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人离不开的荞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人离不开的荞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榆林人离不开的荞麦》是地校课程《可爱的榆林》四年级下册的第六课。
地校课程以地方学校为基本,借以文本,辅以课堂,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热爱自己的故乡。
教学目标:
1.欣赏图片,认识荞麦。
2.了解荞麦的多种用途。
(重难点)
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
红梗子,绿叶子;开白花,结黑籽。
<普通话读>
红秆秆,绿叶叶,绵羊下的个黑结结(角角)。
<当地方言读> 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猜一猜中导入新课,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不同语言读谜语,突出本课程的地方性特点。
二.欣赏图片,认识荞麦
1.欣赏图片,了解荞麦的外形特点。
红秆、绿叶、白花、黑籽
欣赏课件图片,自主思考完成。
2.阅读课本73页内容,概括荞麦的生长特征。
遇伏而作、逢秋而熟、生长期短、皮薄粒大
自主总结出荞麦的生长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
三.小荞麦,大用途
1.快速浏览76—78页内容,小组交流,概括出荞麦的用途。
2.欣赏图片,巩固总结内容。
3.歌曲《荞麦花》。
小组合作完成,交流概括出荞麦的各种用途,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欣赏图片,巩固所总结内容,加深对荞麦的认识。
聆听关于荞麦的歌曲,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热爱荞麦、热爱家乡。
四.小结
人人喜爱、营养丰富的荞麦是我们榆林人的骄傲。
人们把它写进了诗中,唱进了歌里。
有人说陕北人是枕着荞麦而来,又枕着荞麦而去的。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荞麦在我们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强化认识,同时为下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过渡。
板书设计:
6、榆林人离不开的荞麦
特点:遇伏而作、逢秋而熟、生长期短、皮薄粒大
用途:燃料、枕芯、醋、药用价值
通过板书设计及时体现本课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更好掌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