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二课《腊八粥》 人教部编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课《腊八粥》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

3、品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初步感知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

二、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把握课文,理清脉络,分清详略。

三、自主预习
1、走进作者: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沈从文(1902-1988),中国现当代文学家、艺术史家。

湖南凤凰人,苗族。

年少时在湘西当过兵。

1923年夏,受五四运动影响,只身来到北京。

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前,主要从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

1949年后转入从事艺术史研究,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传世。

2、解读题目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

古人在这一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

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

腊八粥在不同地区选用食材有所不同,但均十分丰富,基本上都包括谷类、豆类和各种干果,寓意着“合聚万物、调和千灵”。

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保养脾胃的养生佳品。

四、合作探究
1、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脉络
(1)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着“腊八粥”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那件事呢?(等粥、吃粥)(3)“等粥”部分又可以分成哪几个场景?请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2、找出描写腊八粥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五、教师精点
1、作者在文章开头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课文第一句话起语不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代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描写老老少少提到腊八粥,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风趣、俏皮又亲切的语言使人倍感生活的温馨。

美味可口,吃的时候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和味觉等不同感官。

第二句话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看到煮腊八粥的“叹气”状态,闻到腊八粥的香甜诱人、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从食材到做法,字里行间透出了“甜甜的腻腻的”味道,有声有色有味,热气腾腾,使人真切地看到、闻到、品到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

一幅浓郁的美好的生活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2、品读细腻描写腊八粥的语句。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拟人手法,写出锅里粥的样子)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粥是“益发浓稠了”,这当然符合八儿的期待——应该可以吃了吧?)
锅中的粥,有气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既暗含着八儿的失落,也表现出粥熬制初期的情状。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写出了粥逐渐熟烂的情状。


六、作业测评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同步练习第一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