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陶渊明翻译】陶渊明饮酒的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陶渊明翻译】陶渊明饮酒的翻译
《饮酒20首》中最闻名的一首为第五首《饮酒·结庐在人境》,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陶渊明)饮酒的翻译,盼望大家喜爱。

饮酒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想请教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宁静了。

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观察了庐山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

这里面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
言表达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及创作的背景
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

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

其次年又攻克长安。

长安经过百年沧桑,最终被晋军收复。

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

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

他想当皇上,当今的皇上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

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成天为这件事哀痛郁悒。

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绚烂,照射家邦。

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他又想一切都在进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为这些事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

他熟悉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当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或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其次天糊涂后,再修改润色。

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伴侣帮忙整理抄录。

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序言是: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出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突然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乐尔。

其一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方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一只惶惶担心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

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

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愿远去。

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

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

我像这只飞鸟一样,终于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其二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

但寒冬到来,万木凋零,
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

要学习松树的风格,为人品行要坚贞,要高尚。

青松在东园,杂树没其姿。

等到严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直立。

当松树许多连成林时,这种品质不被人看重。

孤松挺立,人才称奇。

独自饮酒,时复远望。

想到自己这一生,似乎在梦幻里。

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
其三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三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这首诗是说三代以来,人们是非不分,只是顺应时势随声附和。

要与世俗背驰,要追随秦时夏黄公,绮里季等在商山隐居的四隐士,避世隐居。

世上人们的行为有千万种,谁知怎么叫是,怎么叫非?有些人只简洁粗略的从事情表面看是非,就随着别人表示赞誉或诋毁。

夏商周三代以来,这种事情许多,但豁达之士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

世俗中愚妄之辈咄咄逼人,但自己不能雷同,决计归隐。

其四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这首诗写饮酒食菊,远离世情。

世情既远,就可以怡然得意。

秋天是菊花最佳的时候。

带着露水,采菊浸酒而饮,菊香和酒香融为一体,极佳。

屈原《(离骚)》中说:“朝食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由于菊为傲霜之品,所以食菊能修身自洁。

饮此忘忧之酒,使感情更加超凡脱俗。

虽说是对菊独酌,但兴致非常身高,饮之不足。

太阳落山,群动皆息,飞鸟归林。

我在东窗下长啸一声,?且舒怀。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

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吵闹。

这是由于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犹如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

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闲得意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

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

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其六
早晨闻扣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繿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行回!”
这首诗假托田父与自己的问答,来表示终身归隐的坚决态度,以答复那些好心劝他出仕的人。

早晨闻见扣门声,没等穿好衣裳就跑着去开,原来是好心的老农,提着酒,打远来问候我,劝慰我,怀疑我的所作所为不和时宜,违反世俗。

田父说:“破衣茅屋,不是高栖之地,整个社会都崇尚同流合污,盼望你也能随波逐流。

屈原在《楚辞渔父》中说:‘世人皆浊,何不汩其泥而扬其波?’”
诗人回答田父说:“深感父老好心相劝,但自己的天性很少能与人和谐全都。

重返仕途诚然是可以学的,但违反自己的本性去做,岂非糊涂!暂且一起欢饮吧,我的车驾不行能返回。

归隐的决心已定,再说也没用。


其七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这首诗把醉者醒者加以比较,认为醒者拘与世俗之见,显得愚钝可怜;醉者能勘破虚伪,倒见出他的糊涂。

说明世事昏昏,不堪闻问,只好用沉饮迷醉,以示愤慨。

有二客虽同一居处,但取舍态度完全不同。

一客常独醉,一客终年醒。

两个人相互讥笑,对方讲的话,谁也听不进去。

醒者当心拘谨是多么愚钝,醉者颓然狂放倒比较聪慧。

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说:“醒非真醒而实愚。

醉非真醉而实颖”。

告知那些醉酒的人,日落后应当秉烛夜饮。

其八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愿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感叹自己少年好六经,有济世之志,而世道艰险,淹留无成。

乃安道守贫,隐居躬耕,甘历饥寒之苦,而又孤独没有知己。

少年时很少与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经。

现在已经年岁高了,但学业停滞事业无成。

自己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隐居田园,历尽饥寒之苦。

悲风攻击破屋,前庭长满荒草。

由于饥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
起来,坐待天明。

偏偏晨鸡不愿报晓,夜显更长。

现在已经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为,终将受到掩蔽而无法表白。

诗中的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

据《高土传》记载,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常据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生,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