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问题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ort
年 月第 期
20169
145关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问题探索
张 旭
(江西警察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 要: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以政治文化水平等都在飞速地发展和进步,体育事业也在此基础之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受到“全民健身”的观念影响,加上市场经济不断的变革和发展,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事业也踏上了产业化之路。
但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当前其发展尚且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市场运作的大环境也尚且不够成熟和完善,观念也相对落后,相关部门政策不支持等。
本文主要对目前高校体育的产业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6)09-128-02
投稿日期:2016-06-22
作者简介:张旭(1982—),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经济、运动训练、运动心理。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也得到了发展的契机,这也是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相互适应的事业。
高校体育实现产业化,符合我国对体育事业的要求,其能够满足改革开放发展规律,同时这也是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深入改革的要求。
高校体育实现产业化发展,会对我国的体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需要了解并掌握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分析其困境,并探索解决策略,以期推进我国高校体育事业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1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的产业
化现状
1.1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封闭性较强
就我国高校体育的产业化发展而言,受到传统的思想观念约束导致开放性较差,仅仅强调体育课教学及业余运动锻炼;另外全国范围内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受到限制。
当前已有的高校体育组织的行为依然限制在学校范围之内,严重缺少与社会的沟通及交流,很多高校场馆和师资力量缺少有效管理,课余生活、节假日时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场馆闲置,形成了浪费,高校的体育事业所具备的功能及优势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高校的体育市场不能和市场经济环境及体育事业的发展相互适应,建设的体育设施也大多是为了体育教学,相对来说市场动机薄弱,不重视市场资源配置。
教学之余,各项设施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充分利用。
1.2 市场运作环境不佳
在实践过程中,高校体育产业化不能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也没有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在理论的研究上尚没有形成统一且规范的体系,也没有完善的产业法规对整个市场进行规范,对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体育产业化只能凭借经验逐渐发展。
当前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问题是:对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力度不够充分;经营和管理的水平也比较低下,组织内部的消耗相对比较大,资源浪费非常严重,效益也比较低下;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比较低,决策灵活性以及应变性不足,竞争力低下,管理经营理念落后,市场开发条件差。
这都严重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进步。
1.3 业赞助薄弱
足够的资金赞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整个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但就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体育都不能结合市场运营规律进行运作,所获得的来自各企业的赞助也仅仅依托在广告基础
之上,排除了广告因素之外,仅有学校以及各个主管单位的指令赞助以及来自社会的公益性赞助等,各企业都不能把高校的体育活动当做企业的发展环节,也不能将校园体育运动当做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进行延伸发展。
校园中获得的体育赞助相对来说不够规范,资金的流向透明度也非常不足。
因此,明确赞助的行为也是体育赞助得以健康发展运营的前提。
1.4 管理力度不足,人才素质较低
作为高校管理体育产业的人员,不但需要充分地掌握体育产业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要拥有高度的经营管理水平。
在高校中尽管已经聚集了一些拥有较高学历、较高知识水平以及较高职称的专业性人才,不过由于受到体育人才的培养制度限制,导致管理人才存在不足,且当前也没有专门的培养机构及制度。
另外,高校领导对体育产业没有明确的认知,且思想比较保守,不能掌握体育事业的发展前景。
经营管理的形式也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彻底利用体育产业,管理过程中也有较多的权限交叉范围,管理不充分,无法有效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也比较低。
1.5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所谓体育产业政策指的是国家为了能够实现在某一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路线制定的准则,也是一种规范化的经济政策,对于国家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都有较为理想的发展作用。
目前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17.067
体育产业
年 月第
期
20169
145
种新型产业,各部门都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较大支持问题,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对高校的体育产业发展十分不利。
1.6 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全面
因为现有体制及思想意识上的限制,管理人员及经营人员都不能正确地对产业结构展开系统的学习以及适当的转变,不能保证产业要素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等,导致体育产业部门间没有完善且平衡的发展,资源也不能得到合理利用,资源配置及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不足和不合理性。
2 解决策略
2.1 调整经营观念
必须要保证资源合理配置才能促进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发展及商品化发展,树立起良好的市场意识及服务观念,与社会建立起良好且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社会对体育事业的消费需求,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多种形式及多种渠道来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坚持多种经营方针,确定经营权责等。
由此来调整整个高校范围内的经营观念,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2.2 寻找适合高校的经营项目
其一,选择投资相对较少且见效相对较快的体育项目,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将现有场馆及师资力量利用起来,其中主要包括运动员及教练员等的培植和锻炼,培训社区范围内的体育干部以及辅导员等。
作为高校,还可以设置函授班等的方式将潜在的教育资源利用起来。
其二,需要充分发挥出高校的科研优势,将全民健身的观念贯彻到师生中,开发具备较高科学性的健身器材。
将高校已有的人力资源和器材资源等充分利用起来,并建立起对应的机构,实现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及竞赛等。
2.3 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体育市场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资源就
是人才资源。
想要解决并妥善处理体育
市场中人才短缺及运作人员素质低下的现
状,就必须要为整个社会提供理想的服务
人才,不然贯彻再好的策略也是没有实际
意义的。
想要贯彻落实高校体育产业可持
续性发展,需要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
对
于一些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可以在经
济或者语言上予以表扬,充分调动他们对
社会的示范效应及带头效应。
强调人才的
流动,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积极吸收体
育圈子内外的优秀人才参与到产业化事业
中,促进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发展。
2.4 政府加大培植力度
不管是什么产业,想要在市场竞争的
过程中获得地位,就必须要依靠国家和政
府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在二战之后日本
发展钢铁、信息及汽车工业,同时由政府
及国家对其进行有力的支撑和扶持,令其
能够成为整个国家的支柱性产业。
各高校
的体育产业也是准公共性新兴产业,拥有
较强的外部经济价值,尤其需要政府单位
的支持,包括政策、经济等,打造良好的
发展环境。
2.5 优化资源配置
高校体育事业进行产业化发展的过
程中,要结合区域性的体育人口现状及消
费结构上的差异,对该地区的群众进行深
入且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综合年轻人的生
活习惯及消费层次等,对高校体育产业发
展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和完善。
由此,在整
个产业结构进行市场运营的过程中起到良
好的促进作用,令资源实现更加理想的配
置模式,为整个高校体育事业规模化及产
业化创造良好且稳定的基础。
2.6 开拓更加广泛的市场
作为高校,其集中了高知识及高学历
的各种专业人才,而且拥有非常先进性、
基础性的体育设施等,需要充分地将这些
人才的优势及设备上的优势利用起来,在
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及任务基础之上,面
向全社会展开良好的有偿服务,贯彻落实
教学和创收,将社会效益及经济收益充分
地融合起来,扩展对外服务的范围。
从事
业型转换到经营型,落实市场产业化的管
理模式,保证全面开放和多样化服务,实
现自我补偿。
另外,和整个社会进行协作
机制的建立,实现互动和互补,并实现良
好的资源共享渠道,实现体育产业联动。
3 结 语
对高校体育进行产业化发展,是对我
国体育教育进行深入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需要认真掌握并参考国内外的高校体育产
业化成功经营的经验,结合目前高校体育
教学特征及具体实际情况,深入对高校体
育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令其能够满足体育
教学规律,同时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调动高校体育教学的资源,强化法规建设
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对产业结构进行适
当优化,强化高校体育的功能,促使其能
够向着可持续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任保国,李桂林.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
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
院学报,2005(6).
[2]许立珍,刘伟,任保国.对发展我国地
方高校体育产业政策问题的理论思考[J].体
育与科学,2004(5).
[3]毛永革.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4(5).
[4]曹承志,金学满.论加强高校游泳馆救
生员的管理对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意义
与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4).
[5]郑向千,吴应广.体育产业背景下对当
前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审视[J].湖南商学院
学报,2012(4).
3 结 论
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对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了生态因素对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为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发生和优化提供积极地借鉴,这是现代社会关注青少年身体健
康状况的必然结果,但需要不断地深入和
完善。
参考文献:
[1]戈莎.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
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
大学,2012.
[2]杨剑,邱茜,季浏.锻炼行为生态学模
型及其在体育领域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
学报,2014.
[3]高家尧,陈培友.基于GIS的江苏青少
年身体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指
标关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2016(1):148-152,157.
(上接第7页)
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