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中“好人文化”的内涵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世间》中“好人文化”的内涵探析
摘要:梁晓声在其创作中寄托了他对“好人文化”的追求,《人世间》中呈
现的“好人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纵观全文,除了一眼可看见的“真诚、正直、善良、敢于担当”之外,更可细化为仁义礼智信。
本文便从仁义礼智信几个维度
来探析这部小说中“好人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人世间》好人文化;内涵;仁义礼智信;
梁晓声提倡“好人文化”。
“好人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是“热忱”、“真诚”、“富有牺牲精神、开创精神和责任感”?是“正直、善良、重情仗义勇于
担当”?[1]是周秉坤“理想主义的爱情坚守、民间道义的友情担当”[2],是周家
好人品质的亲情传承?是,但不全是。
在《人世间》这部巨著中,作者将“好人
文化”嵌在了光字片的街道上,“可咱们光字片的街名,却正是不折不扣的中国
街名……光仁、光义、光礼、光智、光信,连起来就是孔子的话——仁义礼智信!”[3]可是“原先有过的街道也被私搭乱建的土坯房占没了!”[4]而安字片和
河字片这两个曾是俄国人住的地方,却有“笔直的马蹄石道和成行的路灯”[5],
当那些取名为“仁义礼智信”的街道破败不堪,只能“灭了他”时,作者便将它
的精髓深深融于他笔下人世间儿女们的血液中:周秉坤帮陌生人送钱、送医,自
己没房住也没从更穷困的朋友手里收回自己房子的重情仗义;蔡晓光的“劫富济贫”式的仗义疏财;水自流坚持正义的侠义精神;邵敬文白笑川的亦师亦友……
这是一个“好人”群像,对“好人文化”特质——仁义礼智信的理解,我们于几
组对比中可理解得更深刻。
一、大小“仁”“义”
仁,“其核心是指人与人相互亲近,”[6]“义”的基本含义为“应当”,天
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温克勤在梳理了历代儒学的阐释后,得出结论:“在古人看来,义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和正确处理感觉、欲望与理智理性的重要价值准
则。
”[7]小的“仁”与“义”主要体现在对与自己紧密相关的人的友善、相亲,
大的“仁”、“义”则是以人民国家为考虑范畴。
以周秉坤为代表的酱油厂“六
小君子”,自打在酱油厂结下友谊,便保持善良正直的作风,辞让上大学的机会,几家不管谁有困难就一起帮忙解决:修房造屋、婚丧嫁娶。
人间似乎正因有了他
们的道义与担当,才有了烟火,四时离合因有了他们的情怀与热望,才有了悲欢。
但他们之间的“仁”、“义”是以“熟人关系”联系起来的,考虑的是小团体的
利益。
“大仁”、“大义”,则以吕川和周秉义为代表。
他们万事以人民国家为重。
吕川,六小君子中最早上大学的人,他看得清是
非,看得见民间疾苦,他将胸中的正义化为“尚方宝剑”,挥向“四人帮”,指向腐败贪污者,而将心中的友爱之“仁”如胎记般刻在心里。
更具代表性的是
周秉义,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特殊时期坚持正义护陶平,为国家的长远发展
处理军工厂背骂名,回A市消除土坯房两袖清风地盘活A市房地产市场,为帮助
亲友略动了一点心思而惭愧不已……他拧清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与对党国的忠诚,
将大小“仁”、“义”写得有模有样。
“仁”、“义”的大小之别还体现在周家
两兄弟对“亲情”的理解和实践“爱人”的方式上。
对侄女周钥不尊礼俗之举,
周秉坤愤愤地骂她是“小妖精”,周秉义则语重心长地说:“亲人是天定的关系。
即使一个亲人真的做错了事,甚至犯法了,只要认罪服法,有悔过自新的表现,
亲人就不应该嫌弃。
天定的关系是超常的关系,是要从不嫌弃,分担压力的关系。
”[8]周秉坤的“仁”、“义”是:爱,就不记前嫌地爱;帮,就奋不顾身地帮。
但是热血式的,缺少理性。
而秉义的“仁”、“义”,则是深刻、博大与坚
韧的。
二、寻常之中更见“礼”
礼,“社会文明的标志、做人的基本素质”[9],小说中的“礼”集中在蔡晓
光之身。
蔡晓光,这个女性读者眼中的“白月光”,作者借护士长关铃之口,大
谈蔡晓光的“绅士精神”,以细节每次不忘放下马桶垫,还用卫生纸仔细擦不惜
笔墨大肆夸奖:能将马桶垫掀起来的,占一半;能掀起来又放下去的,占那一半
的百分之五以下;这百分之五的人中,能放下后用纸擦干净的,则只有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这种“礼”,用作者梁晓声的话来说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
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三、不同的人生智慧
小说中,郑娟、周蓉两位女性,可说是爱神与美神的化身,两人的美都是那
么让人见一次而难以忘怀,两人也都是那么敢爱敢恨,敢于为爱情付出所有与所能,区别主要在“智”上。
“智,其基本内涵是智慧、聪明,孟子将智界定为
‘是非之心’,认
为智是一种分辨是非的判断能力。
智,也指知识。
“[10]从知识层面来说,郑
娟只读了小学初中,所读之书为课本,见识就在A市的光字片和对她来说并不太
平的太平胡同。
唯有一次是非判断是她对“性格”与“人心”的辨析,她说“性
格怎样和人心怎样往往是两回事”,[11]说得甚是通透;周蓉读书读到北大,“读到”法国:中外的文学作品,哲学类书籍。
在知识与思维层面,两人是云泥之别。
但不能说郑娟没有智慧,看她与公婆之间关系的变化,从嫌弃不接受到看到她就
欢喜,她让老公变得更有责任担当,养育的大儿子楠楠能在哈佛读法学博士,将
自己早年的不幸抛掉,给家人带去欢乐与幸福,怎能说没有智慧呢?而周蓉的学
习能力、适应能力委实令人羡慕:同样到法国,前夫冯化成很快自身难保将女儿“归还”给她,而她却帮好友的姐姐解除心病,快速学好法语,寻找自己更愿意
做的工作供女儿在法国读书,决绝拒绝富商的示爱。
如果说郑娟身上体现的是
“安命”的智慧,是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的人生智慧,那么周蓉身上则体现
的是“造命”的智慧,是明己所需、“巧妙说不”、轻松突围的人生智慧。
四、于共苦同甘与生命的终极问题中见“信”
“信,诚实不欺。
既指说话真实,也指信守诺言。
”[12]这部小说中亲人、爱人、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近乎理想。
秉义与冬梅的跨阶级之爱、秉坤与郑娟在
人生灾难中的相互扶持、周蓉与蔡晓光的山海守望,都建立在牢不可破的信任之上;在周聪就业的问题和是否要放弃光字片老屋搬入新区,郑娟基于对大哥秉义
的信任迅速拍板,在特殊情况下,这份难得的信任解决了双方的难题。
信任的存在,让《人世间》塑造的人世间有了温情,而信仰则帮助人们获得精神的救赎。
信任、爱,让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变得简单了,但人在面临大的抉择、大的悲痛时,信任与爱的力量似乎变弱了。
金月姬年轻时参加抗日战争,文革中群众对她的批判,“她心悦诚服地表示接受,表示坚决改正。
”[13]多少人在这期间成了亡魂,
而她却走过至暗十年;周秉义在普通民众的不理解、众口铄金的舆论、相亲们的
唾弃面前,坚定执行党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最终求得内心的宁静、百姓的不舍、同僚的敬佩,而多少人完全经不起这样的考验?这是那是因为他们都有共产党人
的信仰。
小说中还凸显了一种信仰,是宗教信仰。
“宗教的本质都是神对人类精神的
救赎以及向善的引导,是一种‘他救’。
”[14]楠楠的意外死亡让郑娟失去了正常
的精神状态,秉坤厚实的胸膛也没能帮她支棱起来,在逐渐变为行尸走肉的过程中,归入佛门的弟弟萤心,以佛家之理让姐姐从大悲中走了出来。
在自己的生死、位高权重时的诱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面前,信仰让他们得到救赎。
小说中
的好人,在仁义礼智信的表现上各有其突出的一面,正是这一群好人,展示出了“好人文化”,他们在烟火人间用感人的言行诠释了“好人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刘起林《1990年大背景与梁晓声“好人文化”的历史生成》[D],《当代
文化论坛》2022年第一期,第58页
[2]苏文涛:好人文化的践行者——《人世间》周秉昆人物形象分析[D],枣
庄学院学报,2018年5月第35卷第3期,第26-30页
[3][4][5][8]梁晓声:《人世间》(下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2017,前三
个第342-343页、第337页
[6][7][9][10][12]温克勤:仁义礼智信的形成和基本内涵[D],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2007.6第32-34页
[11]梁晓声:《人世间》(上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第54页
[13]梁晓声:《人世间》(中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第314页
[14]沈雅婷:论《人世间》的“神性”书写[D],文艺评论,2019.04,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