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在普通话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创新 Teachinginnovation
174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脱口秀”在普通话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文/张文娟
摘要:结合时下兴起的网络脱口秀节目所呈现的特点、表现形式和效果,将脱口秀引入普通话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训练发声能力的目的。
另外,把班级“脱口秀”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手段之一,不断改进,力争上好普通话课。
关键词:“脱口秀”;话题;能力培养1 引言
普通话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的性质决定了该课程需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和水平,相对于语音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需要重视学生的普通话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学生的普通话语音面貌是否得到改善。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语音基础知识,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还应进行发声能力的训练,包括呼吸控制、朗读、朗诵、解说、演讲、辩论技巧训练以及态势语运用等,这一模块中有诸多训练发声能力的技巧。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们需要采取多种训练方式,引入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普通话水平。
于是,我们在普通话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班级“脱口秀”活动,以比赛形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起到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2 “脱口秀”与普通话课
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同学们日常练习的内容主要是单音节、双音节词语和朗读作品训练,采取的形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后练习,而测试中的命题说话环节考查的是学生自由说话时的普通话语音面貌,那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手段让学生张开嘴、大胆说话。
“脱口秀”是一项轻松活泼、容易调动氛围的活动,比较适合充满活力、追赶潮流的大学生们。
网络“脱口秀”节目的特点是话题自由化、内容娱乐化、角色个性化、互动模式垂直化,与之相伴的是一大波的社会讨论。
以《脱口秀大会》为例,节目组邀请明星或素人嘉宾上台演说,他们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为脱口秀带来强烈的喜剧效果。
观众也通过观看这类脱口秀疏解了焦虑和压力,获得了简单的快乐。
脱口秀节目也以轻松、幽默为主,除以访谈型、喜剧型、讨论型、情景型的脱口秀综艺之外,也不乏将脱口秀与新闻、科教结合在一起的探索,如央视主播朱广权的脱口秀“段子”播报、河南日报客户端的时政脱口秀评论节目《问“候”两会》、京剧老生王佩瑜的京剧脱口秀《瑜你在一起》,节目语言生动活泼、幽默接地气,不至于过于高冷,也不至于过于轻松,这些都是把深度做有趣的全新探索和尝试。
普通话课堂也可以用上“脱口秀”形式,从而变得有趣且有料。
普通话课堂上的“脱口秀”首先要达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另外还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等。
话题的设置和选择要有内涵、有创意,与时俱进、与教学内容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表现形式要结合课堂环境与学生特点,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做到人人参与,最后,“脱口秀”活动中需设置激励机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语音面貌存在不足的同学加以辅导。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课堂环境。
3 班级“脱口秀”的应用及效果
根据普通话课程安排,我们的班级“脱口秀”是每两周进行一次,每次用时约一个小时,平均每人发言3-5分钟。
开展“脱口秀”活动的班级共有60人,按每组5人分成12组,每组每次选出1人参赛,使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展示个人语音面貌的机会。
每期约有12名同学可以上台展示,并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演讲效果较好的3名同学,并对其所在小组全体成员进行积分奖励。
我们选择的“脱口秀”形式是单人脱口秀,即一个人面对全班同学表达观点。
主要是围绕某个话题,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参加当期的脱口秀比赛,充分展示个人及小组的观点,并取前三名参与班级“脱口秀”决赛。
比赛分五期选拔赛和一场决赛,最终选拔出12名同学参加班级“脱口秀”决赛。
为吸引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使“脱口秀”话题更贴近学生、符合学生兴趣,所以在选拔赛阶段,采取了学生自拟并投票选择的方式,决赛题目则由老师拟定为“学习普通话的心得体会”。
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之后,提交了10个话题,具体分别是:(一)寒门是否再难出贵子(二)聊天时最讨厌的回复语(三)如何寻找存在感(四)我喜欢的明星(五)我身边的重男轻女现象(六)宿舍生活那点事儿(七)最喜欢的季节(八)什么样的男生最帅(九)大学生该不该兼职(十)大学应不应该谈恋爱。
经过投票,选择出了“(二)聊天时最讨厌的回复语(四)我喜欢的明星(六)宿舍生活那点事儿(七)最喜欢的季节(十)大学应不应该谈恋爱”五个话题,即为普通话课堂上进行的班级“脱口秀”的选拔赛话题。
班级“脱口秀”决赛的话题“学习普通话的心得体会”,既是对普通话课程主题的响应,更是对学生本学期学习普通话的结果的检验。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锻炼,同学们在命题说话这一环节,基本上都能够做到语言流畅、发音标准、逻辑正确、思路清晰。
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学期初存在的如方言语调明显、分不清舌尖前/后音、分不清h/f、分不清n/l、分不清n/ng 等常见问题。
在该学期中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全班60名同学中的54名同学都取得了“二甲”及以上的成绩。
班级“脱口秀”活动,学生要思考“说什么”“怎么说”,一方面锻炼了表达能力,让人看到每一个学生在讲台上自然流畅地说着普通话、淡定从容地表达自我,甚至巧妙地调动现场氛围。
另一方面检验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脱口秀”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学生们有充分的课余时间来准备活动,每一期的参赛选手除了需要自主学习、认真准备之外,也离不开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
4 如何改进班级“脱口秀”
班级“脱口秀”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使普通话课堂焕发活力,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但是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根据班级情况,有选择性地开展活动。
有的班级整体调性较为平和,要采取别的训练方法。
(二)话题设计要合理有趣,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三)课堂评价要及时中肯。
教师对学生口语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也有助于其及时掌握一些发声技巧。
(四)教师主持可以变成学生主持,发挥学生主场作用。
综上所述,在普通话课堂教学中运用“脱口秀”形式,通过选择恰当的话题,采取新颖的形式,加之及时的评价激励,能够激发学生大胆开口,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提升普通话口语水平,改善语音面貌。
参考文献:
[1] 罗娟,戴尧.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语言运用特色浅析[J].新媒体研究,2019(9).
[2] 叶静宜,郑嘉纯,石琳.我国网络脱口秀的分类与特点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6).
作者简介:张文娟(1994—),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从事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
(作者单位:商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