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
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在继续保证“双基”的基础上,还必须启发学
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
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足
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
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
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儿童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
说的“心灵手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
实验、计算、推理、想象。
新教材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操作的机会。
如在教学“有趣的拼搭”一课时,整节课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全班学生积极地动手参与各个程序的活动,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舒坦。
开始采用“比比谁跑得快”、“谁堆得高”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把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从滑板上同时滑下和往上堆。
全班学生很快发现在这四种物体中,
球滚得最快,最难堆;长方体、正方体滚不动,最容易堆。
从这一现象中学生又通过观察思
考得出原因,虽然学生不能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在学生的意识深处,感受到球容易滚
动的原因是“球是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容易滚动的原因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是平的”,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
虽然用去一定时间,但学生真正“动”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在头脑中留下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的
特征的清晰而又深刻的表象,同时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通过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
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悟”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学习不仅是获得答案,而是“了解答案为何是它”的过程。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
学生亲历探索知识产生的全过程。
课堂应充分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去探索。
师:我们刚才画的角有大有小,那么角有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出示投影:讨论角的大
小与什么有关?)小组讨论并用学具证明自己的观点。
汇报:观点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
的长短有关。
(师板书观点,学生演示:天线的一边伸长)观点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
开的大小有关。
(师板书观点,学生演示:活动角一边固定,另一边转动。
)师:再讨论角
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用学具证明。
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
短无关。
不管边怎么长,这里叉开的大小不变。
(边说边演示)师:是不是这样?生齐:是。
师:刚才这一组同学上来。
(老师演示天线两边伸长)角变大没有?生齐:没有。
师:为什么?生:因为射线的一个地方可以无限延长,边可以伸长。
从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我们看到学生在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发现了角的大小与
角的两边叉开大小有关的规律。
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体现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的的教学理念。
三、“文本阅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
化这些信息,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
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
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有意识地在读完后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经常训练,会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圆的画法”前,我提出
怎样画圆呢?画圆的工具是什么?圆心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圆的大小由谁决定的?画圆时要
注意些什么?有了具体的阅读目标,学生思维更集中,也能更迅速地发现问题,阅读的效率就更高。
在“读数学”的过程中,以“疑”导读,“疑”就好比是学生“读”中的指向标,从而更好地发挥“读”的作用,从而也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四、“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
学课堂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
动经验。
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中的“东北”方向时的设计。
师:“想一想,百货大楼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生1:“百货大楼
在我们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生2:“百货大楼在我们学校的东面往北面一点。
”生3:“百
货大楼在我们学校的北面偏东一点。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
百货大楼在我们学校的东
面和北面之间。
”(板书:东北)师:“谁能来确定百货大楼在这幅平面图上的位置?”(学生上台
标示)师:“你为什么把它贴在这儿?”生4:“百货大楼在我们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也就是
在我们学校的东北面。
”师:“真棒!请同学们看着平面图互相说说百货大楼在我们学校的位置。
”教师创设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来理解与掌握知识,从而去解决问题。
因此,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初始阶段的小学数学,除了重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应
该重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
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