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平安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东市平安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
韩世花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年(卷),期】2016(032)007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韩世花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农牧局,青海海东 810600
【正文语种】中文
针对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生存居住条件日益恶化的形势,发展生态畜牧业就变得尤为重要,青海在全国牧区率先探索并实践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
为顺利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近年来,海东市平安区畜牧局紧紧围绕“种优质草、养良种畜、扩饲养量、打富硒牌”这一基本思路,树立生态文明和现代畜牧业理念,积极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
特别是在2015年,平安区饲草种植面积的加大及现代生态牧场的建设真正拉开了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序幕。
平安区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阶梯形走向,平均海拔高度2100m,总面积
769km2,耕地面积2.04万hm2。
2011~2015年平安区饲草累计种植总面积达2.53万hm2,其中当年生2.1万hm2,多年生4246.67hm2,主要种植的品种有多年生牧草苜蓿和披碱草,当年生牧草燕麦和箭筈豌豆。
近几年,通过牧草良种补贴项目、饲草基地建设项目和农区饲草复种项目旱作种植实施,平安区牧草主要由种植企业及规模养殖场流转土地
大面积种植。
据统计,全区牧草种植示范企业(种植大户)达57家,其中种植企业5家,种养殖企业21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2家,种植大户19家,其中万
亩以上1家,千亩以上34家,其余都百亩以上。
随着饲草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步确立了以洪水泉乡为中心的饲草种植基地。
人工饲草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建设地点在洪水泉乡沟滩村、洪水泉村、乡井尔沟村和三合镇条岭村、湾子村,饲草基地的建设基本解决了平安区新建的现代生态牧场的饲草短缺问题。
为探索出一条生产增效、农民增收、维护生态的农区畜牧业多赢之路。
2015年,平安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洪水泉乡等地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富硒资源为基础,将自然放牧与舍饲半舍饲紧密相结合,通过鼓励养殖大户集中流转山区撂荒地和天然草地,相继建成索尔干、井尔沟、条岭3个现代生态牧场,这标志
着平安区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迈出实质性步伐。
同时,平安区畜牧局着手编制平安区现代生态牧场规划,规划期共6年(2015年~2020年),规划区主要布
局在4个乡镇的9个村,计划建成肉羊生态牧场7个,肉牛生态牧场3个。
同时,在利用好3333.33hm2天然草地的基地上,分别在9个村建立人工饲草种植基地2706.67hm2。
3.1 饲草料加工贮制滞后
平安区饲草种植面积近几年增幅较大,但是在饲草料加工贮制方面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缺乏饲草加工企业,无龙头带动,竞争力较差。
另外,饲草种植项目的补助标准有点偏低,影响了种草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种草积极性。
3.2 畜牧业投入不足,产业化水平低
畜牧业生产投入与发展需求矛盾突出,发展规模养殖与规模种植,需要初次投入大量启动资金,但农民和企业自筹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
一是缺少项目支持。
二是缺少金融贷款。
三是缺少社会资本的投入。
导致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
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3.3 专业技术人员紧缺
当前,动物防疫、检疫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草原建设与保护等工作量逐年成倍增加,而人员补充慢,严重影响了畜牧兽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运行。
3.4 畜牧业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农民饲养动物的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因此,产生的粪尿等排泄物数量大,在得不到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对人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1 着力抓好饲草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牧草良种补贴等项目为契机,把硒草种植作为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首要任务,大力推广种植优质燕麦、紫花苜蓿、饲用玉米、箭筈豌豆等饲草,着力打造硒草品牌。
并逐步形成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销的种草经营模式。
提高饲草料生产、收割、加工、贮藏等机械装备水平,提升生产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
同时,积极多渠道争取资金,对饲草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在饲草机械购置、贮草棚修建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促进饲草产业的发展,提升饲草种植的产业化水平。
4.2 优化地方特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全面推进我省主要畜产品“牧减农补”的重大战略调整为重点,合理利用本地富硒地理资源,以种促养,种养结合,进一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内富硒特色资源的重组和配置,大力发展肉羊、肉牛、蛋鸡、生猪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富硒饲草料的种植加工,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水电路等基础条件较好的整体搬迁村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现代生态牧场。
4.3 政策扶持引导,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于发展畜牧业
政府要制定培训、培养农村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长效扶持政策,做到政治上关心、资金上支持、创业上帮助。
同时,根据平安区畜牧业发展需要和现有畜牧专业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大学生及各界有识之士投身于平安区畜牧业发展建设当中,从而提高平安区畜牧专业技术人才的技能和水平。
4.4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指导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户)实行畜禽粪便堆肥发酵,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加大对全区范围内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和畜禽定点屠宰场的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情况的集中检查和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的卫生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