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文学作品对金钱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西方文学作品对金钱的态度
财富观包括对财富(金钱)的态度及对持有财富的人(富人)的态度两方面。
古今中外,金钱是无所不能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禁不住我想问: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迫使他们变得视钱如命?不同文明之中人们对待金钱的追求又有哪些差异?一部作品透露出的财富观又如何诠释这个时代呢?本文将对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财富观进行寻找、了解、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
一个遗恨抓草芯,一个临终抱法器——从吝啬鬼形象中探究中西方的金钱观念。
文学典型具有共性和个性,在世界文学史上,文学家们生动形象的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在这些众多经典人物作品中,吝啬鬼绝对是一个特殊、却不孤立的存在。
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吝啬鬼》(又译《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中国文学中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分别是:《围城》里的李梅亭;徐复祚《一文钱》里的吝啬鬼卢至;在庄子寓言故事中,《外物》篇中监河侯;《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凶狠的夏洛克、多疑的阿巴贡、狡黠的葛朗台、迂腐的泼留希金,中国式守财奴严监生……这些人以吝啬而闻名,并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对金钱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性的阴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吝啬鬼,有的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许多共性,但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说了这么多,首先我会简单介绍中方典型守财奴严监生以及西方四大吝啬鬼,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五位吝啬鬼,到底有多奇葩,以便我们通过中西方文学中经典的吝啬鬼人物形象,深入探究中西方的金钱观念。
严监生是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两茎灯草”从此成为经典故事,严监生被认为是一个吝啬的负面人物。
夏洛克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阿巴贡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葛朗台,“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