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瓯北镇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瓯北镇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悔
张桂清
忍无可忍的关成山,在医院分诊台前猛然高喊起来:“什么三甲医院啊,纯粹蒙事儿……”
一位穿白大褂的中年女士,噔噔噔跑来了:“先生,我是护士长,我跟您说啊,刘大夫路上撞车……”
“撞车?撞死没有哇?”关成山一听这话,火更不打一处来了,“要是没撞死,赶紧派急救车去呀!”。
“您,怎么说话呢?”
“我,我说的都是实话,没瞎说。
”关成山一指小护士,“她说刘大夫早就给人诊病了。
让我等,一直等到现在啦……”
关成山如此发飙,也难怪。
不到凌晨五点,他就来这儿排队挂号了,为的是挂专家刘素珍的号;八点钟诊病,都八点五十了,仍没见她的人影儿;护士小柳呢,一直糊弄他。
这会儿,又听护士长说专家出了车祸,岂能不生气?
护士长看看满脸通红的小柳,只好说:您挂的第一号是吧?给您转诊别的医生,也姓刘,也是专家……”
“行。
”关成山不管这些,心说只要能瞧老伴儿的病就行。
电话铃忽然响了,护士长一接电话就愣了:“不用了,那……好吧。
”其实就在关成山大喊大叫那会儿,恰巧刘素珍大夫进来了,恰巧还就听见了“撞死没有哇”那句话,她头一低,抹着泪水匆匆走了。
护士长倒看得真切,心想别再激化矛盾了,所以建议关成山转诊别的医生——这个办法,也是缓和医患关系没办法的办法。
刘素珍大夫却主动打来电话,告知不用转诊。
护士长知道她的脾气,只好同意。
关成山一往里走,护士长赶紧给刘素珍打电话:“刘大夫,我已经跟那老先生说了转诊啦,将错就错得了。
您要一说实话,他又得怪我们编瞎话了……”
关成山领着老伴儿,进了二号诊室,见女大夫容貌清秀,就是嘴的左侧长了颗痦子,眼睛还有点儿红。
当下,他心里就想:“有啥烦心事儿?”却没好意思张嘴问。
“您请坐,先说说病情吧。
”
“我们那儿的医院,说她得了腔隙性脑梗死,头晕,还吐,让我们照了片子。
您是专家……”关成山随即把片子递给了刘大夫,他带着老伴儿来此,就为验证一下当地医院看得准不准。
“没错儿……给您老伴儿吃的施慧达和阿司匹林、立普妥,都没问题。
”
“听说核磁共振??”
“这个不用……您注意这几点就行了:按时吃药、饮食清淡、适度运动,还有,就是别生气。
”
“还说呢,我和老伴儿刚跟她们生了一肚子气……”一提起这事儿,关成山和老伴儿仍有些气呼呼。
“我说呀,主要是这位误了上班的医生不好,我,向你们道歉。
”
“您道歉?”
“噢,是这样,我代表她和她们向您道歉。
”
“您这态度多好哇!有病,立马也会去掉三分。
”
关成山又问要不要开点药,刘大夫立即说:“您开药刚一周时间,不能开了,有规定。
开新药?没必要啊……”。
病人想照片子,这专家却劝你甭做……都说医院“宰”病人,也不都是这样啊关成山领着老伴儿下楼,边走心里边琢磨,不料与一个人撞上了。
“嘿!是你呀,老弟。
”
被关成山称为老弟的是医院办公室主任,是他的同乡,名叫关成悦。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关成山立即诉起苦来:“这个刘素珍啊,还专家呢!另外那位刘大夫,比她强百倍了啊……”。
关成悦不着急,等他说完了,才问他夸的大夫叫啥。
“姓刘,你看看病历本儿。
我是老花眼。
”
“刘素珍,就是刘素珍啊!那人面貌清秀,嘴这儿有个痦子,对不?”
“嘿!这是为啥呀?”
“老兄啊,你听我说……”
老弟的一番说道,让关成山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刘素珍是医院也是市里的模范,其父前几天去世,昨天刚从湖北老家奔丧回来,今儿开车出了点儿意外,万幸的是,双方均无大碍。
她老父是村医,去世时,村民看病的欠条还有二百多张,一万多块钱呢。
出殡那天,全村的人来送行……老父的言传身教对刘素珍影响非常大,刘素珍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总是为病人着想……
“老兄,我说了这些,可不是为刘大夫辩护啊。
”他手一指大厅上的屏幕,“你看,这条微博上的‘寻人启事’,就是为提醒病人杨一帧按时吃药的——这人是急诊后欠费潮号的,没留下地址、电话……提议做这个启事的,就是刘素珍刘大夫!”
“哦。
”关成山心中一震。
“老兄,有人喊我呢我唠叨这些个,就是让你别生气了。
”
关成悦走了,关成山没动身儿,他在盘算怎么补救一下这事儿,几经思考,最后决定回去一趟。
二号诊室的门关着,敲半天没人应。
这时,护士长闻声走了过来。
“刘大夫去病房抢救病人了,您找她有什么事吗?”
“跟您说一下也成啊。
我,我想啊,我刚才,我那话不合适,很后悔呢……”
这些话,令护士长眼圈儿红了:“谢谢您!我,我也替刘大夫谢谢您。
”
(选自2016年1月18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关成山在医院分诊台前猛然高喊,听护士长说刘大夫撞车了还问“撞死没有”,可见关成山是一个没有素养的人。
B. 面对关成山的“发飙”,护士长先是真诚解释,又将其转诊别的专家,可见护士长在尽心尽力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
C. 关成山带老伴儿看过病后,见到自己的老乡、医院办公室主任关成悦时向他诉苦,想让他处分在自己看来不负责任的刘大夫。
D. 这篇有关医患关系的小说发人深省,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患”不信任”医”的现状的忧虑与反思,这也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 小说在刻画刘素珍大夫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3. 文中描写关成悦这一形象的出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俄新社近日的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
文章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那里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
中国已经设定目标,在4年内把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变成“0"。
文章指出,消除贫困与社会制度问题的关系由来已久。
就目前来看,“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仅看不见,甚至常常是无力的。
而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更多高产的种子和牲畜。
美国《财富》杂志和石英财经网都报道了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乡镇村庄,作为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电商热潮实现脱贫的故事。
报道也指出,有的偏远地区的贫困村碍于基础设施薄弱,不易通过电商脱贫。
津巴布韦《先驱报》在《扶贫: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文中说,非洲国家正深陷贫困泥潭,而中国有可供学习的扶贫经验,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
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
(摘编自刘仲华、骆青、杜一菲、颜欢、徐伟《外媒关注中国精准扶贫: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果》,《人
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材料二
材料三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
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
如果缺乏有效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特别是产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人才往往很难留得住。
即使能够留得住,也很难保证不会因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机会而被浪费甚至荒废。
当然,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
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又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支撑。
文化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机会和平台,也会为推进文化振兴提供支撑。
其他方面与此类似,实际上形成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的互动过程。
至于推进乡村振兴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需要在“建功立业”的舞台上成长和磨练。
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吸引适宜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如何将引进外来人才与开发利用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规避之前许多地区出现的“引来了女婿”“气跑了儿子”或“荒废了儿子”等现象,也需要统筹谋划。
据此可进一步看出,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重要和必要的。
(摘编自姜长云《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和规划精髓》,《东岳论丛》2018年10月)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
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
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
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
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
面实现。
(摘编自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人民论坛》2019年2月上)
4. 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改善教育、提供信息是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举措。
B. 精准扶贫的成功不只能让中国社会全面实现小康,还可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可资借鉴的典型范例。
C.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降低,其中2000年到2005年降幅明显。
D. 乡村振兴需要通过人才振兴实现,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
5.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媒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报道既谈了扶贫的制度优势、技术利用和显著成果,也指出了问题。
B. 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97.5%降到2017年3.1%,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一致。
C. 乡村振兴战略消除了城乡发展之间的财富鸿沟,就能解决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D. 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性工程,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在文化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
6. 为什么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与宇宙处于平等的地位,他是它的朋友。
也可以说李白心里装着整个宇宙,并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
他仿佛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觉得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这种感觉又因贺知章对他的称呼(谪仙人)而强化了,这种气魄和感觉,以及由此形成的境界是前人的诗里从未有过的,当屈原以其《九歌》对诸神顶礼膜拜的时候,他不过是匍匐于地上的一个微小的生灵。
当曹操“东临碣石”,歌咏那吞吐日月之大海时,他不过是宇宙的礼赞者。
至于南朝以山水诗著称的“二谢”,他们笔下就只有山容水态而已。
隋唐以来出现了王维、孟浩然这样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他们的境界不过是清远静谧。
只有李白才开拓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即宇宙境界。
李白的宇宙境界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他往往是从大处把握对象,得其神气略其形色,李白似乎常常是站在高处鸟瞰世界,能看到大景观,得到大气象,其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就正好说明了他自己常取的视角。
又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些诗句都是因宏观的视角而形成宏伟的境界。
如果以杜甫、孟浩然与李白比较,李白的这个特点就更显然了。
杜甫以体贴入微笔触细腻而见长,他能刻画别人看不到的景物内层的涟漪,表现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细微波动。
孟浩然的特点是淡。
他的心情是淡的,他的笔墨也是淡的,“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他的诗如一杯清茶、一缕清烟、一片月光、一丝云影。
对他们我不想有所轩轾,只是想指出,孟浩然的境界是
世外境界,杜甫的境界是人生境界,而李白的境界则是宇宙境界。
其次,李白处理人事的态度往往是极其洒脱的,对其所爱的人他有火一般热烈的感情,也许因为这火太旺了反而难以持久;更可能是因为他以宇宙之眼光看待人事,反而把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了。
家庭、妻子、儿女、父母、兄弟,在他的诗里几乎没有地位。
李白看重友谊,他写过许多热情洋溢的赠友诗,其中有的诗句足以永远暖人心房,诸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但他的诗集里很少有两首以上同赠一人的。
杜甫有十一首诗赠他或怀念他,但他只有一首调侃诗给杜甫。
他比杜甫年长十一岁,杜甫近乎他的后辈,这也许有点关系,可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那洒脱的气质。
对于一个自视可与宇宙等量的人,这情形并不奇怪。
第三,最重要的是李白既然感到自己与宇宙等量,遂亦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我就是我,既不必为某种现实的目的而取媚于人,也不必因某种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自己。
李白既然可与宇宙等量,当然也就可与帝王齐观,而视权贵如草芥了。
李白虽欲跻身于庙堂,但并不肯为此而折腰。
他虽曾因玄宗的幸遇而自鸣得意,也曾偶尔写过几首干谒之作,但总的看来他是坚持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态度。
李白目无权贵,但对苍生百姓却是亲切的。
且看《宿五松山下媪家》,“……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对五松山下这位荀老太太,李白是何等谦逊、何等体贴。
而这与笑傲王侯的那个人正是同一个李白!李白的伟大与可爱于此可见,这首诗的境界看似平凡,其实是极其宏伟的。
倘若没有一个宽广的胸襟,怎能写出这样的诗歌?这首诗从另一方面展现了李白的不凡境界。
(选自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节)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贺知章称呼李白为“谪仙人”后,李白才感觉到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
B.与前代诗人相比,只有李白诗歌作品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宇宙境界。
C.李白将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是因为他热烈的情感难以保持长久。
D.李白先是视自己与宇宙等量,接着又与帝王齐观,最后才蔑视权贵。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了李白具有的宇宙境界及这种境界具有的三个特点。
B.文章在论证李白形成的宇宙境界时,将李白与屈原、曹操、“二谢”等人进行了对比。
C.文章作者认为李白的宇宙境界能从大处把握,比之于杜甫、孟浩然,他更加推崇李白。
D.文章举李白的《宿五松山下媪家》为例,为了论述目无权贵的李白对百姓却是亲切的。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具有宇宙境界与他拥有宏观视角、洒脱气质和独立人格密不可分。
B.李白的赠友诗中很少有两首以上同赠一人的,因为他以宇宙眼光看待人事。
C.李白的独立人格使他从来不曾为某种现实目的而取媚于人或者改变自己。
D.李白既笑傲王侯又体贴民众,这在他的诗歌中表现为既宏伟又平凡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
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
祖蓁,太常穆子,父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
既长,淹雅有器量,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
向风仪端丽眉自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
丁父忧,服阙,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
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
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
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
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己,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
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
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
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翔居小选[注]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
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东宫。
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
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
太清二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四十四。
翔少有孝性。
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小选:吏部郎的别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B. 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C. 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D.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称呼一个人,可以称其名、字、号、谥号、官职等,还可以兼称,“太宰文简公”就是兼称官职“太宰”与字“文简”,公是尊称。
B. 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所以常用“践阼”指帝王即位,“ 登基”“嗣位”等词与之意思相同。
C. “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而文中的“起家”则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D. “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醉翁亭记》中就塑造了一个“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太守形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褚翔多次升迁,深受器重。
他曾多次升迁,尽管在担任晋陵太守期间被免职,但不久之后高祖便让他官复原职了。
B. 褚翔文才出众,即刻成诗。
一次,高祖召集群臣宴饮,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就座后立即完成进呈高祖,高祖十分惊异。
C. 褚翔义兴为官,受人爱戴。
在义兴任上,他减少繁苛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百姓生活安定,他任期满时,吏民都请求他连任。
D. 褚翔为母祈福,孝心动天。
他请僧人为病重的母亲祈福,夜里竟出现异象,天亮时母亲病好了,人们认为他的真诚感动了上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古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
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3)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一段文字在标点、语言表达等方面有多处错误,请至少找出四处并加以改正。
“中学生阅读导报”自创刊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莘莘学子的喜爱。
明年,我报社将不孚众望,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为中心,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向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
最近,有些读者反映没收到近期的报纸,为了防止这类事情不再发生,今后我们将优化发行方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分)
19.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生活中,“忽见”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
请以“忽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叙事合理;有故事,有细节。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做这种题的重点是细读文本,然后对选项进行仔细比对和琢磨。
A项,“可见关成山是一个没有素养的人”说法不准确。
关成山的“猛然高喊”、口出恶言也算事出有因,从其后来的道歉看,他还是有一定素养的。
B项,“将其转诊别的专家”错误。
从原文“刘素珍大夫却主动打来电话,告知不用转诊。
护士长知道她的脾气,只好同意”,可见护士长并没有将其转诊别的专家。
C项,“想让他处分在自己看来不负责任刘大夫”说法错误,关成山只是单纯向老乡关成悦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