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
功能恢复是否有影响。

方法:选取章丘区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19年12月收
治的60位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1个月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各30名,两组均同时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步行训练,观察
组则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主要针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治疗效果,平
衡能力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下肢Fug1-Meyer (FMA)评分、Berg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实验组的治疗总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康复效果好,结果
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在多方面都
要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

说明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
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下肢功能恢复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

据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
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1],我国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向明显,40岁以上人
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为1242万,病后存活人群中的70%—80%留有不同程度
的残疾。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章丘区人民医院选取的60名脑卒中患者进行病例分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两组,对照组30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
龄(60.5±10.8)岁;脑梗死26例,脑出血4例;左侧偏瘫11例,右侧偏瘫19例。

观察组30人,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1.1±9.8)岁;脑梗死23例,脑出血7例;左侧偏瘫9例,右侧偏瘫21例。

对照组接受常
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上述基础上增加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治疗前两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性、病程、及偏瘫侧别方面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

1.2纳入标准
(1)根据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或核磁共振(MRI) 确诊的患者;(2)初发脑卒中
后偏瘫患者;(3)病程1个月内的患者;(4)意识清醒;(5)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6)生命体征稳定;(7)有文化水平,听得懂口令。

1.3排除标准
(1)生命体征不稳定者;(2)骨折或骨折未愈合者;(3)听力,认知严重障碍;(4)严
重心脏病或高血压危象,严重动脉压升高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1)站立床训练,调整到患者能承受的角度,2 次/天,30min/次;(2)良肢位摆放,1~2个小时变换一次体位;(3)肢体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桥式运动、转移训练、平衡训练等每天由同一位治疗师进行,1
次/天,40min/次;(4)日常生活功能训练
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这项康复项目,
训练时间为1次/天,30min/次,5天/周,做8周。

1.5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由同一治疗师进行评估记录。

分析两组患者步
行能力情况,采用量表进行评估。

Holden步行功能分类来评定患者的步行能力;
简式Fug1-Meyer (FMA)运动量表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能力;运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7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学描述。

将两组间差异选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治疗前后组内差异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


显著性差异标准为P>0.05,若P<0.05说明治疗前后各参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非参数采用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周后,两组治疗前后下肢Fug1-Meyer (FMA)评分、Berg评分均高于治疗前,Holden步行功能恢复也要比实验前效果好。

实验组的治疗总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
康复效果好,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患病后多呈现出偏瘫步态,是因为患者在行走时膝关节屈曲不足,骨
盆向后收缩,导致患侧髋关节上提,下肢外旋和外展划圈的异常动作产生,同时
还伴有足内翻,跖屈的发生,这些异常模式的发生使患者患侧下肢不能正常支撑
自身的重量。

减重平板训练就是一种提供动态的训练方法,根据特定的任务,让
脑卒中患者在减重状态下被迫在运动平板上行走,促进神经可塑性,让神经建立
新的传递通路,修复受损的区域,使患者重新获得运动功能,改善患者偏瘫步态,提高步行能力[2]。

两组进行康复训练后,在运动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实验组
的下肢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效果更加明显。

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与平衡能力有关[3],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控制站立
及躯干姿势的能力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平衡功能障碍,无法调节身体的平衡感觉。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根据本次的实验来看,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在诸多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
康复训练,尤其是在步行方面更加显著,通过悬吊减轻患者下肢的负重,使患者
能够在早期开始训练行走,克服患者的恐惧心理,循序渐进让患者逐渐适应,帮
助患者树立信心。

更是把肌张力的恢复和关节的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早期的介入,对患者进行强制性训练更容易纠正异常的步态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刘建民,杨弋,等.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
防治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v.34;No.248,6-20.
[2] 卢君慧.早期运动再学习技术对卒中后抑郁症预防作用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v.33,28-29.
[3]林梅琴,饶婷,涂幼雪,等.脑卒中后平衡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及跌倒效能的相关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7,v.48;No.313,7-9.
[4]沈哲.吞咽治疗仪联合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
旬刊),2020,27(03):22-24.
[5]魏妍妍,王慧灵.表面肌电技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评估中的应用[J].按摩与
康复医学,2020,11(05):24-26.
[6]骆丽敏,邓国敏,冯利勉.吞咽治疗仪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对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
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03):715-717.
作者简介:宁婉玉,女,汉,本科。

通讯作者(指导老师):程敏山东协和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