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T13:03:48.0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月20期作者:赵全富
[导读]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是地震资料解释最基础、
赵全富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公司华北分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是地震资料解释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解释成果能否真实的反映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方法,以期达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解释
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是地震资料解释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在成熟的三维工区,通常采用钻井资料来标定,而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初查、普查区,由于勘探程度较低,没有钻井等资料,所以,标定起来相对困难,就需要通过研究,综合分析,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标定结果。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VSP测井标定、声波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质“戴帽”标定、地层接触关系标定、岩性界面标定、厚度分析标定、邻区剖面对比标定、波组特征分析标定以及以往成果地质层位标定结果的引入等等。
1、合成记录标定方法
层位标定是地震地质解释的基础。
一般对研究区内所有钻井进行校准标定后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标定中,采用子波提取的方法。
从地震子波提取井旁地震数据记录与近井地震道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从校准结果看(图1),主要标志层与合成地震记录具有较高的重合。
图1 合成记录标定图
2、地质戴帽标定方法
当只有区域地质露头时,结合地质露头图上地质界线位置对应到地震剖面上,同时在测线上标出地形线,并在相应位置上标明出露地层的时代及产状等,根据地层产状规律延拓到时间剖面上,从而推断标定地震时间剖面上各反射层对应的地质层位,通过交叉测线的闭合引层进行全工区的层位对比追踪(图2)。
图2 地质露头标定图
3、地层接触关系标定法
通过研究区区域地层单位序列表以及研究区沉积背景,分析沉积特征、构造运动及各个时期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如表1),整合或者不整合接触、或者剥蚀等等,在对研究工区进行层位标定时这些界面接触关系可作为划分地层的标志之一(图3)。
图3 三叠系与上覆侏罗系底界地层不整合特征剖面
表1中八道湾和下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关系,可以做为标志之一,对应图3中的Tj1b地层。
可以看到剖面上地层间的不整合特征明显。
4、地层厚度标定法
利用工作区地层厚度的变化特点及不同地层的沉积变化规律,对层位进行对比追踪。
同时利用新老资料不同反射层时间厚度、波组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层位对比标定。
例如,图4中新老地震资料三叠系底至石炭系底时间厚度基本在1000ms左右,波组特征变化规律也基本相似,从三叠系底多个中强相位反射至石炭系底2-3个中强相位反射,中部基本为弱反射的波组特征(图4)。
通过地质露头标定了出露地层的波组特征,再根据区域地层厚度,结合构造格架根据时深关系推出出露地层下覆地层在剖面上的相对位置。
图4 地层厚度标定方法图
5、波组特征相似法
构造运动相似的地区波组特征基本相似,因此,根据前面的标定方法对层位标定,结合各层位的沉积特征对各反射波属性进行分析,确定各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属性,地震剖面的典型反射特征(图5)
图5 波组特征标定方法图
6、以往地质解释成果引入法
通过以往相邻工区的解释成果,通过波组特征识别,或者交点引入解释成果,从而对新工区层位进行引入标定,达到标定效果(图6)。
图6为以往解释成果和新资料拼接引入解释剖面图,可以看到剖面波组特征基本一致,标定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