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
A。 柴油机和汽油机
B。 柴油机和电动机
C. 蒸汽机和内燃机
D。 内燃机和电动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使用的动力是蒸汽机,故排除A、B项;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使用的动力是内燃机,故选C项;内燃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才出现,不是火车使用的动力,电动机也不是飞机使用的动力,故排除D项。
14。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人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这一变化说明
A. 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
B。 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
C。 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 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答案】B
【解析】
【详解】《航海条例》的制定与废除主要体现了英国在贸易发展方面的变化,不是由于民主政治的完善,故排除A项;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对世界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需求增加,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迫切需求,故选B项;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中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引发的结果,故排除D项。
A。 改良蒸汽机B. 蒸汽机车C。 汽车D。 电灯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所以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电灯,ABC三项均排除,D项正确.故选D。
11。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B。 世界各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 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 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暴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贸易范围的扩大、商品交流的密切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所以A、B、C项都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排除;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暴跌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不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选D项。
考点: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
点评: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主要的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方式.在春秋时期产生,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
13。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A。 英国、西班牙
B。 荷兰、葡萄牙
C。 英国、荷兰
D. 荷兰、英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表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图表中甲国商船的运载能力在17世纪达到顶峰的信息可知此应为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由图表中乙国商船运载能力自16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后期一直呈上升趋势的信息可知此应为在16世纪末.17世纪中后期.18世纪后期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英国.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为了防止外国列强的骚扰,明清以来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海外势力的骚扰。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是也造成中国沿海居民为了生计铤而走险,加剧了寇患,并使中国逐渐的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造成中国近代发展的缓慢,被动挨打局面的出现。
9.“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C.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所述政策为海禁政策。A、B、C三项分别涉及了海禁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与海禁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因此ABC项说法都是正确的;D项错误,海禁政策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发展的潮流,阻碍了中国的社会的转型。故选D。
考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禁政策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A。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普及
B. 垄断组织形成并迅速发展
C。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 福利制度国家在欧美大量出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垄断组织的产生并迅速地发展。故选B.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与资本的急剧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这样在生产内部,无计划性得到一定的调整,因此说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C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D项是在二战后。
6。 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①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强
②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
③政府设置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
④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可以看出“西安市”是在城市的边缘,故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商业活动的空间是受到严格的限制的,②正确;由图片中“明光宫.长乐宫.北宫.桂宫.未央宫”等可以看出④正确;③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项。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前,清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设立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所以答案选D。
10.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 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结合相关史实解读这番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B. 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 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D。 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题干材料描述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自给自足的闲适的生活状态。所以D正确;A集体耕作没体现;B土地应归农民个人私有;C产品主要供自己家庭消费.
4.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部分成果,这些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水排是东汉时期;三星堆青铜是商朝时期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钧窑属于北宋时期;马王堆素纱禅衣属于西汉时期,依据时间排序,C正确。
5。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的商业·汉代的市
7。明清之际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专制制度的衰落
C。 西方文明的影响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可知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思想的影响,故选A项;题意中反映的这种商品化倾向明显的思想与专制制度的衰落没有必然关系,也不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影响,故排除B、C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当时没有出现松动,故排除D项。
A。 农业商品生产已相当发达
B。 以织助耕是主要经营方式
C。 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 妇女成为小农经济 支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是体现的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经济思想。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商品经济的内容来;C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强调了耕与织这两个方面,而且作者强调的也是这两个方面;D项说法错误,男子是家庭的支柱.
【答案】B
【解析】
从绘画作品不难看出,清代时期依然采用的是“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据此,判断选项:C项“出现”,错误,是在东汉;A选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在近代开始落后;D项属于无关项,南宋已经完成南移。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B.
3. 明代张履祥曾记载:一般人家“女工勤者,其家必兴,女工游惰,其家必落;正与男事相类 ……男治田可十亩。女养蚕可十筐,日成布可二匹,或纺纱八两,宁复忧饥寒乎?”反映出当时农村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耕作特点
2.《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 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 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 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A。 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B。 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 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D. 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说明政府放松了对经商地点的限制;从“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说明政府对经商时间放松了限制。这都说明了北宋时期城市的商业职能增强了,A正确。B项的“停止”错误;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人的身份地位,排除D。
苏州五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
2019。4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点睛】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对传统的士农工商思想有所触动,商业化的社会意识日益浓重。
8.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B. 根源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2。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地区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密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美洲农作物品种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
B。 美洲的金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C. 美洲原有的人种结构随着欧洲殖民活动而改变
D. 美洲地区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中国在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从太平洋彼岸的美洲大陆带来了高产的玉米和番薯,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新航路开辟后,洲地区是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首先“发现”的,美洲地区并不是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荷兰、法国在美洲都有殖民地。所以不可能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D项正确。
考点:垄断
点评:垄断组织控制着某一部门的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整个社会的生产销售情况,加强计划性,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自由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需要掌握.
16. 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随之狂跌。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 )
①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②世界范围的商业市场初具雏形
③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取代了战争
④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欧洲居主导地位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影响.根据“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说明新航路开辟后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急剧增加,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②④正确;①属于新航路开辟科技影响;③取代战争说法绝对,排除.故答案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