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的力量与美感-黄中航书法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
聚焦·名家
黄中航
黄中航,笔名渔村、渔樵、子休门生,1964年生于山东东明。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曹州书画院画师、曹州美术馆画师,日本书艺院监查员。

书法作品入选入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展、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等十余次国家级重要展览,连续三次在日本书艺院主办的国际文化交流书道展中获金奖。

先后在济南军区展览馆、中国美术馆举办“黄中航书法作品展”。

黄中航 书 刘禹锡《秋词》 2016年
沉静的力量与美感
——黄中航书法印象
文/褚 海
丁酉年夏日,我与书法家黄中航先生有过多次深入的交谈。

每次我们都是清茶一杯、
对桌而坐、率性而谈,看窗外叶繁枝茂、悟案上书道如山,这时我总会暗自在想,书法之简与玄、艺术之难与美乃至人生之苦与乐,哪能是短短一时就可以说清道明的呢?当酷暑散去秋风渐起之时,再观壁上黄中航先生的书法,那种万般绚烂归于平淡的收获之感油然而生。

令人不由地想起苏东坡在《与侄书》中的一段话:“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

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斯言信哉!
在这座因庄子而得名、古称“漆园”的东明县城,黄中航先生一直在平静地工作生活、在安静地读书写字。

他身处斗室之内伏案临书、掌灯苦读,他不骄不躁、不激不厉,于平淡之中写出了真实自我、写出了个性追求、写出了万千气象。

黄中航先生是鲁西南书法创作方阵中的重要一员,他与众多的书法同道们一同以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擎起了这一带地域性书法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厚度。

他的书法沉静而又蕴含张力、古拙而又不失灵动,每每远观近看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人一种拍案叫绝的精彩。

在黄中航的青年时代,曾与山东书法大家魏启后先生有过长达二十多年亦师亦友的深切交往。

魏先生的人格品行和艺道精神,对后来的黄中航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从艺作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比如他从魏先生那里领悟到了如何独善其身、如何博学取舍、如何创新突破……我们在欣赏黄中航先生书法的时候,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就是似乎很难看出他的字出自于哪一家哪一派,师承渊源好像也难以清楚。

其实,这何尝不是“师古不泥”的完美体现呢?
曾经有一次,黄中航先生为我列出了一个长长的碑帖名录,这是他从学习书法直到现在几十年来用功临习过的重要碑帖。

他的学书经历大致是从唐楷入门,渐而上溯汉碑,通临汉碑魏刻几十种,后又遍临“二王”、孙过庭、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一路,下涉明清诸家及民国近人,尤其对怀素、杨凝式、董其昌、何绍基、林散之情有独钟。

可以看得出,黄中航的书法没有固定学哪一家哪一派、更没有亦步亦趋于哪一位古人身后,只是在阶段上有所偏重、有所区别。

从艺术特征上讲,黄中航先生的书法崇尚简、淡、拙、朴、奇、逸以及遒劲空灵的美学风格,大到宏幅巨制,小到盈尺斗方,很少有那种恣肆、凌厉、跌宕飞动的如长枪大戟般的线条。

126
聚焦·名家











138cm×67cm 2017

127
记得当代书法家白砥先生说过,今天的帖学书风,如果把他们的款名盖住,还真说不出是谁的创作。

侧身书法多年的作家贾平凹也曾在一篇《好好说你的话》中这样说:“在哈尔滨的书展上看到有人的作品,在广州的书展上同样看到,在上海、在西安的书展上也同样看到,它们好像是一个人写的。

那么,这样的书法家我们能记住是谁吗?”这就是从事书法创作所必须面临的残酷现实:没有自己的风格,就很难被人记住。

但是风格怎么才能形成呢?在当下的书坛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动辄便说要“超越古人”,其实这只不过是“蟪蛄不知春秋”罢了。

试想,有哪一本古帖能让我们随随便便就超越的了呢?书法创作上往往讲求“以古为新”,意思就是要善于从古人中发现、挖掘可以创新的因子,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墨语言,不断开拓自己的艺术疆域,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中航先生早年就在魏启后先生那里感悟到了“意与古会”的真理,因此他的书法路子很宽,取法多变,可以说是“碑帖融合、百家兼容”。

他在把握前人书法的同时,融会贯通以成自家格局,鲜明而富特色,且带有强烈的探索性。

他善于取碑之质、势,掺以帖之意、气,以枯润、浓淡、轻重、疏密对比鲜明的笔墨效果,呈现出一种空灵与恬淡的意境。

他的行笔轻巧自如,删繁就简,看似随意,实则笔笔入纸,力能扛鼎,气象博深;在结体上,乖张内敛、点画老辣,或亦圆亦方张力劲健,或似磐似石厚实凝重,或如溪如涓云烟弥散……
在与黄中航先生交谈时,他曾感慨于人生之不易,譬如或被生活所迫、或因工作所羁、或为琐事所绊。

但这些终归是“艺术化为大道”的必经之路、必涉之滩。

他感叹魏启后先生是一位高人、真人,说他能够在嘈杂的日常环境中从容书写且能进入佳境。

这或许是性格使然,在这方面真正能和魏先生比肩之人恐怕是少之又少。

如何在众生喧嚣之下保持足够的定力、毅力和耐力,这是每一位当代艺术家所必须面对的。

我知道,黄中航先生在骨子里是偏好于安静的。

他喜欢独处书房,在一种沉静的状态下自在书写。

是啊,在这种“独我”的安静氛围里,一位艺术家才能够真正达到“无我”之境、踏上“真我”之旅,才能够拨开层层云翳,触摸到那份来自于沉静的力量与美感。

(褚海,本名韩旭,青年作家、诗人,新锐书画评论家)
黄中航 扇面书法 2016年
128
聚焦·名家












2016

129
130
聚焦·名家
黄中航 书苏东坡《再和杨公济梅花》 2017年
131
黄中航

陈与义︽和张距臣水墨梅︾ 2017
年黄中航
书余同麓︽咏兰︾ 2017

132
聚焦·名家
黄中航
书徐渭︽题画菊︾ 2017
年黄










2017

133
黄中航 书王维《漆园》 2016年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