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________。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观看投影;各式各样的机械运动展示,思考规律
回答:1、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猎豹奔跑,蜗牛爬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2、了解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思想,形成在比较中才可进行定义的认识。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对物体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没有形成系统,没有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可以举例子列举身边的机械运动。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对自然界的本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表现、静止都是相对的这一概念认识不清,他们的错误观点是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重点:参照物的意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
难点: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不同参照物下的比较与确认。教源自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新课导入、情境展示:
(观看幻灯片)一战的时候,有个法国的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看见面前有个“小虫”在飞,伸手把它抓住了,发现竟然是颗德国的子弹。
观看幻灯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老师再对重点知识进行点拨,因此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创设法、分组探究法、启发讨论法主要通过学生列举我们身边熟悉的物体的运动,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以及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五、教具分析:电脑、投影仪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
3、多元互动
找同学回答自主学习中的四个问题
回答自主学习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
一、机械运动
展示十字路口摄像头拍摄的两幅图像分析7辆汽车位置变化,引入概念
问题:1、物体发生什么变化时我们可以认为发生了机械运动?
2、你能列举哪些机械运动的例子?
二、参照物
【问题】在飞驰的汽车上为什么司机说乘客没有做机械运动,而路旁的小朋友却说乘客在做机械运动呢?,这是不是相矛盾呢?
【讨论】司机说乘客静止是因为乘客相对于司机的位置没有改变,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是因为乘客相对于小朋友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可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所选参考的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判断而出的。
【总结】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机械运动的普遍性,会列举身边的机械运动。
2、 理解参照物的意义,知道只有确定了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形式。
3、 明确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 找到通常描述的简单运动的参照物。
2、 对一个物体的运动,换用不同的参照物去分析说明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在自然界的本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表现、静止都是相对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中勾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机械运动,生活中哪些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3)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吗?
(4)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吗?
自己阅读课本,并将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勾画出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熟悉本节所讲的内容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
【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结合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原理解释下列物体既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上台展示)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对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而言,参照物的选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却并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叙述严密,说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加以参照物。如果没加,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言的。
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就是因为平时我们判断某个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了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我们叫做参照物。
学生讨论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观看讨论
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展示
学生思考作答
了解机械运动,需要有最简单最基本的特征,形成知识基础
研究问题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
体会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化多角度看问题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科目:物理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本节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怎样描述运动,本节课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它却深远的影响了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运动的学习,是物理学科中最基础的知识,因此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展示】空中加油机;。
【图片展示1】电梯的起降。
【图片展示2】联合收割机。
【图片展示3】地球同步卫星。
【类比】1.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
3、 反馈达标
(1)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表明。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观看投影;各式各样的机械运动展示,思考规律
回答:1、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猎豹奔跑,蜗牛爬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2、了解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思想,形成在比较中才可进行定义的认识。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对物体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没有形成系统,没有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可以举例子列举身边的机械运动。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对自然界的本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表现、静止都是相对的这一概念认识不清,他们的错误观点是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重点:参照物的意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
难点: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不同参照物下的比较与确认。教源自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新课导入、情境展示:
(观看幻灯片)一战的时候,有个法国的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看见面前有个“小虫”在飞,伸手把它抓住了,发现竟然是颗德国的子弹。
观看幻灯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老师再对重点知识进行点拨,因此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创设法、分组探究法、启发讨论法主要通过学生列举我们身边熟悉的物体的运动,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以及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五、教具分析:电脑、投影仪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
3、多元互动
找同学回答自主学习中的四个问题
回答自主学习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
一、机械运动
展示十字路口摄像头拍摄的两幅图像分析7辆汽车位置变化,引入概念
问题:1、物体发生什么变化时我们可以认为发生了机械运动?
2、你能列举哪些机械运动的例子?
二、参照物
【问题】在飞驰的汽车上为什么司机说乘客没有做机械运动,而路旁的小朋友却说乘客在做机械运动呢?,这是不是相矛盾呢?
【讨论】司机说乘客静止是因为乘客相对于司机的位置没有改变,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是因为乘客相对于小朋友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可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所选参考的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判断而出的。
【总结】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机械运动的普遍性,会列举身边的机械运动。
2、 理解参照物的意义,知道只有确定了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形式。
3、 明确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 找到通常描述的简单运动的参照物。
2、 对一个物体的运动,换用不同的参照物去分析说明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在自然界的本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表现、静止都是相对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中勾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机械运动,生活中哪些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3)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吗?
(4)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吗?
自己阅读课本,并将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勾画出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熟悉本节所讲的内容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
【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结合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原理解释下列物体既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上台展示)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对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而言,参照物的选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却并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叙述严密,说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加以参照物。如果没加,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言的。
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就是因为平时我们判断某个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了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我们叫做参照物。
学生讨论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观看讨论
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展示
学生思考作答
了解机械运动,需要有最简单最基本的特征,形成知识基础
研究问题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
体会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化多角度看问题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科目:物理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本节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怎样描述运动,本节课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它却深远的影响了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运动的学习,是物理学科中最基础的知识,因此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展示】空中加油机;。
【图片展示1】电梯的起降。
【图片展示2】联合收割机。
【图片展示3】地球同步卫星。
【类比】1.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
3、 反馈达标
(1)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