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地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
A.纬度分布从南向北增大
B.经度分布,从0º经线向东向西增大到90º
C.纬度分布在北半球向北增大,在南半球向南增大
D.经度分布在东半球向东增大,西半球向西增大
2、关于分界线的叙述有错误的是( )
A.温带和寒带分界线为66º23′N ,66º23′S B.中高纬度分界线为60ºN,60ºS C.南北半球分界线为0º D.东西半球分界线为0º,180º
3、XX人经常喝凉茶,XX人喜欢吃麻辣食品,形成这种饮食习惯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气候 C.土壤 D.地形
4、世界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从荷兰鹿特丹港运输一批货物走最短航线到印度,应选择的航线是( )
A.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B.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印度洋
C.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
D.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XX海峡→印度洋
6、下列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没有运河或海峡的是( )
A.南极洲和大洋洲 B.南美洲和北美洲
C.亚洲和非洲 D.欧洲和非洲
7、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下列哪个板块(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8、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消亡边界常形成( )
A.裂谷 B.海洋 C.褶皱山脉 D.盆地
9、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认为岩石圈被不同的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即板块
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C.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可能形成山脉
D.六大板块均由陆壳和洋壳两部分组成
10、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
A.A B.B C.C D.D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
据此回答11-12题。
11、因CO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
B.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C.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1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13、我国于2013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②老龄化程度降低
③死亡率趋于上升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14-15题。
14、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5、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
A.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D.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16、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海岸线曲折,多海港 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岛国、多海港、海上运输便利 D.矿产资源贫乏
17、日本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是( )
A.XX渔场B.XX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最明显的表现是( )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第20-22。
20、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
①200<M<300 ②300<M<400
③100<N<200 ④200<N<3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关于右图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村在b村的西南方
B.c、d两条小河画得都正确
C.e处用水方便,宜建造纸厂
D.从a村到b村规划的公路不应走直线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
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特征相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24、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地盛行风可能给我国西南地区带来降水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受丁地盛行风影响,印度海盐生产进入旺季
D.丙、丁都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25、读右图,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26、有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马来西亚可见成片的橡胶园 B.泰国可见成群的大象
C.新加坡多对流雨 D.新加坡(103°50′E,1°17′N)海峡波浪滔天
读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下面27-28题。
27、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 )
A.茶叶 B.稻米
C.玉米 D.天然橡胶
28.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 A.汽车制造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29、关于马六甲海峡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亚洲和大洋洲之间 B.位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
C.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D.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30、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及原因为( )
A.农业发达,粮食生产自给有余
B.对外开放,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位置优越,港口优良,交通便利
D.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出口初级产品,发展对外贸易
31、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
A.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
B.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
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
D.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
读印度示意图,回答32-33题。
32、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
A.小麦 B.棉花 C.黄麻D.水稻
33、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
A.a工业区B.b工业区
C.c工业区D.d工业区
34、中亚地区被称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 )
A.哈萨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塔吉克斯坦 D.土库曼斯坦
35、中亚居民中,多数人信奉( )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二、综合题(共30分)
3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2分)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
(2)下图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6分)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6分) 37、读下面图形完成下列问题(8分,每空1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B.
C.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②③
④
(3)离南极洲最近的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地理答案
1—5,CDBDB
6—10,ACCDA
11—15,BBCDA
16—20,DBACC
21—25,CDDAB
26—30,DBDCC
31—35,ADCBD
36、【答案】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2分)
(1)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4分)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4分)
(2)【答案】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提出以上三种办法之一或其他合理办法得2分,论述正确、完整得4分。
)
37、(1)亚洲
北美洲
非洲
(2)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南美洲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