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2级-劳动关系篇(201409))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解:何谓法律关系?
12
劳动法律关系 ·特征 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内容权利义务性 双务关系 国家强制性
13
事实劳动关系-1
含义
→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 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法律 关系。
原因或形式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
→双重劳动关系
→其他合同形式替代
工资指导价位数据
工资集体协商·能力要求
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P526) →代表的确定 →实施步骤 →协议的审查 →明确工资协议期限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p531) 信息采集 价位制定 公开发布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p533)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
构成要素 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组成
特征 →主体地位平等,不存在身份隶属 →工作风险由劳务提供者自担 →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受民事法律规范制约 →主体不特定。
17
劳动关系及劳务关系的区别
产生原因不同 适用法律不同 主体资格不同 主体性质和关系不同 权利义务系统区别 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 法律责任不同 纠纷处理方式不同 伤亡事故处理不同
2013
2012
2011
•2013年底实现已建
• 2012年底实现已建
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
•2011年底实现已建工 会组织的企业工资集体 协商建制率达到60%, 其中世界500强在华企 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
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 70%,其中世界500 强在华企业工资集体 协商建制率达到90% 以上。
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 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 80%,其中实现世界 500强在华企业全部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 度。
36
工资指导线制度
含义
「目的、适用范围」
作用
P522 原则
→两低于原则 →不实行全国一个标准 →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回头呢个
工会、企业家协会制定, 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审核,地方政府颁布
内容
经济形势分析;工资指导线
福建自2003年开始推行, 2011年工资增长线数据 为: →基准线14% →上线为18% →下线为 6%
全面推进阶段(2007-至今)
截至2009年,全国报送审核备案当期有效集体合同为 70.3万份,覆盖职工9400万人;其中,签订的工资协 议近30万份,覆盖职工2555.9万人。
工资集体协商
从2011年起用3年时间,到2013年底已建 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 制度,基本实现已建工会企业普遍开展工资 集体协商。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外企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管理规定的
适用范围 外企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的程序 (雇员就业证;暂住证) ☆基本套用劳务派遣 ?外国人在华就业的规定 (职业签证、就业证、居留证)
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几个实务问题
劳务派遣机构的资质问题 书面劳动合同缺位问题 纠纷解决的共同被告问题 过渡期的相关规定问题 →2014、3、1—2年内过渡期; →2013年12月28日之前签订的,延续到期满。
劳务派遣的特点
特点「特征」 →双重劳动关系并行(P353) →劳动争议处理复杂化(P353)
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
资格条件
资金门槛:注册资金200万
设立程序
许可制度:含双重许可;许可后工商登记注册
合同体系
劳动合同:增加接受单位、派遣期限和岗位等,2年 以上期限,无工作期间的工资支付等。 派遣协议:职责划分、义务分担。
劳务派遣:探讨交流
假外包 真派遣
→ 合同标的 → 业务性质 → 连接点
集体协商
试点摸索阶段(1995-1999)
1999年,全年报送审核集体合同19.4份,涉及职工 5980万人。
重点实施阶段(2000-2006)
截至2006年,全国报送审核通过当期有效集体合同为 55.46万份,覆盖职工6253万人。
教材P504解读
15
事实劳动关系-3
签约时机的选择
序号
签约时间
1
到岗用工之前
2
上岗用工之日
3 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
4
用工之一起一个月后 不满一年之前
5 用工之日起一年之后
6
始终未签
法律风险
应对措施
16
劳务关系
含义 劳动服务供给者和劳动服务需求者根据口头或书 面约定,由劳动服务供给者向劳动服务需求者提 供一次性的或特定的劳动服务。
10
劳动关系 ·特征
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 具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
的特点 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 当事双方主体的特定性,一方必定是
劳动者,另一方必定是用人单位。
11
劳动法律关系 ·含义
定义1:是指劳动者及用人单位之间按照 劳动法律规范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 。
定义2: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 程中所形成的雇员及雇主之间的权利义 务关系。「教材」
19
背景信息: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
派遣资质
经营资质低,皮包公司多。
监管问题
异地派遣、自我派遣监管难
滥用劳务派遣
超三性岗位用工;派遣用工比例大
权益保障难
同工不同酬;民主、社保权益落实难
职业前景暗淡
培训、晋升等机会少,
20
劳务派遣 ·七宗罪
◇ 同工容易同酬难 ◇ 三性滥用无遮拦 ◇ 工资总额频失控 ◇ 劳务派遣异地化 ◇ 逆向派遣避法规 ◇ 衍生派遣显端倪 ◇ 民主权益难兑现
☆该标准仅供参考, -- 非强制执行。
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指导价位
内容 P524
意义 P525
厦门2011年发布的工资 指导价位为280个工种 (职位),其抽样调查 和数据采集涵盖全市14 个行业各种经济成分的 企业,选择生产经营正 常、工资分配制度较为 健全的企业中的3.7万 名职工工资为样本。
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
权利保障 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参加工会、民主参及、提请劳 动争议;集体合同及内部劳动规则的同等适用:工 时、休假等、劳动定额、绩效评价、劳动纪律;同 工同酬的平等待遇(及正式雇员)
劳务派遣用工岗位的限制(三性用工) 用工单位的法定义务(P512) 派遣期限到期的通知义务和交接手续
21
劳务派遣的概念
定义1:是指劳动者派遣单位及接受单位签订 劳动者派遣协议,由劳动者派遣单位招用雇员 并派遣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派遣机 构从中获得收益的经济活动.
定义2:是指派遣机构(劳务公司)及派遣劳 工(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 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 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 形式.
40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编制审核劳动安全卫生预算 P535
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
41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导入案例1
人
「案情1」王某经某职业介绍所介绍于2002年和洪 某签订一合同,约定王某受雇到洪某家从事保姆工作照
4
新旧教材对比-3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知识要求】 新增:劳动争议处理概述(三) 劳动争议处理 制度;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制度 变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 原教材: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 新教材: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 【能力要求】 除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外,大都已变更
5
培训目的
2008年张某于旅游职业高中毕业,同年8月1日被K宾馆录用为客房服务员,双 方签订了三年期的劳动合同,张某在两个月的工作期间,迟到5次,3次及顾客争吵, 并且不服从领班和值班经理的批评教育。10月8日,K宾馆书面通知调动张某到洗衣 房工作,若对方不同意,限其三个月内另谋出路,在此期间,工资只按当地最低工 资标准发放。张某接到通知后不同意工作调动,也表示找不到其他工作;同时,张某 仍存在迟到和及顾客吵架现象,三个月后即2009年1月9日,K宾馆以“试用期严重 违反劳动纪律,不服从工作安排”为由,解除了及张某的劳工合同。张某随即申诉 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要求维持原劳动关系。请根据本案例做出全面评析,并对该 企业应如何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出建议。(18分)【2015年5月和09年11月真题】
9
劳动关系 ·含义
定义1:是指用人单位(雇主)和劳动者(雇员)之 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 发生的(社会)关系.「教材」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 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法》 (草案)」
注解:何谓社会关系。
18
背景信息:我国劳务派遣的基本情况
劳务派遣用工规模
4200万--2000万
劳务派遣用工分布
区域:东部沿海地区多于中西部地区; 行业:制造业居多; 单位:涉及各类社会组织,包括国企。
派遣机构的数量
全国有3.5至4万家左右。如北京9200 家,上海有966家。江苏有1858家,广 东有6300家,山东、湖南、湖北、四 川分别有2254、1598、1007、1205家等。
劳务派遣的概念
性质
→非正规就业 →新型用工方式 →组合劳动关系
本质:劳动 力雇佣及使 用相分离。
劳务派遣的概念
性质2—组合劳动关系「三种主体、三重关系」 →劳动者和派遣机构之间 ----形式劳动关系「劳动合同」 →劳动者和接受单位之间「?」 ----实际劳动关系 →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之间「派遣协议」 ----劳务关系
达到80%以上。
实现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全部建立工资
集体协商制度。在提高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覆盖面的同时,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34
工资集体协商 ·背景信息
35
工资集体协商
含义 「主体;协议性质」
内容 「P520」
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 →明确咨询指导员的任职条件 →明确资讯及指导员的工作职责 →确定咨询指导员的义务 →社会协商
HR2级-劳动关系篇(201409))
自我介绍 Self-introduction
厦门理工学院 副教授 校办法务室常务副主任 福建理海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 福建省人民政府立法咨询专家 厦门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2
新旧教材对比-1
原教材 第一节 劳动者派遣管理 第二节 工资集体协商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劳务派遣的法律责任
超越经营资质、擅自经营 责令停止、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5倍的罚 款或5万以下罚款。
违规使用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每人5000-
10000处以罚款 →派遣机构:吊销资质、赔偿劳动者损失 →派遣机构及用工单位的连带责任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聘用中国雇员的管理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教材p503)
14
事实劳动关系-2
劳动关系四要件 (1)劳动者必须成为单位成员; (2)劳动者在单位的管理之下; (3)劳动者提供劳动; (4)单位支付报酬。 劳动关系四标志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有货币形式的工资支付 →必须有劳动工作岗位(人事编制管理,调入档案?) →必须为职工缴纳社保
考点预测分析 知识理解应用
6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理论知识比重表
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技能操作比重表
8
试题解析及复习技巧
.2012年10月,李某应聘进入某铸锻公司,及该公司签订合同,合同约定: 李某任经营部经理职务,月薪7000元。一年之后,公司以不胜任工作为 由,调动李某为深圳分公司销售人员。李某不同意调整,多次及公司 人力资源部门协商要解除劳动关系。2014年4月,公司在未履行任何职 务变更手续以及工资变更手续的情况下,将李某的工资降至每月2500元。 双方因涉及的经济补偿而协商不成。李某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以 公司克扣工资为由,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请对 此案例作出分析。(18分)(2014年11月真题)
新教材 第一节 劳务派遣用工管理
+13 第二节 工资集体协商
-5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0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16
3
新旧教材对比-2
第一节 劳务派遣用工管理 【知识要求】 新增:劳动关系含义及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 特征;劳务关系;劳动关系及劳务关系的区别 变更:劳务派遣的概念(原教材为劳动者派遣的概念) 劳务派遣的特点(原教材为劳动者派遣的特点) 【能力要求】 新增:法律责任;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 员的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12
劳动法律关系 ·特征 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内容权利义务性 双务关系 国家强制性
13
事实劳动关系-1
含义
→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 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法律 关系。
原因或形式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
→双重劳动关系
→其他合同形式替代
工资指导价位数据
工资集体协商·能力要求
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P526) →代表的确定 →实施步骤 →协议的审查 →明确工资协议期限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p531) 信息采集 价位制定 公开发布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p533)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
构成要素 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组成
特征 →主体地位平等,不存在身份隶属 →工作风险由劳务提供者自担 →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受民事法律规范制约 →主体不特定。
17
劳动关系及劳务关系的区别
产生原因不同 适用法律不同 主体资格不同 主体性质和关系不同 权利义务系统区别 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 法律责任不同 纠纷处理方式不同 伤亡事故处理不同
2013
2012
2011
•2013年底实现已建
• 2012年底实现已建
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
•2011年底实现已建工 会组织的企业工资集体 协商建制率达到60%, 其中世界500强在华企 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
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 70%,其中世界500 强在华企业工资集体 协商建制率达到90% 以上。
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 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 80%,其中实现世界 500强在华企业全部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 度。
36
工资指导线制度
含义
「目的、适用范围」
作用
P522 原则
→两低于原则 →不实行全国一个标准 →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回头呢个
工会、企业家协会制定, 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审核,地方政府颁布
内容
经济形势分析;工资指导线
福建自2003年开始推行, 2011年工资增长线数据 为: →基准线14% →上线为18% →下线为 6%
全面推进阶段(2007-至今)
截至2009年,全国报送审核备案当期有效集体合同为 70.3万份,覆盖职工9400万人;其中,签订的工资协 议近30万份,覆盖职工2555.9万人。
工资集体协商
从2011年起用3年时间,到2013年底已建 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 制度,基本实现已建工会企业普遍开展工资 集体协商。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外企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管理规定的
适用范围 外企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的程序 (雇员就业证;暂住证) ☆基本套用劳务派遣 ?外国人在华就业的规定 (职业签证、就业证、居留证)
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几个实务问题
劳务派遣机构的资质问题 书面劳动合同缺位问题 纠纷解决的共同被告问题 过渡期的相关规定问题 →2014、3、1—2年内过渡期; →2013年12月28日之前签订的,延续到期满。
劳务派遣的特点
特点「特征」 →双重劳动关系并行(P353) →劳动争议处理复杂化(P353)
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
资格条件
资金门槛:注册资金200万
设立程序
许可制度:含双重许可;许可后工商登记注册
合同体系
劳动合同:增加接受单位、派遣期限和岗位等,2年 以上期限,无工作期间的工资支付等。 派遣协议:职责划分、义务分担。
劳务派遣:探讨交流
假外包 真派遣
→ 合同标的 → 业务性质 → 连接点
集体协商
试点摸索阶段(1995-1999)
1999年,全年报送审核集体合同19.4份,涉及职工 5980万人。
重点实施阶段(2000-2006)
截至2006年,全国报送审核通过当期有效集体合同为 55.46万份,覆盖职工6253万人。
教材P504解读
15
事实劳动关系-3
签约时机的选择
序号
签约时间
1
到岗用工之前
2
上岗用工之日
3 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
4
用工之一起一个月后 不满一年之前
5 用工之日起一年之后
6
始终未签
法律风险
应对措施
16
劳务关系
含义 劳动服务供给者和劳动服务需求者根据口头或书 面约定,由劳动服务供给者向劳动服务需求者提 供一次性的或特定的劳动服务。
10
劳动关系 ·特征
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 具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
的特点 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 当事双方主体的特定性,一方必定是
劳动者,另一方必定是用人单位。
11
劳动法律关系 ·含义
定义1:是指劳动者及用人单位之间按照 劳动法律规范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 。
定义2: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 程中所形成的雇员及雇主之间的权利义 务关系。「教材」
19
背景信息: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
派遣资质
经营资质低,皮包公司多。
监管问题
异地派遣、自我派遣监管难
滥用劳务派遣
超三性岗位用工;派遣用工比例大
权益保障难
同工不同酬;民主、社保权益落实难
职业前景暗淡
培训、晋升等机会少,
20
劳务派遣 ·七宗罪
◇ 同工容易同酬难 ◇ 三性滥用无遮拦 ◇ 工资总额频失控 ◇ 劳务派遣异地化 ◇ 逆向派遣避法规 ◇ 衍生派遣显端倪 ◇ 民主权益难兑现
☆该标准仅供参考, -- 非强制执行。
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指导价位
内容 P524
意义 P525
厦门2011年发布的工资 指导价位为280个工种 (职位),其抽样调查 和数据采集涵盖全市14 个行业各种经济成分的 企业,选择生产经营正 常、工资分配制度较为 健全的企业中的3.7万 名职工工资为样本。
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
权利保障 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参加工会、民主参及、提请劳 动争议;集体合同及内部劳动规则的同等适用:工 时、休假等、劳动定额、绩效评价、劳动纪律;同 工同酬的平等待遇(及正式雇员)
劳务派遣用工岗位的限制(三性用工) 用工单位的法定义务(P512) 派遣期限到期的通知义务和交接手续
21
劳务派遣的概念
定义1:是指劳动者派遣单位及接受单位签订 劳动者派遣协议,由劳动者派遣单位招用雇员 并派遣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派遣机 构从中获得收益的经济活动.
定义2:是指派遣机构(劳务公司)及派遣劳 工(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 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 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 形式.
40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编制审核劳动安全卫生预算 P535
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
41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导入案例1
人
「案情1」王某经某职业介绍所介绍于2002年和洪 某签订一合同,约定王某受雇到洪某家从事保姆工作照
4
新旧教材对比-3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知识要求】 新增:劳动争议处理概述(三) 劳动争议处理 制度;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制度 变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 原教材: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 新教材: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 【能力要求】 除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外,大都已变更
5
培训目的
2008年张某于旅游职业高中毕业,同年8月1日被K宾馆录用为客房服务员,双 方签订了三年期的劳动合同,张某在两个月的工作期间,迟到5次,3次及顾客争吵, 并且不服从领班和值班经理的批评教育。10月8日,K宾馆书面通知调动张某到洗衣 房工作,若对方不同意,限其三个月内另谋出路,在此期间,工资只按当地最低工 资标准发放。张某接到通知后不同意工作调动,也表示找不到其他工作;同时,张某 仍存在迟到和及顾客吵架现象,三个月后即2009年1月9日,K宾馆以“试用期严重 违反劳动纪律,不服从工作安排”为由,解除了及张某的劳工合同。张某随即申诉 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要求维持原劳动关系。请根据本案例做出全面评析,并对该 企业应如何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出建议。(18分)【2015年5月和09年11月真题】
9
劳动关系 ·含义
定义1:是指用人单位(雇主)和劳动者(雇员)之 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 发生的(社会)关系.「教材」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 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法》 (草案)」
注解:何谓社会关系。
18
背景信息:我国劳务派遣的基本情况
劳务派遣用工规模
4200万--2000万
劳务派遣用工分布
区域:东部沿海地区多于中西部地区; 行业:制造业居多; 单位:涉及各类社会组织,包括国企。
派遣机构的数量
全国有3.5至4万家左右。如北京9200 家,上海有966家。江苏有1858家,广 东有6300家,山东、湖南、湖北、四 川分别有2254、1598、1007、1205家等。
劳务派遣的概念
性质
→非正规就业 →新型用工方式 →组合劳动关系
本质:劳动 力雇佣及使 用相分离。
劳务派遣的概念
性质2—组合劳动关系「三种主体、三重关系」 →劳动者和派遣机构之间 ----形式劳动关系「劳动合同」 →劳动者和接受单位之间「?」 ----实际劳动关系 →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之间「派遣协议」 ----劳务关系
达到80%以上。
实现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全部建立工资
集体协商制度。在提高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覆盖面的同时,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34
工资集体协商 ·背景信息
35
工资集体协商
含义 「主体;协议性质」
内容 「P520」
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 →明确咨询指导员的任职条件 →明确资讯及指导员的工作职责 →确定咨询指导员的义务 →社会协商
HR2级-劳动关系篇(201409))
自我介绍 Self-introduction
厦门理工学院 副教授 校办法务室常务副主任 福建理海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 福建省人民政府立法咨询专家 厦门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2
新旧教材对比-1
原教材 第一节 劳动者派遣管理 第二节 工资集体协商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劳务派遣的法律责任
超越经营资质、擅自经营 责令停止、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5倍的罚 款或5万以下罚款。
违规使用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每人5000-
10000处以罚款 →派遣机构:吊销资质、赔偿劳动者损失 →派遣机构及用工单位的连带责任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聘用中国雇员的管理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教材p503)
14
事实劳动关系-2
劳动关系四要件 (1)劳动者必须成为单位成员; (2)劳动者在单位的管理之下; (3)劳动者提供劳动; (4)单位支付报酬。 劳动关系四标志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有货币形式的工资支付 →必须有劳动工作岗位(人事编制管理,调入档案?) →必须为职工缴纳社保
考点预测分析 知识理解应用
6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理论知识比重表
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技能操作比重表
8
试题解析及复习技巧
.2012年10月,李某应聘进入某铸锻公司,及该公司签订合同,合同约定: 李某任经营部经理职务,月薪7000元。一年之后,公司以不胜任工作为 由,调动李某为深圳分公司销售人员。李某不同意调整,多次及公司 人力资源部门协商要解除劳动关系。2014年4月,公司在未履行任何职 务变更手续以及工资变更手续的情况下,将李某的工资降至每月2500元。 双方因涉及的经济补偿而协商不成。李某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以 公司克扣工资为由,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请对 此案例作出分析。(18分)(2014年11月真题)
新教材 第一节 劳务派遣用工管理
+13 第二节 工资集体协商
-5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0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16
3
新旧教材对比-2
第一节 劳务派遣用工管理 【知识要求】 新增:劳动关系含义及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 特征;劳务关系;劳动关系及劳务关系的区别 变更:劳务派遣的概念(原教材为劳动者派遣的概念) 劳务派遣的特点(原教材为劳动者派遣的特点) 【能力要求】 新增:法律责任;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 员的管理;应用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