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街舞在北京市小学开展的可行性初探——以全国校园啦啦操街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身街舞在北京市小学开展的可行性初探——以全国校园啦啦操街舞规定套路为例作者:熊羽琴
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9年第1期
熊羽琴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在北京市各小学逐步展开,除此之外:健美操,拉丁舞,民族舞等各种课外社团活动也悄然地走进小学校园,不仅缓解学习压力而且
培养了兴趣爱好增强了体质。
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
健身街舞作为一种时尚与潮流的街舞形态,能增强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 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增进他们审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随着北京市一年一度的中小学
生啦啦操比赛及各种健美操赛事的举行,各小学开始逐步引入健身街舞,但大多只是将其作为
健美操课外活动的一部分,极少有学校单独开设街舞课程。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
析法、逻辑分析法,从校园啦啦操街舞套路的特点、编排原则、价值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
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其与其他体育项目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挖掘健身街舞进小学的可行性。
以期为健身街舞在小学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健身街舞在北京市小学开展的可行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查阅了有关健身街舞引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文献资料,通过中国知网搜集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
1.2.2 视频分析法通过反复观看全国校园啦啦操街舞规定第一版和第二版。
对其动作、编排、音乐等进行分析。
1.2.3 逻辑分析法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搜集的大量文献进行分析。
通过对不同体育课程的分析比较,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健身街舞概述
2.1.1 健身街舞概念我国目前对街舞的划分是采用由中国健美操协会审定的《全国街舞比赛评分规则》,其将街舞分为3 类——健身街舞、流行街舞和轻器械街舞。
健身街舞是指在
街舞风格的音乐伴奏下,以街舞基本动作为表现形式,以健身为主要目的,要求动作必须显示
身体全面的协调能力,能够体现身体的均衡性。
2.1.2 健身街舞的特点与流行街舞相比健身街舞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如下几点。
(1)安
全科学性。
健身街舞课程的内容设计避免了流行街舞中触及身体正常生理结构的技巧难度和复
杂的身体动作,以健康安全为宗旨,融入了健美操、舞蹈的相关内容,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和
负荷,使之在科学的有氧锻炼范围之内进行。
(2)本土性与变异性。
中国的健身街舞一方面秉承嘻哈外来文化的魅力,体现美国人自由的思想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街舞的本土理念:“做
自己,享受生命,勇于挑战。
”中国的健身街舞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以街舞舞蹈动作为表现形式,遵循健康安全的原则,除去技巧性难度动作和对身体易造成伤害的动作,如Breaking 中
的Pick、Planche、Bridge、Baby、Handglide 等,从而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健身街舞文化和
基本技术体系。
2.2 全国校园啦啦操第一、二套小学组街舞规定套路简析
2.2.1 音乐及动作内容结构分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实施意见》及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的文
件精神,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局,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编写了2014 版(第一套)及2016 版(第二套)全国校园啦啦操小学组规定套路,由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提供
技术指导。
街舞作为全国校园啦啦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鲜明的特点。
(1)第一套音乐采用的是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音乐风格酷炫、节奏感强、BMP在136 左右,动作元
素主要有hiphop、poping、jazz,主要步伐有开合步、侧交叉步、原地踏步、疯克踏步、前交叉、漫步;第二套音乐节奏与第一套相当,风格较欢快活泼,动作元素主要有hiphop、poping、locking,主要步伐有开合步、膝步、上步吸腿、侧弓步、滑步、前交叉、并腿跳、侧并步等。
由此可见,两套街舞在音乐选择上大同小异,而第二套音乐以童声为主,较为活泼,更加符合
小学生心理,音乐每分钟节拍相当,当第二套大部分以一拍一动,其动作内容更丰富,节奏更快。
(2)在动作类别及内容上,两者都是8 节且都以hiphop 为主,其中第一套中穿插有
jazz 的顶胯、健美操的交叉步,主要体现街舞的UP-DOWN 律动技术及膝关节弹动技术;第二
套中穿插了健美操的上步吸腿、侧并步、并腿跳等,将其与街舞中的律动技术相结合,同时手
臂动作借鉴poping 中的ToymanThe kingTut 和pausing,在造型上借鉴locking 中的
Point 摆出较酷的造型。
(3)在动作节奏上,第一套主要是四拍一动及两拍一动为主即两拍或四拍为一个动作单元,并且大部分以8 个八拍为一节,这样一来一个组合的动作单元只有4 ~
8 个,重复率较高内容丰富率不够,易造成审美疲劳;第二套则避免了这种现象,以一拍一动
和两拍一动为主。
2.2.2 编排体现的原则及街舞基本技术(1)安全有效原则。
健身街舞的目的是在安全
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基础上感受街舞文化,所以在编排中要选取安全的动作,再追求动作
的有效性。
许多流行街舞的动作都是挑战身体极限的反关节动作,在健身街舞的编排中是不可
出现的。
校园啦啦操街舞规定套路(以下简称为校园街舞)在动作类别上选择以hiphop 为主,其在街舞舞种里是一种以身体的协调性和律动为主,非常随意自然,要求舞感、肢体灵活性和
控制能力,同时融入其他街舞元素,可表现为简单也可复杂。
因此更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在安
全有效的情况下锻炼协调性乐感、舞感。
(2)针对性原则。
健身街舞的创编要针对小学生的健康水平、身体能力与技能水平的高低来选择适宜的动作,掌握动作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能从中得到乐趣。
小学阶段的身心特点在心理方面表现为:注
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好奇度高;在生理方面表现为:协调性发展时期,空间感知能
力较弱。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校园街舞在音乐选择上以节奏感强或旋律欢快为主以激
发学生兴奋性;在动作安排上动作幅度及强度由小及大,前面以律动和原地为主,后面以跳跃
类为主,使得小学生身体机能逐步调动;在动作变换上主要是横向与纵向的变化,去除了街舞
中旋转、翻越、支撑等技巧动作,以发展灵敏协调为主,避免过度力量耐力性的动作。
2.3 健身街舞与小学其他体育项目的对比
2.3.1 优势分析校园街舞作为健身街舞的代言人在运动负荷的控制上比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更为精确,主要体现在:(1)动作速度由慢及快,动作幅度由小及大,先由准备部分
开始,动作主要是原地踏步,负荷量在2 个八拍以内。
每套动作前半部分主要是低冲击步伐及
身体各关节运动,例如,校园街舞2014 版前半部分主要是原地踏步交叉步、顶胯、交叉步等
再逐步过渡到步伐与全身律动的结合;2016 版校园街舞前半部分主要是原地上下律动、侧踢腿、开合、左右上下律动相结合等,使学生的身体机能逐步过渡发展。
(2)在教学内容上,校园街舞教学内容丰富,包容性大,可使学生动作记忆、肌肉本体感感觉、音乐感、队形走位、空间
方位感、团队协作等全方面得到发展。
除此以外,校园街舞趣味性较大、受伤概率小、场地器
材要求小、开展方便。
如今,随着街舞赛事及综艺节目的宣传推广,少年儿童街舞培训机构日
益增多,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其街舞发展水平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不乏优秀、专业的街舞师资。
2.3.2 不足之处不论是校园街舞还是流行街舞,作为嘻哈文化的一部分,自从外引进以来几经曲折,发展缓慢。
虽然现在不乏相关专业培训机构及赛事的宣传,但始终未能在学校普及,一方面缺乏系统的教材加以规范,另一方面学校与国内专业街舞培训机构之间的交流太少,大部分学校的街舞教师并非街舞科班出身,多是健美操、体操、体育舞蹈等教师兼任,与专业
街舞教师尚有差距。
3 结语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及大体操运动的热潮,以校园啦啦操街舞为主的健身街舞正稳步
发展,各大赛事频出,这为健身街舞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平台。
再加上健身街舞本身的
趣味性及价值功能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助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健身街舞也能像其他运动项目
一样朝着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步普及,成为一项校园必备的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王莹. 街舞[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2]杨冬雨. 街舞入门教程[ M ].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3]王莹. 街舞[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4]吴延年. 街舞运动教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5]陈尊,杨风华. 高校体育教学引入街舞的可行性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6]吴延年,刘晔. 街舞运动的价值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