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上篇模块二近代世界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课时强化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强化练(八)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一民国前期
© 时间:40分钟(2?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018 •邯郸模拟)下面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
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表明
A. 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
B. 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D. 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解析:材料中"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表明是自发,"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表明是自觉阶段,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材料无涉及,排除。
答案:A
2. (2018 •海淀模拟)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期间“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到十
字街头,大庭广众之间……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往来”。
这说明五四运动()
A. 促进新文化运动兴起
B. 知识分子是运动的主力军
C.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解析:材料中“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往来”表明具有广泛
性,故C项正确;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与材料中“五四运动期间”的1919年不符,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目标是反帝
反封建,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 (2018 •承德模拟)1927年6月30日,有外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近期在上海,每
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
统治。
”这表明当时()
A. 北洋军阀统治残暴
B. 西方阻碍民族企业发展
C. 三民主义思潮流行
D. 南京政府统治秩序尚不稳定
解析: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上海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管辖,材料中“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
统治”,故D项正确。
北伐战争后,上海处于蒋介石的控制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国
共关系破裂,蒋介石在上海进行白色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与三民主义无关,故C项错误。
答案:D
4. (2018 •滨州模拟)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
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的了。
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由此可见()
A. 陈独秀反对学生的爱国行为
B. 爱国主义成为那一时期的主旋律
C. 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
D. 五四运动的浪潮阻碍了社会发展
解析:材料中陈独秀说“自从山东……十万八千丈”,爱国天经地义,这直接体现了在
当时爱国是社会的主流意识是主旋律,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B
5. (2018 •昆明模拟)下表是1918- 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进入中国上海的情况(单位:
海关两),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表解读合理的是()
A•
B. 北洋政府鼓励发展经济政策有效
C. 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的结果
D. 印度纱日本纱相比价格有优势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在上述时间段里,“日本纱”大幅减少,“印度纱”大幅增加,联
系所学可知与国内流行的反日运动相关联,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表格中没有关于“日本纱”和“印度纱”价格对比,无法判断其是否有价格优势,故D项错
误。
答案:C
6. (2018 •怀化模拟)据记载,1916年上海一家并不显赫的运输洋行,在不到一个星期
的时间之内,就收到了铁路、面粉厂、纺织厂等工业行业的订单20多张。
此现象说明()
A. 中国工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B. 重工业已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
C. 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
D. “实业救国”已经开始变为现实
解析:根据时间1916年,“订单20多张”可知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
顾,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依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存在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等特点,并未出现跨越式发展,故A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民
国时期近代民族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已变为现实,故D项错误。
答案:C
7. (2018 •安康模拟)下图是1905 —1925年中国从日本、英国、美国的进口额。
对
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30 000
25 000
2[J [XK)
15 000
IQ 000
津與長毀戻代?存冬■曙专%怡卷存(年悅*
十(1半亠英13 十叢凶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列强对华出口格局
B. 日本对华出口优势明显
C. 中国反帝运动造成贸易额起落
D. 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长期处于困境
解析:根据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的进口额都呈现下降趋势,而日本的进口额
呈现激增的趋势,故A项正确;根据图示,大致在1911年以前,日本对华出口优势并不明显,故B项错误;对华出口额变化,因素众多,并非仅是反帝运动所致,故C项错误;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并非长期处于困境,故D项错误。
答案:A
& (2018 •肇庆模拟)中华民国成立后,居于北方舆论领袖地位的《大公报》对于“临时议会”临时参议院的立法议事活动和“临时人民代表”临时参议员的言行及其表现做了全面详尽的报道,并进行了直率乃至无所顾忌的评论。
这表明()
A. 《大公报》成为全国舆论的权威
B. 立法权受到舆论的有效监督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当时社会政治的开放度与参与性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时社会政治的开放度与参与性比较强,故D 项正确。
《大公报》居于北方舆论领袖地位,不能说《大公报》成为全国舆论的权威,故A项错误;《大公报》只是对于“临时议会” 临时参议院的立法议事活动进行报道,而不是对立法权进行了有效监督,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一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
误。
答案:D
9. (2018 •榆林模拟)张鸣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在谈到新文化运动时引用时人观点说:
“中国人没有语法不科学,书写说话都不科学,太不像话,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
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干脆用拼音字母。
”据此判断新文化运动()
A. 要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
B. 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C. 具有鲜明的西化色彩
D. 以改变文字来改变社会
解析:从材料“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
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
干脆用拼音字母”,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带有鲜明的照搬西方的特点,故C项正确;A、D两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答案:C
10. (2018 •成都模拟)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
”这表明该学者()
A. 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B. 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 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D. 主张改造儒家思想
解析:A项与材料中当时进行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
让人无所适从”相符,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不符,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11. (2018 •黄冈模拟)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道:“ 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所以Bolshevism 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
利”。
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
B. 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 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解析:材料中呈现的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故D项正确;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十月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
中呈现的是李大钊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认可,新文化运动最大的意义在于思想解放,无论是通过民主科学亦或者是马克思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故
C项错误。
答案:D
12. (2018 •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模拟)1920年,梁启超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
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
”梁启超()
A. 质疑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B. 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
C. 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
解析:在1919年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的归宿是社会主义,根据材料表述,说明梁启超反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 分,共37分)
13. (25分)(2018 •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
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
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
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材料二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
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
就是
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
社会秩序。
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
须推翻“三纲” ,批判旧礼教。
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
史根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
(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
(13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教育、思想、社会秩序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外部(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内部政治(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第二小问认识,一分为二的客观分析。
答案:(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和家庭;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
影响: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
(2)原因:封建礼教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认识:儒家伦理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人生观、价值
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伦理观又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极大阻碍了近代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的实现。
对儒家伦理观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继承。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14. (12分)(2018 •博雅闻道全国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政治制度必须适应国情,但另一方面,这种适应必须是一种动态的适应,即:政治制度必须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
国情是可以改造且需要改造,应当不断地改造国情,使之永远处于去劣存优的变化之中。
对国情的这种改造其实是一种量的变化:当国情改变的量的积累最终导致质的变化时,政治制度就要随之发生变动以适应变化了的国情,如果政治制度不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勉强建立,仍难以持久。
——摘编自檀江林、汪少波《理想的幻灭:民国初
年政党政治的夭折与反思》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材料体现了政治制度必须适应国情,并且是一种动态的适应,必须随国情变化而变化。
政治制
度只有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才能适合时代。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个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其中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论题可以正面论证材料观点,也可以反面论证。
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便是随国情变化而变化,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违背国情,因而最终被历史推翻。
答案:示例:
论题:袁世凯复辟帝制必然失败。
阐述:辛亥革命爆发前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专制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受到冲击,民主制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增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君主专制的思想基础及其合法性被否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这表明,中国国情——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复辟帝制不符合变化了的国情,因此,即便袁世凯称了帝,也不得不在随后不久加以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