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同步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同步练习含答案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
1.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吸收了声波
2.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
验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传播需要时间
3. 用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把声音反射回来
B.吸收了声波
C.使鼓面停止振动
D.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4. 在一次综艺节目中,嘉宾和一名聋哑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境.这是利用了()
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可以用手感觉音色
5. 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可以用两种方法使它发声:(1)拿小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关于这两种方法发出声音的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方法(1)中是小棒
B.方法(1)中是瓶中的水
C.方法(2)中是嘴
D.方法(2)中是瓶中的空气柱
6. 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7. 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铅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快速拖过,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1)(2)
B.(2)(3)
C.(2)(4)
D.(3)(4)
8. 下列实验或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B.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C.一个同学轻敲桌底,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D.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悦,发电机的噪声使人心烦意乱
9. 如图是“最美中国人”刘小清老师抓着学生的手贴在自己的咽部让他感受发声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的“啊”这是利用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10. 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B.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上
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
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5分,)
11. 下列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实验是()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B.放在钟罩里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里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C.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同样振动幅度下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
D.把撕碎的纸片放到发声的扬声器上,碎纸片会上下跳动
12. 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
B.声源一定在振动
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
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13. 下列属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A.吹笛子
B.风声、雷声
C.耳朵贴近空瓶口听见的“嗡嗡”声
D.快速将水从瓶内倒出的“噗噗”声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发声体停止振动,则声音停止
D.发声体停止振动,则发声停止
15. 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下列分析原因错误的是()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卷II(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
16. 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尝试了水下发生实验:把小提琴、沙锤、小号、长笛、吉
他等乐器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分别演奏它们,观众在水面上听不到长笛发出的声音.原因是长笛是靠吹入管中的________振动发声的,但在水中,人吹出的空气被
________阻隔,无法进入管内,所以长笛不能在水下发声.
17. 辽篮自落户本溪以来,主场气氛异常火爆。
每当辽篮有精彩的表现时,现场就会
拉响“警报”。
“警报”声是由扬声器的锥形纸盆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传到球员耳中,“警报”声还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激励辽篮战胜对手。
18. 人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蟋蟀的叫声靠的是左右翅________发生的振动.
19. 为不忘国耻,福州市委、市政府在福州沦陷日,组织防空警报演练.市民听到的
警报声是由警报器的发声体产生________发出的.
20. 仲秋的夜晚,皓月当空。
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
沙声。
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________产生的,地上圆形的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实像,它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21. 如图所示,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开口端相对并排放在一起,中间相隔一段距离.用橡皮锤敲击右侧的音叉,使其发声,然后再把橡皮锤压在此音叉上,使它停止
振动,我们会听到左侧的音叉在发声,同时将小球弹起,这个现象称为
________.
22.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________发出了很大
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23. 如图所示,用一个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左边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时,乒乓球被
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
24. 用力敲击音叉,迅速把音叉的一端接触水面,会看到________,以上实验现象说
明________.
25. 你试试能用哪些方法使下面的这些物体发声?
一根棉线或者橡皮筋________;
一个酒杯________;
一个笔帽________.
它们在发声时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
通过上述探究,可能知道声音是________产生的.
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
26. 有一句成语叫“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据说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有一口古钟,经撞击后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浑厚,而且停止撞击后还良久不绝.于是有人得出结论:物体
停止振动仍然能够发声.请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7. 设计出手拍桌子,桌子是否会振动的探索性实验做法.
28.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盆水,轻敲桌面,在你听到声音的同时,你会看到什么?先动
手做一做,再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29. 我们已经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30. 你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产生是由于声源的振动吗?
31.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请举出一个发声体在振
动的事例.
32. 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3. 在音箱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随着音乐的播放,烛焰会随音箱的振动而摇
曳.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请你据此找出相关的声学知识.(要求:至少写出两个)
34.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
35. 阅读文言文《口技》中的一段:
…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
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该文中口技者模仿了大量声音,试找出文中6处口技者模仿所发出的声音和其对应的振动对象.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5分,)
36.(15分) 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
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5分,)
37.(15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乐器之王——钢琴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在17世纪末由克里斯托福里在佛罗伦萨制造.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
钢琴靠手指触键盘,键盘带动着小槌,使槌击弦发音,钢琴的右踏板控制内部的制音
装置,用以控制发音的长短;左踏板根据击弦系统的不同控制琴槌击弦的距离,使琴
槌与琴弦间的距离改变,产生不同强度的乐音.
20世纪末,数字音乐设备的发展促使发明出一种新的钢琴——数码钢琴(电钢琴).这
种钢琴拥有和传统钢琴一样的造型,但是没有传统钢琴上的声学结构,既没有琴弦也
没有共鸣板.数码钢琴的核心是一台电脑,它将从传统钢琴上采样下来的各个音一一
储存在内部存储器中,演奏者按动一个琴键就驱动了一个信号,电脑就将对应的音播
放出来.
(1)88个琴键的全音域是说各个琴弦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因而音域宽广.
(2)制音装置的作用相当于人敲锣时,敲一下立即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不再
发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3)数码钢琴采用了模拟的办法,发出的声音模拟了钢琴的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
1.
【答案】
B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解答】
解:
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
音就消失了.
故选B.
2.
【答案】
A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乒乓球接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解答】
解:
此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开,这样做是
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选A.
3.
【答案】
C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
故选C.
4.
【答案】
B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
解: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相互感知发出“啊”,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
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
【答案】
D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敲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吹瓶口时,振动物体是
空气柱。
【解答】
(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声源是瓶中的空气柱。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
【答案】
D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吹气球时,气球内的气体受气球的限制,气球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也正是因为这样,气球才能吹鼓。
当气球因某种原因爆破,气球内的空气在爆破的一瞬间迅速膨胀,与
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解答】
A、球皮被吹大时,由于球皮发生形变而引起球皮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很小;
B、吹气时,当气被吹进去以后,就会和球内的气发生碰撞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也是很小;
C、破裂时,球皮的形状会立即发生变化,恢复到原状引起振动产生声音,但不是“嘭”的一个大响声;
D、球破裂时,球内的气体冲出来,与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产生声音,发出
巨大的响声。
7.
【答案】
C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发声体的振动,实验方案要显示出发声体的振动.
【解答】
解:(1)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
明真空不能传声.
(2)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3)小号属于管乐器,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是因为控制了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4)“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铅笔在运动,而铅笔是固定在大钟上的,
这也就说明了敲响的大钟也在振动.
故选C.
8.
【答案】
A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入耳处减弱;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4)在物理学上,有规则的振动是乐音,无规则的振动的噪声;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妨
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答】
解:A、二胡能够发出声音,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弦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于是琴声就消失了,所以A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故
A正确;
B、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这是减弱噪声的传播,不是声产生的条件.故B错误;
C、一个同学轻敲桌底,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比在空气中更大的声音,这是声音的传播,不是声产生的条件.故C错误;
D、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乐音和噪声,不是声产
生的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9.
【答案】
A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
解: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根据喉结
的振动,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
的振动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
【答案】
D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根据题目给出的情景判定其物理原理。
A、说话时,会感觉到声带的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可以感觉琴弦在振动;
C、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故C不符合题意;
D、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若把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是验证声音传播
条件的。
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5分)
11.
【答案】
A,D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A,B,C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本身能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音叉、鼓、锣、钢琴、吉他等都是
声源.
【解答】
解:振动的物体都可以发生声音,只是有时缺乏传声的介质或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
内而使我们听不到声音,故A正确;
本身能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严格的说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所以声源一定在
振动,故B正确;
发生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与振动的快慢无关,故C正确;D错误.故选ABC.
13.
【答案】
A,B,C,D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
解:吹笛子、风声、雷声、耳朵贴近空瓶口听见的“嗡嗡”声以及快速将水从瓶内倒出
的“噗噗”声都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故选ABCD.
14.
【答案】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5.
【答案】
A,C,D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解答】
解: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大钟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
会有“余音未绝”;
由此判断选项A、C、D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D.
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
16.
【答案】
空气,水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解答】
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长笛是靠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将长笛放入水中,人吹出的空气被水阻隔,无法进入管内,所以长笛不能在水下发声.
故答案为:空气;水.
17.
【答案】
振动,空气,信息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
(2)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警报”声是由扬声器(喇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到人耳引起人的听觉;“警报”声还可以传递信息,激励辽篮战胜对手。
18.
【答案】
声带,内部空气柱,摩擦
【考点】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过不同的发生体在发声时的发声部位是不同的.
【解答】
解: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笛子发声是靠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蟋蟀叫声是靠左右翅的摩擦发生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声带;内部空气柱;摩擦.
19.
【答案】
振动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
解:报警器的发声体会振动而发出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
20.
【答案】
振动,直线传播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树叶缝隙相当于小孔,地面相当于光屏,光屏上能呈接到的是实像。
【解答】
(1)叶的沙沙声是树叶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大地上圆形的光斑是月亮通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倒立的实像;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故答案为:振动;直线传播。
21.
【答案】
共鸣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当两个发声频率相同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振动,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
【解答】
解:用橡皮锤敲击右侧的音叉,使其发声,然后再把橡皮锤压在此音叉上,使它停止振动,我们会听到左侧的音叉在发声,同时将小球弹起,这个现象称为共鸣.
故答案为:共鸣.
22.
【答案】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3.
【答案】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时发声体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可通过其他现象表现出来.
【解答】
解:本题中音叉正在发声,乒乓球接触后会被弹开,说明了音叉是振动的.
故答案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4.
【答案】
水面溅出许多水花,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溅起的水花可推断出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解答】
解: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能溅起水花,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水面溅出许多水花;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5.
【答案】
张紧并拨动,用小锤敲,向笔帽内吹气,有物体在振动,物体振动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要让物体发声,就要让它振动.
【解答】
解:橡皮筋可用拨动的方法让它振动发声、酒杯可用敲打的方法让它振动发声、笔帽类似笛子,可用吹气的方法让它振动发声.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张紧并拨动、用小锤敲、向笔帽内吹气;有物体在振动;物体振动.
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
26.
【答案】
解:该结论是错误的;古钟振动产生声音,当停止撞击古钟后,古钟仍然在振动,所以人能听到声音.
【考点】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解答】
解:该结论是错误的;古钟振动产生声音,当停止撞击古钟后,古钟仍然在振动,所
以人能听到声音.
27.
【答案】
(1)所需的器材:泡沬屑(轻小物体);
(2)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沬,敲桌子时,看见泡沬屑在跳动,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桌面振动较弱,可以利用放大法
进行验证.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8.
【答案】
详细见解答.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盆水,轻敲桌面,在你听到声音的同时,你会看到水面荡起波纹,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9.
【答案】
详细见解答.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桌子的振动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可以应用转化法来证明桌子是运动的,即我们
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米粒(或一些其它轻小物体),然后再敲桌子,听桌子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小米粒的运动情况.
30.
【答案】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打鼓面发声,纸屑随之振动;
②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发声体在
振动。
【考点】
根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进行设计实验。
【解答】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打鼓面发声,纸屑随之振动;
②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31.
【答案】
正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比如:正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等.
32.
【答案】
详细见解答.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方法一:将刻度尺插入课桌的夹缝中,拨动刻度尺,振动的刻度尺发出响声,刻度尺停止振动后,发声也停止;
方法二:用手将橡皮筋绷紧,拨动橡皮筋,振动的橡皮筋发出响声,当橡皮筋停止振动后,橡皮筋不再发出响声.
33.
【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或“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等,正确即可)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
【解答】
解:声音的传播最关键的因素是要有介质,介质指的是所有固体,液体和气体,这是声音能传播的前提.所以,真空不能传声.物理参量有声源离观察者的距离,声源的震动频率,传播介质有关.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