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和“公共汽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巴士”和“公共汽车”简单地是看是等义词,但其词源、构词方式、演变原则和发展结果都不相同。

本文拟就“巴士”和“公共汽车”两个词语系统的形成及其动因进行说明。

论文关键词:巴士,公共汽车,音节语素化,缩略
音译的“巴士”是个单纯词,只含有一个语素。

“巴士”系统的词语往往是通过增加语素合成新词或者与别的词语合成短语。

这些新词或者短语是可以共存的,根据添加成分可以分为前加和后加两种。

1.前加区分外形。

如大巴士,中巴士,小巴士,双层巴士。

2.前加区分设置。

如空调巴士,豪华巴士。

3.前加区分路线。

如城市巴士,长途巴士,37路巴士,穿梭巴士。

4.前加区分用途。

如医疗巴士,旅游巴士,康复巴士,观光巴士,快餐巴士,水陆两用巴士。

5.前加形成比喻。

如:空中巴士,水上巴士。

6.后加指称他物。

如巴士快餐车,巴士码头,巴士司机,巴士集团。

其中的短语可以进一步形成缩略语。

汉语有一音一义一字的特点,双音节的的音译单纯词可以单音节化,“巴士”在词组中缩略为“巴”。

所以词组大巴士、中巴士、小巴士、快速巴
士、客运巴士、货运巴士、豪华客运巴士分别可以缩略为大巴、中巴、小巴、快巴、客巴、货巴、豪华客巴。

固有的“公共汽车”是一个短语,采用缩略的办法形成一个缩略词系统:“公共汽车”“公汽”“公车”“公交车”。

根据语言发展规律,缩略语的语用量将大大超过其源短语;而在存在多个缩略词的情况下一个源短语一般只保留一个最优的缩略词。

所以“公共汽车”系统内部,正在进行的则是淘汰制的竞争。

首先“公车”会打败“公汽”,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第一,这是一个选择缩略语问题,选择缩略语首先要选择的是不同的凸显特征,特征太大不易区分,特征太小不符合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

“汽车”在不同的词语组合中有两种缩略方式:“汽”和“车”。

需要与别的车如火车、摩托车、自行车区别,则缩略为“汽”,如汽配、汽修、一汽、公汽;只需要与飞机、轮船等交通根据区别或者语境提供了与火车、摩托车、自行车等车区别的条件,则缩略为“车”,前者如货车、客车、公车、车胎、车窗,后者如开车、打车、乘车。

语用中只有“公共汽车”一说,而无““公共火车”、“公共轮船”,不必以“汽”相区别,所以与“公汽”相比,“公车”经济、适用。

第二,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语用惰性也决定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固有词而非生造词。

“公车”是一个古词语,现代汉语用于指称“公家的车”和“公共汽车”,在语境中互补
分布,没有歧义;且国内普及公共汽车是在本世纪,此时私家车也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庭,所以生活中和语用中车的“公家”色彩一般不再强调故不需再凸显,实际上公车的词义已经发生了转移。

所以,在“公车”和“公汽”的斗争中“公汽”必败。

“公交车”在这个系统中稍显特殊,“公交”的源短语是“公共交通”,与“公车”“公汽”相比,可以说是系出名门。

“公共汽车”只能指称沿指定路线行驶的客运汽车,势单力薄。

“公交”是“公共交通”的缩略语,其中一个义项是“公交车”,因为“公交车”是最典型的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它还被用来转喻与“公交车”相关的车道、车位、线路、公司、企业、单位、部门、线路、网络、系统、行业、职业、服务、营运方式和特点及从事这一职业的人。

随着地铁、高速铁路等城市交通工具公交化,“公交”的外延还将扩大,包括“公共交通”及其相关事物。

“公交车”属于“公交”范畴,能与之形成一个强大的语族和系统,所以“公共汽车”部分最终会因为“公交”势力而向“公交车”屈服。

而“公交车”既可以与它们形成一个“公交”家族,又具备了跟“公交”及公交化交通工具相区别的特点。

据此我们可以预测:“公共汽车”及其缩略语“公汽”“公车”只能甘拜下风。

“巴士”和“公共汽车”虽然在意义上有相同或相近的一面,但其实是貌合神离的。

前者是音译词,通过音节语素化合成
新词,并能进一步生成各种短语,其发展趋势是形成一个强大的词语系统,系统成员为N,且理论上N可以趋于无限大。

后者是汉语固有的,是短语,通过缩略形成缩略语,一个源短语的缩略语或者只有一个,或者即使有十分有限的两三个,也必然经过选择留下一个最符合缩略原则的那一个,系统规范最终的结果是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