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会计政策的相关完善,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方向越来越广,利益相关者在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就是微观角度下会计政策选择,可以从既定的会计总则中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目标进行选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偏好,本文就此进行不同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研究。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一、两种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偏好
会计政策的选择在集体视角下的选着不同立场下有不同的选择结果,本文主要就企业经营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内部利益相关者
(一)维持内部利益相关者达成的组织契约不变时的会计政策选择偏好
企业的形成与所有可能参与者和拟参与组织契约签订的利益相关者这两个层次的集体选择结果有关,第二层次下的利益相关者在集体理性和与个体理性之间并不冲突的情况下,由拟参与组织的利益相关者转变为利益相关者[1]。

因为内部利益者的共同目标或是共同利益是实现将个体所投资的资本在保值的情况下最好是有所增值,所以可以将内部利益者看住是一个就有相同性质的整体。

可以由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中判读出资本价值的投入、资本价值创造和资本价值分享等信息,并且不同的会计信息是由不同的会计政策所决定的,直接影响着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剩余收益的多少,这是由于内部利益相关者是价值增益值的最后分享者,并承担着一定风险[2]。

外部利益相关者所占企业价值和内部利益相关者所占企业价值的比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企业价值为一定值的情况下,内部利益相关者所分的价值如果增多,那么内部利益相关者所分的价值必然随着减少,反之亦然。

决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剩余效益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第一种可能是分配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后,还有很多剩余,第二种情况下是企业剩余价值少,这就会出现外部利益相关者侵袭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3]。

在对企业收益的年度核算是,使用的计量技术如果是历史成本的话,没有将物价上涨考虑在内的话,
这就会过高估计企业的利润,给予员工奖励的分红也是根据年收益利润计算的,换言之,员工的分红要高于他们实际创造的价值所得的收益,还有就是税收的问题,这都是对内部利益相关者资本的侵蚀。

因为为了避免以上所分析的情况,内部利益相关者在会计政策选着上往往会倾向于接近真实收益的,避免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自己资本的侵蚀,达到保值的基本底线,这是内部利益相关者相较于激进的会计政策更倾向于保守的会计政策[4]。

(二)内部利益相关者达成的企业契约发生变化时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契约并不是完成不变的,在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增资改变的情况下,或是有外部利益相关者想要加入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下,在或者有的内部利益相关者想要退出几天选择的情况下,企业契约发生变化,内部利益相关者会根据不同的会计政策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同的情况下内部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政策选择:第一种是,原有内部利益相关者在主体不变的情况下的股权融资,这时,企业的大股东往往偏好于具有一定风险但是能最大程度的增加企业收的会计政策;第二种是,有新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加入到集体选择中,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做法是提高发行价格来扩增融资资金,同样是偏好于有风险但高回报的会计政策[5]。

第三种是,个别内部利益相关者退出集体选择的情况下,内部利益相关者会根据当时的企业财务状况来决定,如果财务状况良好时,内部利益相关者更偏好于激进的会计政策就是提高股权转让价格,实现增加企业资产的目的,反之亦然,在企业濒临倒闭,财务状况极差的情况下,内部收益者倾向于保留的会计政策,以较低的股权转让价格出让。

2、外部利益相关者
(一)政府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
政府是对其他组织主体进行约束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组织,本文主要就是政府的税收和管制两种行为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进行分析:一、税收影响下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对于征税者就是政府来说,更愿意内部相关利益者能够选择增加企业收益的保守会计政策,但对于股东来说,由于税收的实质是企业的成本负担,因此在政策选择上更偏好于保守的会计政策,减少企业的资产,但政府的税收政策的变化,内部利益相关者对于两种会计政策的选择也随之变化,会计政策与税收的相关法规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二政府管制影响下的行为偏
好,政府对于个别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有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方面是能够政府作为政策准则的制定者,为了能够减少在企业失利的时候成为众矢之的的概率,对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偏好于消除过高估计企业资产的机率,因此外部利益相关者在选择会计政策时随政府制定的会计准则而变化。

第二方面是政治敏感性,政治敏感度高的企业,是与政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其往往偏好于保守的会计政策。

第三方面是收费管制,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的收费标准和产品价格都是有政府相关部门统一规定的,企业为了增加收益,通过增加经营费用等手段来影响最终价格的制定,所以偏好于保守的会计政策。

二、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外部监管
会计准则的政策出台,使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有了整体方向,并方便统一管理,使我国企业发展的会计处理原则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大环境出于动荡的时期,因此现存的企业会计法律法规难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政府管制机构作为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主要参与者,要加强对企业会计准则的修改。

为了使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好的符合我国国情,应该多听取相关专业人士或组织的意见,为了响应十九大精神,可以适当的下放会计准则制定权。

同时,加强企业外部监管,严格审查企业财务报表等相关材料,并建立评估体系,加强企业年度清产核资的完善性。

(二)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
公司治理模式将决定会计政策的选择,即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会计政策选择侧重不同。

因此公司治理模式中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政策进行监督,从形式上符合会计政策选择行使权和监督权分离的要求,但是具体实施过程是由管理者掌握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和监督权。

管理者当然也就会以自身和股东的利益来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会计政策。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基础上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提供可以实现利益相关者共享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在约束机制。

总的来说就是让各个利益方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去,比如说,从各个不存在利益依存关
系的集团中间独立地选举相应的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等,在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中享有话语权,以维护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而从外部监督来看,注册会计师也可以作为独立第三方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相应的干预和审计,强化外部监督的作用。

这样才能够合理保证各方利益的均衡性,进而选择科学、合理、合法的会计政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总结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一直是会计领域所研究的问题,但是目前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还崔仔较多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根据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梓. 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
[2] 张智霞.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综述与展望[J]. 财会通讯, 2013(33):3-5.
[3] 王梓. 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 企业文化旬刊, 2015(5).
[4]王婧, 向志平, 向志容,等.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 财会通讯, 2012(27):6-8.
[5] 王梓. 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 企业文化旬刊, 20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